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四版)/近距离看美国之二》作者继续以书信的形式,从 总统是什么? 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 平衡和制约 去实施对权利的监督和限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本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
《江户思想史讲义(子安宣邦作品集)(精)》是日本有名思想史学家子安宣邦的代表作之一。 江户时期是日本近现代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包括中国儒家思想在内的日本思想资源进行了新的阐发,建构了其后日本思想史发展变化的若干重要基础,影响至于当代。 本书通过对中江藤树、山崎暗斋、伊藤仁斋、荻生徂徕、贺茂真渊、本居宣长等江户时期的重要思想家的重新解读,重构了江户思想,并以新构建的江户时代观,反观于近代,使读者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日本近现代思想发展的脉络,而本书作者具有创造性的解读,更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了解日本思想史的方便门径。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五湖四海家常菜2:华北、东南亚及东欧地》是香港《明报》 五湖四海家常菜 专栏的结集之二,专论华北、东南亚及东欧地区的饮食文化,突暴香港 美食天堂 及多元文化的位置。来自四川、京津、山东、上海,以至泰国、印尼、越南、巴纂斯坦、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新移民,娓娓介绍及示范他们*其代表性的家常菜。一道一道端来的各地风土人情,岂只做莱那么简单!
《感性的形式:阅读十二位西方理论大师》阐述了20世纪很重要的西方理论大师们,无不致力于从感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似乎只有从具体的美学观照里,抽象的理念才得以活跃、蓬勃,因为文学艺术正是生活和经验很精妙的凝聚。
在徐铸成先生晚年的著作中,有一部题材别致的人物传记,曾在文坛引发较大的影响。这就是《哈同外传(精)》。它先于1982年间在上海《新民晚报》上连载,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出版。哈同是中国近现代目前的重要人物,也是上海滩上的“闻人”。徐铸成先生为他立传,既是普及历史知识,也是拨开迷雾,重述史实。“外传”则是以史实为基础,“加了一点‘浪漫主义’的手法”,“添上一点夸张的描述”。这也是作者的探索和尝试。
蔡志忠画的漫画让我们次知道,圣人也可以画成这样子。 蔡志忠先生从十五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他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描绘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漫画书,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聊斋系列等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在漫画与蔡志忠先生对话,倾听漫画家画笔之中的心灵世界,能让我们对他用线条演绎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本书为“蔡志忠幽默漫画”《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这本书,根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记载:《后西游记》西十四,大连图书
《寻归荒野(增订版)》主要内容包括:植根于新大陆的美国神话、闪烁于自然之中的精神殿堂、抛洒在旷野之上的真实辉煌、建造于荒野之中的心灵家园、孕育于土地之中的和谐与美、融合于自然风景中的荒野情结。
所有LoneIy Pla旅行指南系列的形式基本一致。开头的章节是由专家撰写的关于目的地的历史、环境、文化等背景介绍。之后的“出行指南”提供了多方面的出行信息,如签证、货币、通讯、营业时间和住宿的选择;“健康“部分,关注呵护着你的出行健康,“交通”部分.为你的旅途提供了各种交通的信息。由于每个目的地情况各异。每本书的章节(书的主要部分)划分也有所不同,但形式是一致的。总是以背景开始,接着是介绍景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到达和离开,以及目的地周边的相关信息(“四处走走”)。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存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档案”中,2016年被学者发现。这是该作品首次被翻译成中文。 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制丝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业的现代转型,希望实现改善民生、实业救国的社会理想,但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来思考正在发生现代化变迁的乡村、城镇与城市,其中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转型,而充满社会改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象——农民,有的经历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有的则迷失在历史的巨变中。 《茧》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经济》的“文学版”,又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社会性质”大论战及“乡村重建”问题遥相呼应,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
一日读诗,一日释物,为诗找到对应的“物”,为“物”找到诠释它的诗,诗与名物穿越时空在此不期而遇,这样的巧合不只令人惊喜,对于诗与物而言,更是一次还魂与新生。有了眼前活生生的物,难解的诗立刻变得明朗起来;有了诗文的诠释,久被冷落的名物终于复活,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以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古人的日子,这是编纂这本日历的初衷。与戊戌年历相比,己亥年历基本延续惯例,努力根据每月的节日、节气编排内容,一日读诗,一日释物,偶有破例,视情形而定,不过分拘泥。不同之处在于:内容上,除了题材上更加丰富,增加了去年未涉足的生活内容,很多极好却久被冷落的诗也被挖掘出来,虽非耳熟能详,却真切生动地呈现出古人的日子;同时,作者为每个月确定了主题,既照顾节日节气,又分门别类,尽量把同类题材放到一起,恰好十二
本书是在告别北大讲坛之前的“很后一次演讲”的现场录音整理讲稿。试图把鲁迅还原到历史现场和时代氛围之中,对其生命足迹、思想脉络和文学作品一并进行“文本细读”。隐约回荡在这纸面和文字间的的苍老而暗哑的声音,在春日阳光漫漫的课堂中,把不再是神话人物和历史雕像的鲁迅与年轻学子们维系在一起。时在2001年,的“天鹅的绝唱”。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示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与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信仰。该书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 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