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名作,以他1952年所作的专题演讲为基础,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做提要钩玄式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
在曾国藩众多成就中,他的教育思想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他一对儿子皆成大器,曾氏后人在各行各业卓有成就者有几百位之多。《曾国藩家训》是后人择选的曾国藩教子书信集,这些书信集中体现了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在书信中,曾国藩 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训其家 ,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学、经世各个方面。曾国藩教子目标上追求 德、智、体 全面发展,方法上讲求言传身教,理念上看重学以致用。一直以来,《曾国藩家训》受到广泛关注,被奉为教子宝典,其中传递出的观点和做法对当代父母教育子女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本书以《曾国藩家训》给两个儿子的117封书信为底本进行了翻译,用更适合广大父母阅读的语言,结合当下生活实际书写简评,启发读者思考,让传统教育精华为中国父母所用。
本书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历代皇朝的中外关系,包括:一、中国与其他国族的互动;二、中国本部与边陲族群的互动;三、中央政权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四、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互动;五、市场经济网络的运作;六、文化学术层面,主流 正统 与 异端 的挑战者之间的互动。 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 中国 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这一个出现于东亚的 中国 ,有其自己发展与舒卷的过程,也因此不断有不同的 他者 界定其自身。 许倬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本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
在美国东部的科德角海滩上,曾经有那么一座孤零零的 水手舱 ,贝斯顿在这所房子里,与大海相伴生活了一年。在这里,他聆听涛声的节奏,感受海滩四季的变幻。他看到了大海的温柔和狂暴,沙丘的包容和冷峻,还有形形色色的生命之旅 那所遥远的房屋,在三十多年前的一场风暴中已经葬身大海
《文学的祖国》体现了薛忆沩深厚的文化积累、犀利敏锐的感受力、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品格和境界,文笔优美、真挚。《文学的祖国》收入的作家有:威廉莎士比亚,斯蒂芬茨威格,阿尔封斯都德,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费尔南多佩索阿,鲁迅,林语堂,萧伯纳,赫尔曼黑塞,欧内斯特海明威,阿瑟米勒,帕斯捷尔纳克,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伊塔洛卡尔维诺,索尔贝娄,普利莫莱维,卡洛斯富恩特斯,弗兰兹卡夫卡,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约瑟夫布罗茨基,斯蒂芬斯彭德,威廉燕卜荪,奥尔罕帕慕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翁贝托艾柯,阿摩司奥兹,谢默斯希尼,爱丽丝门罗。
北岛的诗歌评论集。 北岛以自己的标准拣选了20世纪最的九位诗人:洛尔迦、特拉克尔、里尔克、策兰、特朗斯特罗默、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艾基,和狄兰 托马斯,这些诗人经历悬殊,诗风各异;北岛逐一梳理他们的诗歌人生,细读他们的经典名篇,并对其中文翻译进行多版本比较,呈现出诗歌翻译中的诸多问题,目的是 弄清诗歌与翻译的界限 : 一个好的译本就像牧羊人,带领我们进入牧场;而一个坏的译本就像狼,在背后驱赶我们迷失方向。 本书全面呈现了北岛对诗人、诗歌及其翻译的理解;他以诗人的敏感,并有限度地借鉴新批评的细读方法,读者进入现代诗歌的高地、获取理解的密匙。
《仁学本体论》是作者陈来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 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一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晚清民国,中国固有的知识与制度在外部冲击和影响下发生巨变,作为知识与制度的酝酿、产生和运作的主场地,大学及其研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集中体现了变化的各个层面。1926-1949年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所体现出来的学术转变,浓缩了中国学术转型过程的诸多层面,可以见微知著。整理国故运动对于中国固有学术的解构具有重要影响,它使以经学为知名品牌的传统学术格局*终解体,整个学术按照现代西学规范重新分类,史学地位上升。中大语史所明确标举语言历史学,从笼统的国学研究,转向史学研究,民俗学、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成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在中大语史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研院史语所,进一步确立傅斯年提出的“史学便是史料学”,并迅速产生实效。以中大语史所为中转,以顾颉刚、傅斯年为代表的学者,崇尚“为学问而学
本书作者对《塞上》、《柳枝词》、《对雪》、《寒食》和《村行》等宋诗作了注释。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在文人墨客笔下逸兴遄飞。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云岚博士合编,精选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题。内分四辑:辑一“茶雅 ”,闲情雅致,泛谈历史与文化;辑二“茶俗”,纵览江山,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辑三“茶话”,知茶论事,意在生活点滴体悟;辑四“茶事”,寻常人生,更多逸闻趣事。 对茶赋文,萧散冲淡之中,流露出几多人生况味;精致细微之下,蕴藏着如许文化精义。茶味醇厚,文辞隽永,两相激荡,读来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编者坚信“日用起居以及饮食男女中,蕴藏着大智慧、好文章”,进而断言,“卸下盔甲,抖落尘埃,清茶一壶,知己三两,于刹那间体会永恒,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