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的良心相冲突,我是否应该服从?这是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会扪心自问并深刻思考的问题。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 · 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 以服从为主题 的实验, 打破了人们 对个人道德 的自信和对 自由意志的 迷信 。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 “ 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 ” 的研究。他们充当 “ 教师 ” ,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 “ 学生 ” 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 “ 学生 ” 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 “ 学生 ” 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后,对 “ 学生 ” 施加了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着眼于教学实际,针对文学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批评实践不足的现状,精选20世纪以来的批评理论14种,包括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批评、存在主义批评、形象学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解构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等。全书从基本理论与批评实践两个方面组织内容,理论介绍系统、简明、容易理解,批评方法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作品解读典型、独到、可读性强。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的目的是加强本科生批评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力争使本科生通过本教程的学习,能够把握基本的批评方法和实际的批评技能,运用本教程所介绍的理论与方法解读具体的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适合于高校文学专业本科生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就需要引起重视。
当看《西游记》原著的时候,通篇都有自相矛盾的故事情节,究竟是作者老眼昏花,写得前言不搭后语呢?还是有意这样安排,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呢? 真相往往隐藏的很深很深,就像残酷的现实生活一样。《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自有他成为名著的道理。 今天,绝大多数人对西游记的了解,都是来源于电视剧的演绎,而真正看过原著的人其实极少。带着疑问,再来品读小说原文,是一件非常令人愉悦的事。解开谜底的“玄机”,其实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把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在一起看,就能够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作者细致敏锐的洞察力、无拘无束的想像力,思维慎密的逻辑分析,为你揭示一个不为人知的西天取经的内幕,颠覆你童年记忆里的《西
《医学SCI论文撰写与发表》针对医学生以及医务工作者撰写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医学学术论文时英语语言表达上时常出现的语言问题,对论文撰写前、撰写过程中以及撰写完成后向国际学术期刊投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语言表达问题给予指导。《医学SCI论文撰写与发表》主要以英文形式体现,对关键部位辅以中文批注,为读者从中文角度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便利。 《医学SCI论文撰写与发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从“词”的层面和“论文组成”的层面来描述SCI论文的学术语言特色。每一章节还提供必要的练习材料,以加强读者对本章内容的掌握和吸收。 本书编写由首都医科大学美籍教师詹姆斯·博尔顿(James Boulton)先生、首都医科大学卢凤香教授和郭晶副教授共同完成。博尔顿先生作为外籍英语专家,在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医学英语编辑与写作》课程已近
陆萍是上海的一位女诗人,上世纪70年代即开始诗歌创作,她的作品细腻,温情,有女诗人独有的风采,不但在读者中享有的影响,就连徐迟、辛迪等名家都对她的诗歌有过不错的评价。 陈胜辉先生是一位诗歌评论家,且对陆萍的诗歌有过多篇极有见地的评论文字。本书是他的一本专门关于陆萍诗歌赏析的文章结集。 70余首陆萍的诗歌,70余篇陈胜辉的赏析文章,让我们在领略了陆萍诗歌的诸多精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评论家的慧眼独具。
《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研究丛书:中国当代文学经济生态》以资料整理为主,用数据与事实说话,探掘中国当代文学的经济因素,凿通文学与经济之间的通道,以拓宽文学研究的整体视野。 当代文化产业勃兴,既来自经济基础的支撑推动,也说明经济越发展越需要文化的“反作用力”。
1839年(农历己亥年),清代公务员龚自珍辞去公职,离开首都北京,南下返回家乡,后又北上,接家眷一起回乡,其间他行走九千里路,谈了两场恋爱,攒起无数饭局,写成315首诗,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2019年(农历己亥年),当代学者余世存用典雅别致的现代汉语,化身龚自珍作抒情性独白,通过对《己亥杂诗》的诗化演绎,拼接、复刻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的心灵地图,其中既有余世存对龚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对世道人心的感悟与激情。 龚自珍的古典诗歌与余世存的白话演绎,被别具匠心地设计为在同一个页面中交汇,仿佛两颗心灵穿越一百八十年时空的促膝交谈。从这部超时空的心灵传记中,有心的读者得以明见,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龚自珍,是如何在困顿的状态之下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珞珈语言文学学术丛书:唐宋诗词考论》围绕唐宋诗词的相关专题进行考订和阐释。共分四辑。一辑主要从诗词的离合关系切入,考察唐宋词史的流变、词体观念的变化和稼轩词的心路历程。第二辑探讨宋诗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质、范仲淹和杨万里诗歌的特色。第三辑考订唐宋诗人的生平事迹和版本源流以及作品的真伪。第四辑为学术史研究,主要考察20世纪词作鉴赏的历程、文学史书写范式和传播接受研究范式的变迁。
作者数十年来与书为伴,以书为业,爱书甚深。书中的读书小记和文学评论,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而贯穿其间的是静心读书时才有的一闪的感悟和单纯的愉悦;书中有关编辑工作的文章,多有与三联书店相关者,或谈编书往事,或回忆同行前辈,津津乐道,充满了对日渐远去的出版传统和编辑精神的尊崇和神往。其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好读。
备受欢迎的10w+专栏作家刘晓蕾“闲话红楼”的新作品,视角独特,笔调活泼,读之可亲,思之有料。刘晓蕾认为,《红楼梦》是一本生命之书,正确打开它的方式应秉承融经典入生活,融经典入个人成长的阅读理念,要认识到书中人就是我们自己,从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中参悟自身的成长,感受其中美好生命的凋零和脆弱,体会其中生命浩大沧桑的无奈之感。
《佛教文学十讲》一书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设《佛教文学》课时所用的讲义修订而成。全书分为十讲,从佛传、本生经、譬喻经、大乘经、僧诗创作、禅宗文献、俗曲辞与通俗诗、变文、古代诗人创作、古典小说和戏曲十个角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佛教经典的文学艺术价值及其在文学目前的独特意义,进而揭示出宗教与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学的密切关联与相互影响。全书表述生动、释例丰富,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中国佛教文学读物。
《诗意的微光:届“品嚼诗意 留传经典”活动文集》是一次诗歌活动之后,将选编十四位诗评家,对近三十年中国诗歌的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其中的诗人在诗坛都享受盛誉,如程光炜、陈陟云、王家新、王光明和向卫国等。在诗歌批评家—诗歌文本—诗人之间展开对话并将他们对二十五首诗歌的精读结集出版,使本次细读活动的成果在广大社会受众中传播,是当代诗歌真正走出诗歌圈子,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产品。
本书是“隐匿的汉语之光 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丛书第四卷,收录了关于诗人张枣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被成果被精选、编排为专论、读扎、述往、访谈等部分,系统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诗人作品的概貌、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藉此捕捉到了诗人对汉语写作进而言之对汉语本身做出的贡献。张枣作为新诗话语谱系中重要的诗人,对其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丰厚的积累,本书弥补了张枣研究有成果而无总结之缺憾,为大学文艺批评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了范本,为诗歌教学者、相关专业学生,及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优质且必要的资料。 张枣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1962年出生,湖南长沙人,著有诗集《春秋来信》,代表作包括《镜中》《边缘》等。他而感性的诗艺,融合和发明中西诗意的妙手,将不同的语言融合在自己的诗歌中,一直无数
《读古文通识》以先秦至清代古文为研究和论述的对象,力求勾画出中国古文发展的脉络和源流,探究古文的文本写作规律,兼及历代古文中名篇的阅读和鉴赏,同时为古文读者提供必要的入门参考书目。
《译家之言:翻译乃大道》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选收余光中先生译论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本书是心理学知识普及读本。书中收录了20世纪最的60个心理学实验,从心理学角度揭秘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正视自身的需求,提升内在自信,寻求的发展途径。
《岳麓法学评论(第9卷)》是湖南大学法学院主办连续出版物。肖洪泳、蒋海松编写的《岳麓法学评论(第9卷)》分为法治中国篇、民主宪政篇、法学专论篇、域外译文篇、法著品茗篇、会议综述篇、学术随笔篇、岳麓讲坛篇等篇章。 《岳麓法学评论(第9卷)》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中,诗词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它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彰显着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诗词不文辞之美、意境之美,更有声律之美。掌握诗词格律,我们才能领咯经典诗词的声韵美与对仗美。吟诵起来,韵律自然和谐,悦耳动听。 作为一门抒写人类心灵的文学艺术,诗词有其特有的技巧和格律要求。 《诗词格律诠解》精选与中国古典诗词相关的精华内容,并进行分门别类、重新叙述,同时撷取古今各类关于诗词理论的书籍的精华,为《诗词格律诠解》增添新的内容。 《诗词格律诠解》详尽叙述诗词的起源,以及诗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诗词赏析,以便读者学习之用。
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诗三百,下及近代新文学,有考订,有批评。各篇陈义、详略皆不同,均随意书写,非一气贯注。惟会通读之,则见出中国一部文学演进史;而中国文学之特性,及各时代各体各家之高下得失之描述,亦见出作者之会心及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