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记录的是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种种实践与思考。有学者曾说过:"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曾国藩家书》真实、诚恳,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谓清代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泛,是曾国藩一生主要的治家、治学、育儿、孝道等方面的生动反映。此次新版收录文章如下:其一,曾国藩写给其祖父母、父母、叔婶的全部家书,计76封,体现了曾国藩的孝道思想;其二,教育子女修身、学习、处世等方面的书信,即 家训 ,计188封。曾国藩所写家书有1500余封,百余万字,我们从中精选了264封。本书是曾国藩所写家书中的精华。
本书为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中的一种。《王维诗全集》汇辑王维全部诗作,是目前王维作品十分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题解、注释,力求对王维诗作及王维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
陈寅恪集之一种。陈寅恪诗作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此册收陈寅恪及夫人唐筼生前近四百首诗作、联语,均为“文革”散失后多方搜集而得,是全面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品。按时间编排,并附有提供相关资料的编者注。
《金明馆丛稿初编》为 陈寅恪集 之一。收作者手定的重要论文《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支愍度学说考》《论韩愈》等二十篇,主要为有关两晋、隋唐史事研究,涉及经济、文学、史学、职官制度、兵制、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陈寅恪经典学术论文结集,收录《论〈再生缘〉》《韦庄秦妇吟校笺》《狐臭与胡臭》《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等重要论文十余篇,附《寒柳记梦未定稿(增补)》,并收录包含《论禅宗与三论宗之关系》《韩愈与唐代小说》《对科学院的答复》在内的杂文十一篇。本版《寒柳堂集》为国内横排简体精校版,让更多的读者接近陈先生,阅读其著,体悟其思。
秦观(一〇四九 一一〇〇)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为 苏门四学士 之一。现存秦观文集之*古的版本,盖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南宋孝宗乾道九年高邮军学所刻之本,见董康《书舶庸谭》卷六所著录。国内亦存有此本,但业经绍熙三年谢雩重修,此次所选印者,即此重修本。
在中国文化史上,*次大规模接受外来宗教文明,应始自印度佛教的东传。两汉之际,佛教*早从西域传入中土,历经六七百年的发展,至隋唐,终于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宗派,基本完成佛教的华化征程。回望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中古隋唐是特别重要的时段,因为*著名的四大译师、*影响力的佛典和开宗立派的大师,以及佛教文献学、佛教史学的奠基人等,此时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僧佑律师(445 518),就是当时*杰出的佛学大师之一。其著述宏富,《释僧佑法集总目录序》即夫子自道曰 总其所集,凡有八部 。可惜完整流传至今者仅剩三部,即《弘明集》《出三藏记集》和《释迦谱》。其中,涉及内容ZUI广泛的是《弘明集》,凡研究中古宗教史、哲学史、文化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之学人,无不要充分利用其保存的珍贵史料。
张仲裁译注的《酉阳杂俎(上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
本书是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收录了谢朓诗149首,文29篇,并按体裁将其分门别类,每一类下又大致以创作时间之先后排列。本书包括前言、原文、题解、注释、汇评、附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谢朓留存文学作品的面貌。
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关学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和三原清麓书院。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 4 卷,《芸阁礼记传》 16 卷,《近思录类编》 14 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本书收录《蓝川文钞》12卷,以民国十三年(1924年)芸阁诸生排印本为底本。《蓝川文钞附卷》以民国十二年(1923年)芸阁学舍诸生又集蓝川先生之诗文,另成一册。《蓝川文钞续》6卷,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芸阁学舍诸生排印的一函四册为底本。本次辑佚的内容包括牛兆濂诗文、答问以及家书、乡试卷、生平事略、年谱等。全书广泛搜集牛兆濂的各种论著,其完备程度为前人所未有。
书稿为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家经典国际学术研讨会 的会议论文集。书稿收录了此次研讨会宣读的有关清华简《筮法》与《周易》研究、清华简与其他历史文化研究、其他简帛与历史文化研究等三个方向的43篇论文,另还有一篇附录。这些文章涵盖面广,涉及古文字、古文献、历史地理、先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由于清华简本身为全新的材料,因而应用清华简进行的研究多具有突破性意义,尤其是《筮法》与《周易》的对比研究,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易学的研究。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乃其别号。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古代成就 立德 立功 立言 三不朽伟业的圣人。其文博大昌盛,其诗秀逸有致,寓圣贤义理于其中,使人读之而想见其忠孝、仁恕、才能与道德,推之己身而往往受益。本书精选其诗123首、文60篇,作导读、注评,熔思想性、哲理性、历史性、审美性于一炉。导读提纲挈领、注释详尽客观、评析精审,并附王阳明辞赋作品及其生平简谱,可资读者研修、教学、游学、欣赏之用。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诗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清四库馆臣曾评论说: 金元之间,学有根底者,实无人出若虚右。 王若虚生前撰述曾分别结为《慵夫集》、《滹南遗老集》、《尚书义粹》。历经岁月,《慵夫集》今已亡佚,仅存《滹南遗老集》四十六卷和《尚书义粹》残本。本书以畿辅丛书为底本,吸收前人校对成果,对《滹南遗老集》作了全面标点、校勘;复经努力搜求,辑入、整理了《尚书义粹》残本,是目前录文极全的王若虚著述整理本。
《吴汝纶文集》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吴汝纶之文集,以吴氏家刻本为底本,加以详尽校点。作为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文向来广受学界好评,对之评点者不乏其人。《吴汝纶文集》网罗历代评点资料,辑录于各篇之后,为人们更好的理解吴汝纶其人其文,提供了方便。书后附录吴汝纶传记资料及年谱,使《吴汝纶文集》不仅具有可靠的文本价值,也具有丰富的资料价值,为研究近代文史、桐城派及吴汝纶,提供了便利。
《忠正德文集》为文章、诗词合集。据《四库提要》载,绍兴五年,鼎监修神、哲二宗实录成,高宗亲书 忠正德文 四字赐之,因以名集。又据宋周必大《忠正德文集序》载,《忠正德文集》乃赵鼎孙赵谧 追怀祖烈,将刻遗稿附昌黎文以传。凡拟诏百有十、杂着八、古律诗四百余首、奏疏表札各二百余篇,号《得全居士集》,而古乐府四十为《别集》 。 《忠正德文集》后世失传,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忠正德文集》,乃是《四库全书》编纂官主要根据《永乐大典》和《历代名臣奏议》裒缀,共得奏议、笔录、古今体诗、诗余等二百九十六篇。
李柏,字雪木,自号太白山人, 郿 县(今陕西眉县)人,是清初关中著名学者、诗人。与周至李颙,富平李因笃齐名,学者咸称“关中三李”。 本次点校所依据的版本是民国二年( 1913 年)郿邑祠内存板之太白山人《槲叶集》,原则上一仍其旧。参校本为三原中学珍藏清康熙本《槲叶集》。本书分为《槲叶集》 5 卷,包括赋、论、说、记、书、疏、诗等;另有《南游草》和《南游诗草》;补遗及附刊中所收录的与李柏相关的序跋等。本书在点校过程中,为较准确地把握李柏的背景材料、时代精神、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多参阅山阳吴怀清编《关中三李年谱》及《郿县志》,具有较高的古籍整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