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凝聚更多合作共识,切实增进与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显得愈发重要和必要。本书尝试性从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的话语内容、话语权、话语传播方式、话语传播媒介、话语影响力等方面理清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研究提出话语体系的总体框架。通过大量案例梳理和实践总结,对五个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细致阐述,探讨了话语要素结合应用的路径方法。同时,本书系统梳理了当前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的实践工作,提出应用大数据优化 一带一路 话语对外传播的工作建议。本书对于开展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研究学者、实践工作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聚焦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过往,阐释汉藏佛教界的内在动力与行动思考,感悟汉藏佛教界寻求推进文化交流的不懈与不舍,洞悉汉藏佛教界文化相惜、身份相依的凝视与守望,解读民国时期文化交流政策的适应与困境。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旨在探讨蔗糖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史。作者通过研究蔗糖的历史,还原了糖自先秦至清代的种植、制造、使用等演变、传播的历程,揭示了蔗糖与印度、阿拉伯、欧洲等地的关系,以及蔗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书中特别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蔗糖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它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作者从中总结出,文化交流使科技得以发展,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这是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全书材料详实,考证严格,是不可多得的专类史类研究作品。
2013 年 10 月,*总书记首次提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符号系统,其核心价值观经过历史的积淀被人们普遍认同,形成连续的长时段文化价值链,是世界文明发展史整体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反映了中国对于海洋文化的自我认知。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调查资料的组成,从两大方面展开:一是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继承与新变,二是梳理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文化建构与实践。 本书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 8 章。绪论对本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阐释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文化战略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做出概述。第 1 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战略思考。第 2 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品牌研究。第 3 章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在远古时候就开始向域外传播,影响至深且巨。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与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丛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1)外国作家如何接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如何对外国作家产生冲击与影响?具体涉及到外国作
《重庆文化旅游蓝皮书》是了解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读本。2009年以来,坚持每年编辑出版1辑,目前已经出版9辑,均名为《重庆文化××××年度发展报告·重庆蓝皮书》。为适应机构改革和文化旅游发展要求,2018年蓝皮书更名为《重庆文化和旅游2018年度发展报告/重庆蓝皮书》。《重庆文化旅游蓝皮书》将一如既往全面盘点重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客观分析文化旅游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改革发展规律。2018年度《重庆文化旅游蓝皮书》设置综合篇、专题篇、区县篇、特载篇等4个篇章,收录75篇文章、5个重要文件和1篇大事记。
本书通过对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进行回顾,探讨国家形象的概念及其文化符号传播的内涵,主要从理论基础层面,从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场域、生成特性以及国家形象的生成逻辑和传播价值勾画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路,进而探讨国家如何在国际社会建构自己的身份,如何从外部条件、内在机制、媒介平台、文化价值四个路径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阐释自己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角色,借以调试异域民众、国家的认知图景等若干问题,既具有理论价值,也颇具现实意义。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语言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前提,加强沿线国家的汉语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不仅仅要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来中国学习汉语,还要主动走出去到各个国家开展教学。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首先要深入了解沿线国家汉语教学的背景和现状,有鉴于此,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教学展开了调查研究。 《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学研究丛书》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主要调查研究了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富汗、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新加坡、东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凝聚更多合作共识,切实增进与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显得愈发重要和必要。本书尝试性从“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话语内容、话语权、话语
酒,无论是在东方文明,还是在西方文明中,都具有重要的意蕴。每一个文明社会的源头,都能找到跟酒的关联。可以说,“酒”与人类“文明”几乎是一起出现的,地球上有关酒的的故事,往往都与的文明精髓和文化传统交织在一起。 哈佛才子丁学良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也是中国学术界“酒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品万种酒,是丁学良的夙愿。他怀着李太白的意趣,乐此不疲。 本书从文明史和社会史视角,畅谈他数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寻觅酒、学习酒、探讨酒的故事。有人生、有家族、有乡土、有地域、有民族、有国家、有世界;有社会变迁的震荡、有小人物碰上大时代的因缘、有大人物震撼小人物的奇遇;有庄严也有诙谐,有沉重也有潇洒,有睿智也有荒谬。如饮醇浆,回味不绝。
叶飞主编的《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研究》是2012年至2014年间文化艺术“走出去”领域的研究成果集萃,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学界的认识、思考和建议。在回答“为什么‘走出去’”等基本问题的同时,将实践路径纳入选题范围;关注政府间双多边文化合作,也将视野扩展至民间交流、文化贸易;既有针对文艺展演的专题研究,又有地方“走出去”案例,还有围绕“ ”重大倡议所做的新探索。附录收录了此间发表的学术、学位论文目录,以便读者进一步查询。
本书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宗教卷,围绕“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主题,对北朝隋唐时期各种宗教错综复杂的图景进行考察,针对由西亚、中亚传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入华后的传播和变化,做了不同层次的研究,许多
李季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报告(2018)》在综合分析中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后,分类介绍了出版发行行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服务市场、新媒体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文化用品市场以及其他文化市场等的情况。是为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内容报告。本书适合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创办于2010年,卷至第五卷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主办;自第六卷起,由首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本刊以外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侧重反映首都北京文创产业与传媒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本刊自2012年起改为以年编序,本卷学刊为2015年卷,总第6卷。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对比研究》在现代汉语史的框架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优选华语及其研究为背景,对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的差异与融合事实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内容涵盖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等。书中辟专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