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周有光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于友先生1938年参加国际新闻社,一生从事新闻工作。1978年,他参加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和周有光先生结下不解之缘。 《见贤集:喜读周有光论着》里既有周老散落在有关文章中的精辟语录,也有于老的学习心得,既有周老有关精彩文章的链接,又有于老言简意赅的评说。所有的文章,折射出两位老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睿智的思想火花,不仅有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给当代人以启迪和思考。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且科学的真理是可以重复的。但是教育不同。教育虽然也有规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应变。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一幅画、一首歌都不是重复的,而是不断创新的。教育的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儿童也不能重复,需要不断的创造。 我看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更坚定我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的信念。
本书是关于介绍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中央大学史学系讲师、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陈训慈先生生平事迹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求学南高师、抢救文澜阁《四库全书》、图书文物工作四十年、浙东史学研究等几部分内容。
本书着重探讨湛若水的人生涵养理论,就是要看看他是如何做人,如何要求弟子,以及他的为学理念、工夫路径、人格境界以及终极关切。所有这些对于当今人文精神的重建皆有启迪作用,也能为现代人文价值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乐黛云著的《四院·沙滩·未名湖(修订本)/北大记忆》属于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策划的丛书。收入乐黛云教授三十余篇散文,涉及1948年起在北大生活、读书、求学、治学的经历,以及对众多师友的回忆。作者在北大的生活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北大四院与沙滩的激情革命,有未名湖畔五六十年代改变命运的“斗争”,有80年代从北大远游的求学与访问,作者的学术生命从这里开始,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到比较学的研究,从文化上的理论实践到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文化实践,我们看到一个富有学识、执情、创新精神和使命感的北大学者。作者在北大(包括门头沟劳动基地、北大鲤鱼洲分校)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很后又回到学术岗位。除了劳动、读书、求学、苦难,作者还写了北大的一批人物:马寅初、季羡林、废名、王瑶、杨
“中央大学”1968年迁至现在校址,经过全校教职员生的努力,尤其是在刘兆汉校长任期中蓬勃发展,成为一所教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尔后的刘全生校长推动重视大一,以及接任之李罗权校长重视学术拔尖,以及推动核心通识,使中大已成为台湾重视大学教学且研究成效卓越之重要研究型大学。 “中央大学”为了感念罗校长的贡献与风范,在1986年创立管理学院时,在这栋全校的教学大楼上,以罗校长的号——志希为名,取名“志希馆”,以资纪念;由此很可看出全体师生对他的景仰与怀念。 罗家伦在抗战艰苦的时期,前后担任中大校长十年,功在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人才,贡献既多且大。其中为大家公认的功业,就是在日军轰炸的残破校园中,仍然雄赳赳、气昂昂的发表了十六次讲演,激励民心士气奋发图强,后来集成《新人生观》,成为全民共同抗
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参与愈来愈广泛和深入,中国媒体也有更多机会报道国际事务,有更多责任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的国际情况——战争和冲突爆发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的身影。但在国内,总结和交流战地报道的新闻专著还很有限。中国的战地记者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将有利于在全球化的平台上,提高国际报道的竞争力和水平。 位采访到本 拉登的西方记者;独家采访萨达姆 候赛因;全美公认越战中出色的战地记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人类历史上次通过电视现场直播战争者——彼得 阿内特。 本书是阿内特个学期在汕大讲课的全纪录,它既是老记者40年战地生活的剪影,又是他总结新闻前线打拼的经验、专为中国学生而作的报告。本书不仅仅是阿内特的个人尝试,也是长江新闻学院给国内新闻界的献礼。
作者是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尤勤于刘禹锡的研究,该著可以说是其在刘禹锡研究方面的总结性著作,亦是作者刘禹锡研究新的里程碑,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心血和成果。全书共分八章,以文学和诗意的语言,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刘禹锡成长、读书、入仕、终老的一生,他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交友游历、诗文成就,他坎坷动荡而又不平凡、极具戏剧性的人生经历,都在作者饱含感情的笔下一一呈现。同时,由于刘禹锡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唐代文坛大家的深厚交谊,使得读者还能全方位了解中唐诗坛景象。此外,读者还能从刘禹锡的身上,了解到唐代中期的政治史、社会文化史以及“永贞革新”、宪宗削藩、武元衡之死、“甘露之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感受到唐代的历史氛围。作者对传主生平考证严谨,提出不少新见,使得该书既具有很
。。。
林间编著的《莫言和他的故乡》介绍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获奖过程、成长过程和创作过程。通过对莫言众多作品的解读,刻划出其文学创作的广度、厚度及对人性探究的深度。 《莫言和他的故乡》不仅展现了莫言构建的、可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相媲美的“高密文学王国”的缤纷色彩,而且还原了莫言从一个乡村放牛娃成长为重量文学大师的坎坷经历。本书是莫言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之后国内出版界率先呈献给读者的一部精品力作。也是海内外读者了解莫言、感悟莫言的重要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