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美国法学家富勒在《哈佛法律评论》发表了他虚构的 洞穴奇案 。五名探险者受困于山洞,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因缺少食物,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获救之后,存活的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一审判处死刑,被告上诉至法院。富勒以一人分饰五角,虚拟了法院5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词。50年后,《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邀请6位法官和学者再次审理该案、撰写判词,呈现对此案的重新思考与论战,并请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 沙皮罗撰写评论。本书是对这11篇判词和1篇评论的完整汇集。
《荆棘丛》成书于1930年,近百年来一直是美国法学院学生初学法律的***书之一,是一部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在法律学习、法学教育、法律适用等方面指引了无数法科学生和法律人。 作者卡尔 卢埃林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法学家,法律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荆棘丛》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面向法学院新生的一系列讲座的成果。在本书中,他向学生讲解了一系列极为重要,也极有难度的问题:法律是什么、如何分析判例、法官如何适用法律、法学院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指导、法学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哪些差异,等等;对美国法律制度、案例教学法、影响案件裁决的因素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法学教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本书也被视为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本书还收入了美国合同法权威、威斯康星大学法学
《法的第一课》介绍了法律的概念、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对资深学者及初学者均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作者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法律的秘密。法律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更应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不可替代的理解和组织社会的方式。对权力和暴力的限制、事物之间的联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借助法律调解得以实现的,法律用规则避免武断,用秩序规避冲突。作者从法律非物质且脱离普通人的一般认知这一现实出发,试图让读者理解法律存在和运作的根本依据,进而为其提供社会生活的实用工具。 《法的第一课》开篇从民众对法律产生误解的原因入手,引入社会维度下作为一种社会表现形式的法律的形成,继而作者分析法律在其历史、地理和方法论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据此探究法律与国家以及其他作为现当代社会组织基石的法律概念之间的
《毕竟法律人:从未名到凯旋》是一部集自传、政经评论和法律评论于一体的随笔集。作者陶景洲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是法国律师界位中国人、国际商会仲裁院位中国国家委员会代表和家境外驻华律师事务所的华人首席代表,是将欧莱雅、家乐福等众多国际品牌引入中国的知名律师。《毕竟法律人:从未名到凯旋》作为陶景洲先生的部中文随笔集,对全面了解大时代中陶先生别样的法律人生,从微观角度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程,具体了解投资、并购、知产、反垄断、跨国诉讼等法律服务和商务实践的细节具有独特的意义。
本书忠实记录了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律师刑辩日常,包括获得案源、接待客户、会见当事人、阅卷、确定辩护方案、调查取证、制作阅卷笔录、起草刑辩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常规工作,与其他业务律师的异同,对热点案件及社会问题如何发表评论,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等人生百态,多角度、全方位记录刑辩律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中既有中央刑辩全覆盖这样的新时代大气象、大格局,也有普通人的悲苦、律师辩护的艰辛、司法人员的努力以及当事人终辩冤白谤的欢喜。
本书由《十八国游历日记》、《十五国审判监狱调查记》和《藕庐诗草》构成。作者金绍城曾出席在美举办的万国监狱改良协会第八次会议,并考察欧美诸国司法系统,分别写下了《十八国游历日记》和《十五国审判监狱调查记》。《藕庐诗草》是其诗集。全书由谭苦盦点校。
《我的音乐厨房》,顾名思义,是一本将美食与音乐结合起来的书,是韩良忆在多年钻研美食的过程中,在烹饪与用餐时根据食物特性来搭配不同音乐的尝试。书中内容正是她多年来总结的精华,包括烹饪心得、音乐搭配选择、简单易做的食谱,以及关于这些食物与音乐的故事。同时,她也生动介绍了众多相关的音乐家和音乐专辑,其中当然少不了各种典故和八卦。在她的娓娓述说中,仿佛每一道菜其实都是故事的调味,而每一首歌都是在为时光注脚。 全书菜肴基本以欧美,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风味为主,分为汤、酱、前菜、主菜、意大利面、甜点六大部分,而主菜则又细分出了牛肉、猪肉、鸡肉、海鲜等四小部分。光是看目录,便仿佛进入了一家个性独特、自信十足的私家厨房,正在研究丰富多样的菜单一般。 渗透全书的音乐也是各式各样,从古典到摇滚,
本期主要分为“专论”、“物权法专题”、“民商事法”、“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法”以及“德意志联邦司法机关判例评析”几大板块。
《最温柔的刀锋:瞿秋白励志文选》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最温柔的刀锋:瞿秋白励志文选》收录了瞿秋白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游记、杂文以及散文。
本书为 法理学领域高校老师研究成果的论文合集。分为“法治理论”、“法律思想研究”、“司法研究”、“法律与治理”、“书评”和“综述”板块,内容涉及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理论、孟德斯鸠、戴雪VS施密特、司法改革、中美养老社区产业、校园足球发展、法律中心主义等,共计14篇文章。
《我爱北京三里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三里屯前史、十年三里屯、被记忆点亮的三里屯、视觉日记,男孩女孩、三里屯的起承转合、三里屯闲话、我,三里屯,故事、视觉日记,阿猫阿狗、谁的欲望都市?我们是如此堕落、没有前戏的城市、午夜怨曲、欲望恒久远意淫永流传、欲望自动化或的罪行、冷与热、人人头上一朵花等。
陈世旭《与友书》 冯杰《王铁匠和叉》?? 侯磊《街面儿》?? 沈希宏《做好一粒种子》?? 肖复兴《清风犁破三千纸》? ? 陈元武《稻草人和梦》?? 程耀东《贺兰山下的村庄》?? 刘亮程《大白鹅的冬天》?? 马行《无人区手记》?? 赵原《旧公路上的阳光》 贾平凹、王鼎钧、陈世旭、王祥夫、冯杰、李青松、侯磊、沈希宏、陆春祥等数十位作家的数十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或直面人生、拷问人性,或回眸过往、思索历史,透过散文的精致之笔氤氲生活气息,抒发对生命的慨叹与敬意。 本书系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精短散文作品中精心挑选而来,旨在检阅当年度精短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精短散文。
苗家的百褶裙,有许多神奇的传说,那是对苗家姑娘聪慧的赞美,百褶裙也被看作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象征。本书通过蜡染的艺术形式,讲述了苗家姑娘阿朵制作百褶裙的故事。
《》为简媜专事写作以来结集之第二本书,收散文三十余篇,分为五辑,以诚挚好奇之心体会佛山方外的人生意境,悄然感动,衷心礼赞;又写亲情醇厚,文有境而意无境;再写男女爱恋的细致觉悟,缘若在却以无缘了篇。简媜心思镇密,敏感多才,举目倾耳,周遭人事莫不有情;她自古典文章里练就一种圆融的句式,触类旁通,大有可观。
《遥远的可可西里》系《王宗仁作品自选集系列》之一。书稿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平实的语言中充满知识和智慧,通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经历揭示生活的深度。作者用心书写、用脚丈量,在一篇篇散文中呈现给读者的有昆仑山上克服苦难的汽车兵、养路工,可可西里的志愿者,朴素艰苦的女将军,还有对美好生活充满希冀的高原百姓,以及对自己写作历程中给予帮助、思想上带来提升之人的感念,等等。在记叙他们苦乐、爱情、死亡等状态的过程中有深切的感受,由此提炼出了对人性光辉的一种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