《 汪穰卿遗著 》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 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 事件 的重要资料。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为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字石来)编撰,成书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共4卷,包括内科杂病、温疫、外科、耳、鼻、喉、眼科等51种病证,选方400余首,多为历久沿用的名方及广经时验的效方。每一病证概述其因,因证选方,循证论方,对于方剂的用药品性、遣方制度、化裁法则等均有详致分析,更广泛征引诸多名家方论,使得《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内容更加翔实可靠。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体例精简,论述平实,不涉繁晦,纯为实用而设,极具临证参考意义,且有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教学研修者参阅。
《乐善堂法帖》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书法精华之作的辑汇。此帖为元延祐五年(1318年)十一月顾信摹勒,茅绍之、吴世昌镌刻。此帖遴选赵书皆为佳品,摹刻俱精。 此贴原石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出土时已残缺,未见元拓本存世。此本为明代张寰旧藏明拓本,一函两册,册页装,墨芯高二十九·八厘米,宽十六至十八厘米不等。上卷首开为赵孟頫为顾信绘《兰竹图》,下卷帖前有赵孟頫绘《老子像》。辑刻了赵孟頫书《兰亭序》《归去来辞》《乐志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帖,后附宋刻《名贤法帖》之姜白石、卢柳南书九帖。 明拓《乐善堂帖》虽为残帙,但无论是在版本、艺术还是史料价值上,皆可称为传世丛帖中的善拓珍本。此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具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当下社会启迪民智、古为今用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 《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上)》是深圳博物馆编写的子部善本图录。本书收录中国古代子部文献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医家、天文数术、兵家类等著作,并兼收录部分丛书著作,挑选欣赏和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几十余种予以介绍。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利。 爲了
本书为清道光二十三年琴川郑氏青玉山房刊本。全书含十八种地理类史料:宁古塔纪略、朝鲜志、随銮纪恩、出塞纪略、塞北纪闻、西域旧闻、伊犁日记、维西见闻、西藏纪闻、容美纪游、海国闻见、中山传信录、采硫日记、番境补遗、海上纪略、台湾使槎录、海录等,包含了四域边疆、周边邻国的记录,意在方便当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边疆的风土人情。书中作者的注释和评语,以及他对于收录游记的选择,都是结合自己曾经的从军游历经历所作,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本书选取了金代瓷枕中极具代表性的多种题材作品,器物造型多样,雕刻精美,工艺精湛,赋予瓷枕新的生命力。图录共分为鉴赏篇与论文篇两大部分。鉴赏篇以展示器物图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生动形象。论述篇的作者各自选取了一个角度,分别从造型、质地、所绘纹饰以及瓷枕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对金代瓷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些文章立意准确,角度新颖,内容丰富,让读者在欣赏金代瓷枕艺术的同时,深入理解瓷枕背后的含义。本书是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全面反映金代瓷枕文化的书籍。
书建立了大仓集古馆。2013年12月,此批诵芬室旧藏完整回国,入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汇集了展示典籍源流与回归过程的照片,并精心挑选了一批善本书影,编成此书,以纪念此批别具意义的珍贵古籍的回归。
本卷为《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的美术、手工家事学科分卷,收集了1903年至1911年期间出版的清末美术教科书23种、手工家事教科书14种。这些教科书反映了我国清末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美术、手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本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本书按《四库存目提要》子部索引,择取子部要籍60种,采用最有代表性的精善或稀见之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影印出版,故取名为《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此次精装出版,适于收藏。本书为汇刊的第六部《太乙统宗宝鉴》。
本书为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张猛龙碑并阴》,明末清初拓,沈树镛藏本。《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保存于山东曲阜孔庙。有额有阴,碑文记颂了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的事迹,楷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则为题名。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历代书家对此碑予以极高赞誉,甚且被不少书家推为“魏碑弟一”。此碑传无宋拓本,所见旧拓本即为明拓本。本书所收版本,亦属不可多得的早期善拓。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以"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为题,申报2009年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并获得批准。项目选择拥有影响的《论语》作为样本,发掘日本古钞本的文献价值,以期促进日本传钞汉籍领域的研究。 "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项目致力于深入梳理日本《论语》古钞本的传承源流,探究其文本变迁状况,并与中国通行版本进行文本比勘,施以文献学综合研究。为此,项目组成员赴日目验了大量《论语》古钞本,然后选择三个拥有代表性的钞本--三十郎盛政传钞清家点本、青莲院本和林泰辅旧藏本,影印出版,分别撰有解题,并附录校勘成果。
本卷为《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的美术、手工家事学科分卷,收集了1903年至1911年期间出版的清末美术教科书23种、手工家事教科书14种。这些教科书反映了我国清末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美术、手
《敦煌草书写本识萃》系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从敦煌写卷200多件草书写本中选取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者,分原卷原色图片、释读与校勘、研究综述部分,统一体例加以释录。本书主要是对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二〇六三号写本进行释录、校勘,全卷共保存九百五十四行,二万〇七百余字。本书以伯希和二〇六三号写本为底本,以武邑尚邦、沈剑英的释录为校本;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综述部分则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伯二〇六三号写本的书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