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蒙古史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论集,收录中外学者关于蒙古史研究的论文17篇,内容涵盖历史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各个学科,在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蒙古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本书适合从事历史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的专家学者参考阅读。
作者综合运用多学科资料,从地域特点和长城兴废的角度,探讨了中华各族内向发展、互补依存和逐渐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揭示了华夏—汉族—中华—中华民族演进的阶段性和表现为“先多效应”的内在规律。书中资料翔实,观点明确,行文通俗易懂,对关心中华民族的历史由来和前途命运的读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结合断代工程的成果,对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测年数据、天文历法重新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包括新石器时代三大宗教及其合流、夏至秦汉的宗教信仰、族属考古、众神起源等内容, 终目的是恢复夏、商、周三代年表,对于深入研究考古领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耿世民教授的《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一书(约44万字),2003年12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新疆文史论集》(2001年,民大出版社)后第二部论文集。耿世民教授为我国的突厥学家和维吾尔学家。他曾在1981、1992年分别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Humboldt-Stiftung)研究金和国际知名学者奖,2000年获得国际阿尔泰学会(PIAC)金奖。此外,他尚被选为土耳其语言研究院的名誉院士和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的付会长、常务理事、顾问等职。 书中收入他近20年用汉、英、德文在国内外发表的30余篇论文。这些论著都是吐鲁番、敦煌出土的关于回鹘(古代维吾尔)语言、文字、文献和宗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的专门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好评。例如,题作《回鹘文哈密本 研究》的若干篇论文,是关于古代维吾尔族原始佛教剧本(也
本书系统介绍了从1840年至2000年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可视为《中国民族史》(先秦至1840年)的续编。
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家谱总目(上下)》共收录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的四十二个少数民族的家谱,约有家谱条目一万二百条,内容包括单一世系表、宗族源流等图籍。所编入的家谱以汉字记载的少数民族家谱为主,同时兼收以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家谱,尽力反映中国少数民族家谱之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