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自古药食同源,是中国名贵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海内外。近年来,假年份和异地陈皮充斥新会市场,严重威胁新会陈皮产业健康发展,严重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江门市档案馆(江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新会区档案馆、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材新会陈皮编纂特色志书,旨在系统呈现新会陈皮的历史与现状,记录新会大红柑果树、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轨迹和人们的奋斗历程,反映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本书上限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2022年末,从陈皮的生长环境、种植、炮制、产业、价值、品鉴和文化七方面介绍新会陈皮,并附有大事记和陈皮相关保护条例等。图书图文并茂,是目前少有的、成体系地介绍新会陈皮的图书。
本书为我国花卉、瓜果、蔬菜等植物相关历史和文化问题的专题论文汇编,共收集作者近十多年发表的学术论文40多篇。上编为花卉 分,既有对花卉文化概念,我国花卉文化繁荣状况、发展规律、民族传统,我国国花等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理论阐发,也有对梅、杏、牡丹、水仙、杨柳、芦苇等花卉植物个案的深入探讨,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面貌和民族特色。下编为瓜果、蔬菜及农书的系统考论,分别就西瓜、南瓜、黄瓜、丝瓜等外来植物的起源和利用,梅杏等水果的种植应用,莼菜、茭白等蔬菜的相关名实问题等进行专题考辨,解决了很多长期困惑的问题。
本书主要是揭示耕地保护当前在保护和发展、 战略、 形势、空间错配和隐性危机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及矛盾。结合面向2035年人民美好生活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对耕地保护的需求结构转变和供给空间转移,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方法进行了预测和情景模拟,特别是结合气候模式模型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影响及作用。通过构建面向2035耕地保护的政策保障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出了未来耕地保护十大战略。本书在全面梳理耕地保护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基础上,创新性地从耕地保护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视角,对未来 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谋划,也为未来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耕地保护政策支撑体系。
本书在明确土壤管理与作物病害可持续控制、作物抗病虫性原理及其与矿质养分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大量、中量及微量元素养分影响病虫害发生的机制,提出了控制病虫害的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同时以云南水稻生态系统为例,深入分析了水稻种植管理措施(抗病品种、施肥、农药等)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动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尤其是以小麦和蚕豆间作系统氮素养分管理为特色,立足作物营养与作物健康理念,探讨矿质营养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的内在联系,揭示养分均衡吸收利用与病虫害控制的原理和相互作用机制。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其中一直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也只有中国,因此可以讲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形成发展文明史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专享一个且不曾间断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对于这一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依据某些不同证据分析探究其原因,本书试图通过中国作物栽培历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角度来阐明这一独特现象,为进一步深入揭示作物栽培历史与中华民族成长史、中国社会变迁史之间内在联系与相互动因本质而贡献力量。
《中国土系志·云南卷》是在云南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试行稿)》作为 和基层分类依据,对云南省土壤 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进行鉴定和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云南卷》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云南省的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回顾云南省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系统介绍建立的云南省典型土系,涵盖全省11个土纲,62个亚类,144个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 和基层分类名称、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代表性单个土体等,同时,列出相应的理化性质。书后附云南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文集主要介绍云锦凤教授从事牧草种质资源创新和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牧草育种应用研究和新品种创制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文集包括序和纪实,主要内容分为科学研究、学会建设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他等内容,重点收录了云锦凤教授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专著及会议讲话。云锦凤教授学术成果丰硕,其中科学研究领域分为中国小麦族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研究、草种质资源研究、牧草育种研究和人工草地建设与草种应用研究四部分,文集重点体现云锦凤教授在学术上的贡献。
一支雪茄,从种子到成品,要经历500多个生产步骤,200多次双手触摸,整个生产周期需要至少18个月。雪茄生产属于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劳动用工多、生产周期长的设施农业。本书系统介绍了雪茄生产和加工过程的基本概况、共性技术及产品销售和雪茄文化,涵盖农业、工业、销售、文化等领域。全书共分8章, 章概述了雪茄相关定义、发展历史和 生产概况;第二章介绍了雪茄烟叶种植环境条件和云南雪茄烟叶种植布局;第三章详述了雪茄烟叶栽培技术;第四章阐述了雪茄烟叶采收与晾制技术;第五章叙述了雪茄烟叶发酵机理和发酵技术;第六章介绍了 外雪茄烟叶分级方法和标准;第七章简述了雪茄烟配方与卷制;第八章介绍了雪茄烟品鉴文化、品牌文化和零售终端建设。 本书可供雪茄行业的科研、生产、管理、推广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雪茄消费
本书是研究和探索土壤水运移领域非饱和带土壤水势与渗流动态演化理论的一部专著。书中系统介绍了土壤水势函数动态分段单调性理论、土壤水渗流动态分带单向性理论、入渗蒸发连续动态演化过程土壤水运移、季节性冻结冻融期土壤水运移、土壤水盐运移机理与动态调控、土壤水分通量法、潜水上渗损耗极限深度与土壤水势梯度分带性、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原位测定方法、土壤水势监测技术与土壤水取样技术、土壤温度与水汽运移等。
湖南大通湖区前身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大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国营大通湖渔场。1950年建成大通湖蓄洪垦殖区。1951年2月成立大通湖特区,同年3月创建国营大通湖农场。2020年撤场改区。经过七十余年变迁,2020年末,大通湖区下辖河坝、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镇和南湾湖办事处,幅员面积379.31平方千米。 《湖南大通湖区(农场)志》记录了自大通湖农场建场七十余年来的风雨历程,是记录大通湖农场改革发展光辉历史的里程碑式著作。大通湖农场人在这片热土上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在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前赴后继,勇立潮头。场志的编纂,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为我们鉴往知来、把握现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农场公司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起到“存史、资治、教化”作用,具有极其深远、重
本书重点围绕气候变化与农业物候关系研究,从地理学视角, 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一定历史观测期内中国九种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高粱、谷子、油菜、花生)的物候变化趋势,明晰了作物物候对关键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时空分异规律,量化区分了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措施对作物物候变化的影响,系统评价了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措施对我国九种作物物候变化的分别贡献、综合效应及空间差异。 本书可为 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供地学、农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研究生在科研工作或学习中参考使用。
本报告以客观、 数据为支撑,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角度系统反映2021-2022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成就。报告在框架上保留了资源节约保育、产地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等核心板块,新增了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发展等新内容。报告包括绿色指数、绿色资源、绿 境、绿色供给、绿色生活、绿色技术、绿色示范、绿色主体和绿色案例等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共12章。
《甘薯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为系列图书“甘薯病虫草害的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中的第二册,共分为4 章,第1章至第4章以食叶害虫、刺吸害虫及螨类、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36种食叶害虫、19种刺吸及螨类害虫、10种钻蛀害虫和15种类地下虫害,每种虫害详细介绍了分布与危害、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并配以多幅清晰的原色生态照片,力求科学性、 性和实用性。旨在帮助农业技术员和种植户精准识别、科学有效绿色防控甘薯病虫草害,从而实现保产增收、减损增效。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与2017年6月1日实施,我国农药管理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的根本性变化。本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农药产品登记、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推广使用和 贸易的管理制度及其历史演变,重点是根据新时代绿色发展对农药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新变化,分农药登记、农药登记试验及试验单位、农药生产、农药经营、农药使用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农药监督管理的 要求,以及管理部门制定的新政策新办法,有利于指引新农药创制和新产品开发,指导农药科学合理使用,规范农药监督管理,满足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农药学、植物保护、农药化工、农药研发工作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行业管理人员、植保技术推广人员、农药经营者、种植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参考用书。
《向日葵有害生物鉴别及防控技术》由白全江,云晓鹏,赵君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