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 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我们策划编写了本书。 本书从《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出发,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工作实际,精选20多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并以 导读 的形式对每一部法律做简要释读。本书针对性、实用性强,便于查阅,对于帮助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准确理解把握应知应会要求,快速掌握相关重点和难点,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有积极的教育指导意义。
《中德私法研究(21):私法上的决议》为《中德私法研究》第21卷。本卷主题为 私法上的决议 ,聚焦于私法上的决议行为,围绕一篇主题报告论文,对应一篇评议文章,并译介三篇德文经典文献,形成决议制度领域前沿而全面的研讨,对民法典研究和公司法研究均具借鉴意义; 此外,本卷还有三类文献:其一,德国商法大家卡纳里斯教授于2021年去世,本卷收录了卡纳里斯教授论侵权法结构经典论文 卡纳里斯教授的学生为其祝寿文章各一篇;其二,法学方法论及传统民法文献三篇,尤其首刊齐默曼的《法律方法论在德国》一文,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提纲挈领的启示作用; 后, 私法教室 栏目纳入德国司法考试考题及其答案解析一份,及信用卡经营者与特约商户间构成抽象债务允诺案例分析一篇,为奉献给法律学人的常规内容。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 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7章,内容涉及依法治国论、立法论、司法体制论、刑事诉讼论、民事诉讼论、行政诉讼论、行政执法论。王保树、李步云为该项目课题组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设计,组织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审阅了全部稿件。本书的撰稿人为:李步云(第1章)、李林(第2章)、徐益初(第3章)、傅宽芝(第4章)、叶自强(第5章)、莫纪宏(第6章)、冯军(第7章)。李步云为本书的主编,并统一修改、定稿。 原书出版于1999年,此次出版为庆祝建所60周年的修订再版。
《英美刑法》以国外*论著为依据,以英、美刑法通说体系为主干,介绍英美刑法的概念和沿革、英美刑法的渊源、合法性原则、犯罪的概念和分类、犯罪的构成要素、刑事责任、辩护事由、不完整罪、共同犯罪、刑罚的基本理论、刑罚种类、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刑罚消灭、侵害生命的犯罪、伤害身体的犯罪、风化犯罪、侵犯财产罪、交通肇事罪、诽谤及相关犯罪、妨害公共秩序的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国家管理的犯罪、计算机犯罪、毒品犯罪和洗钱罪等英美刑法中的重要犯罪等内容。全书共23章,着力反映英美刑法的近况,注意保持英美刑法的务实风貌。本教材可作为大学法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官能否进行道德判断?包含此种判断的司法裁判还能否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专享正确答案?法理学家们对此莫衷一是、纷争不断。德沃金提供了一套备受关注又极富争议的解答方案——整全法裁判理论。整全法理论认为:(1)法官在确认法律是什么的时候需要依赖道德判断;(2)包含道德判断的司法裁判仍然可以追求专享正确答案。对于这两个命题,法学界出现了多种批评意见。其中,有一类批评是从对共同体道德生活的某些特征的观察出发,来思考法律对于共同体生活的独优惠值,并进一步在裁判问题上推导出与整全法针锋相对的结论。本书主张,借助德沃金现有理论资源,能够有力反击这些批评。
宋朝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目前具有特殊地位。本书围绕宋朝法制发展这一主题,动态描绘和叙述了两宋法制的发展历程,从中探索和总结两宋法制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一些重要法律制度和重大法制事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力图通过一些制度的形成过程,一些重大案件的审理过程,乃至一些人物与法律相关的活动过程,奉献给读者一部“活”的宋朝法制史。全书融知识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一体,通过一些看似“碎片化”的片段,勾勒出两宋法制风云变幻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画卷,并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供真实的、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料。
《英美刑法》以国外近期新论著为依据,以英、美刑法通说体系为主干,介绍英美刑法的概念和沿革、英美刑法的渊源、合法性原则、犯罪的概念和分类、犯罪的构成要素、刑事责任、辩护事由、不完整罪、共同犯罪、刑罚的基
成功的法律评注可以大幅度提高解决法律问题的效率,也可以促进司法、学术与法学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在这一意义上,即便道路艰辛,仍然值得摸索。从全球视角来看,各国对于评注的研究实际上都才刚刚起步,对于意欲开发评注的中国法学界,《法律评注:国际视角的比较》一书全景式介绍各国法律评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透视各国立法、司法与法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堪称各国“民法小传”合集,可以让中国法律人能看清楚今天我们站在何处,前行的路上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最终实现我们的愿景。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入手,旨在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作为理论支撑,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本书入选“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2023年度榜,并获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年度‘十大好书’” 和“优秀选题奖”。作为一本跨学科的专业著作,《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理基础,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它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且富有启发的剖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也让国际社会更清晰地了解与时俱进的中国国家安全学说以及政策意义、理念价值、实践伟力。2024年恰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特推出《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遇到就业歧视怎么办?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让你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怎么办?公司不缴社保或者让你放弃参保怎么办?固定工资被拆分成绩效怎么办?公司每天加班开会,不给加班费怎么办?跟公司有矛盾,“被末位淘汰”“被降职降薪“被放假”“被待岗”“被长期培训”怎么办?离职公司扣工资、不给离职证明怎么办?加班费、未休年休假工资、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工伤待遇、各项社保待遇等怎么算? 你该怎么举证,怎么维权?“打工人”在职场,难免会遇到用人单位操作不合规的情况,你可能为了工作忍气吞声,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困难,你可以翻一翻这本书,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本书稿为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龙俊独著之《登记对抗制度研究》。 本书稿一共分为七章,分别是“引言”“登记对抗理论模型的建构”“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的客观范围”“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的主观要件”“动产担保中的特殊对抗规则”“结论”。内容完整,资料详实,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理论魅力和理性色彩,同时,本书稿极具实践性,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纠纷进行了类型化的分类,提出了法律适用的思路与可能的解决之道。因此,本书不仅具有理论的深度,同时也具有实践品格。
本书针对错案的生成规律进行研究。作者就“错案”之判断标准作出厘清,在此基础上探讨错案的成因。错案的本质因素是司法错误,致错原因通常不是裁判者或者案件处理者故意造成的,错案结果通常也不为他们所乐见。错案有一定规律可循。许多冤错案件有如一个模子里出来,几乎按照特定公式而产生;即使是明显不同的冤错案件,也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错案因素,如果不警惕造成错案的原因,在具备一定因素时错案就会“自我复制”。本书借助部分外国实际案件和我国媒体披露的错案逐一探讨造成错案的各种因素,从中摸索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通过修补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来防止、减少错案的发生。本书还对中国古代冤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对错案进行分析,使错案的讨论有了一定的历史纵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公共事务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外溢特征,如大气污染防治、河流整治、公共安全等公共事务逐渐超越原本单一行政区的空间限制,传统的以单个行政区为基础的“行政区治理”模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能力不足问题。为了适应上述变化,一系列以跨行政区为特征的原理、制度和技术得以演绎。地方政府立法协作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制度演绎成果,成为地方政府突破土地管辖权限制、进行横向联系最为重要的制度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立法协作既是地方政府应对跨域公共事务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本身也是需要进行有效规制的治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