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文库2012(3):侦查行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研究》次系统地从审前程序中的侦查行为出发来研究刑事冤案。以收集数据和典型案例等实证分析的方法,梳理出侦查阶段导致刑事冤案产生的具体原因集中于刑讯逼供、刑事司法鉴定错误、现场勘查失误、目击证人辨认错误等不当的侦查行为以及侦查主体的认知偏误和侦查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防治刑事冤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制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今后侦查行为运作的基本理念以及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冤案防治对策。
本书讲述的是陪审团的故事。作者在十年时间通过对上千位陪审员的经历进行调查和研究,证明担任陪审员的意义不仅仅是体现了高尚的公民责任感。参加陪审团的过程,对每一个陪审员来说都可能是一段鲜活的经历,这段经历会改变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政治权力的认识,还会拓宽公民责任的范围。典型的陪审经历对每一个陪审员而言都很重要,不管陪审经历是长是短,很多人都还能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出在法院的短暂经历并从中汲取人生重要的经验教训。总而言之,与普通公民进行协商才是陪审团的力量源泉,这也更加强调了理解、领会、推广有意义的公共协商对于现代民主机制的重要性。
《文件的科学检验:方法与技术(第3版)》详细阐述了各类文件证据的检验方法,内容涉及笔迹、打字文件、手写文件材料、印刷文件与复印文件、其他文书痕迹的鉴定方法,为读者研究各种情况下的文件检验提供了细致丰富的资料。译者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以下几点帮助: ,了解英国的文件检验发展概况以及英国在对可疑文件进行检验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及经验。 第二,对文件检验中的相关理论问题(如摹仿笔迹产生的差异与书写入自身不同笔迹差异的区别、中英文笔迹检验的差异等),通过对国外与国内不同理论解释的介绍,丰富我国文件检验现有理论,有助于文件检验人员通过多元化的理论解释,更透彻地理解文件检验过程中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让读者了解文件检验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以便今后阅读外国文献时参考借鉴。
《国外法官管理制度观察》由周泽民主编,所收录的部分内容曾在《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法律适用》、《人民司法》等书刊公开发表,另有部分报告和译文限于各种原因尚未公开发表,为保持文本的 原貌 ,尽可能 原汁原味 地反映执笔人或作者的思想观点,编者们仅出于突出本书主题内容和确保文本编辑质量的需要,就个别文字做了订正和编辑处理,也对个别篇目内容做了一定的删减。
作为本为行政执行(劳教与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专业学生执法事务处理能力训练的课程教材,本书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在行业专家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根据警察职业教育特色要求全新设计,后采用“警学结合”模式编写完成。教材具有任务引领、过程导向及能力本位、强化训练等特色。该教材以完成具体化的执法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知识链接讲授理论知识,使学习者的能力和理论同步提升,从而得到充分的职业化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的综合训练。本书也可作为全国劳教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人民警察在职培训和业务自学的有益读物。
这是本涉外及涉港、澳、台民事公证是实务读本。书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了涉外公证概念、涉外公证有关规定、涉外公证办证指要、涉外公证实务等内容。
《中德私法研究(16)》以混合担保为主题,设置以下栏目:主题报告、主题文献、专家专稿、私法教室、学术沙龙、法律法规。其中,主题报告题为《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的顺序利益和免责条件》,并附评议1篇《也谈谈对混合共同担保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圣平教授主题报告的读后》;主题文献4篇:《数个他债担保人的内部求偿》《区分性连带债务理论体系中的共同担保》、《担保人间的补偿义务》《保证人和土地债务担保提供人之间的追偿请求权》;专家专稿3篇:《 情势变更 的解释途径及中国民法典的选择 学理、判例及合同编编纂中的情势变更之体系化思考》《动产所有权无负担取得之研究 《物权法》第108条的解释论》《格式条款提示说明义务之再审视 以个人金融相关法律实务的新近发展为例》;私法教室2篇:《错误出生的损害赔偿》《附保护第三人
本书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实践中的探索,以及重庆市多年的司法实践经验为基础开展研究,对一些重要制度,如社会调查、寓教于审、心理干预机制、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多样化刑罚处罚方式、判后矫治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总结,并从普适性运用以及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构建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对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