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自古药食同源,是中国名贵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海内外。近年来,假年份和异地陈皮充斥新会市场,严重威胁新会陈皮产业健康发展,严重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江门市档案馆(江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新会区档案馆、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材新会陈皮编纂特色志书,旨在系统呈现新会陈皮的历史与现状,记录新会大红柑果树、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轨迹和人们的奋斗历程,反映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本书上限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2022年末,从陈皮的生长环境、种植、炮制、产业、价值、品鉴和文化七方面介绍新会陈皮,并附有大事记和陈皮相关保护条例等。图书图文并茂,是目前少有的、成体系地介绍新会陈皮的图书。
本书系统直观展现了烟叶生产中易出现营养失调的氮、磷、钾、钙、镁、硫、硼、铁、锌、锰、铜等十一种必需元素缺乏、正常和过量胁迫下的典型形态特征。全书从烟草生长发育必需营养元素对烟草的影响、土壤供应特性、营养液浓度对烟草生长及营养失调的影响、烟叶营养元素含量、营养缺乏症状、营养过量症状、施肥及营养失调矫正技术七个方面进行了科学阐述,再配之以营养失调初期到后期整个过程的营养失调症状原色图谱及简要文字描述,全面展示了营养元素对烟草的影响、烟草营养失调的症状特征和切实可行的矫正技术。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其他类一,收录2种古代农书。
《土壤科学三十年:从经典到前沿》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土壤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并对土壤学30年发展的过程进行系统阐述。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中外土壤学教育、国际合作网络以及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双边合作的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土壤科学三十年:从经典到前沿》采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建立的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项目信息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学一处的项目数据库,通过提取主流期刊文献关键词的方法,对土壤学4个分支学科,即土壤地理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和土壤生物学进行了全面量化分析,深入阐释了4个分支学科近30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救荒赈灾类一 ,收录4种古代农书。
《济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汇编》共收录186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按粮食、经济、蔬菜、果树、中药材五类进行分类描述,着重介绍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利用概况等信息,以清晰优美的图片展现了各类收集资源的原生境态、典型性状,同时收录了部分优异种质资源的渊源历史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此外,《汇编》介绍了济南市全部11个任务区县在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中的工作经验及典型事例,汇总了任务区县1956年、1981年、2014年三个时间节点的普查表。《工作汇编》不仅全面展示了济南市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收获与成效,而且为省、市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和物种信息。
本书分概述、基础、育种、栽培、病虫草害、加工、发展七篇,内容涉及遗传、种质资源、细胞和分子遗传、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等学科和领域。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其他类二,收录《植物名实图考》。
管永祥、李亚等编著的《江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根据江苏省境内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状况,收录了分布较广的种类560余种。按经济用途分为11类,包括了野生牧草(饲料)植物86种,绿肥植物23种,野生蔬菜植物122种,淀粉植物39种,野果植物45种,油脂植物84种,纤维植物83种,芳香植物63种,土农药植物81种,有毒植物102种,蜜源植物113种。每种植物的基本形态特点、用途、在江苏的主要分布地点等都给出了具体的描述,并附有图片,可供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一线人员参考。
《宁夏灵武园艺试验场果树种质资源图集》由宁夏灵武园艺试验场(灵武林场)编著
全书共分六章,在科学界定旱作区范围与内涵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旱作区耕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基本情况,以及土壤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以耕地生产力现状、障碍消减、肥沃耕层构建为主线,揭示了旱作区耕地肥沃耕层关键指标和土壤肥力、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明确了肥沃耕层构建和障碍表征的指标、阈值,以及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对策,提出多维、多源的旱作区耕地质量关键指标数字制图方法。
本书以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为研究对象,从植物耐盐碱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水稻耐盐碱性遗传分析、水稻耐盐碱性的基因编辑、耐盐碱水稻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盐碱地稻田改良与培肥、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和耐盐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传统的强调改造自然转向植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转向结合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土地,是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