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科技分析作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对制订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书既是文物科技分析领域的读本,也可作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材。 全书分为11章,内容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相结构分析、显微形貌分析、文物成像技术、文物年代分析、产地来源分析、分离分析技术、理化性能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谱图分析方法等。各章重点介绍分析原理、仪器设备、研究案例,使读者可直接了解各类设备的应用范围和特点,便于快速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呈现各类数据、图像的详细处理和分析过程,便于读者学习使用各类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读者还可扫描封底二维码看视频,了解多种检测仪器设备操作。
古格王国作为10 17世纪占据西藏西部的一个地方性王国,在长达700余年的王朝史中曾兴盛一时,它发展生产、抵御外侵、尊崇佛教,是当时西藏西部有影响的地方政权。王国遗留下来的建筑、塑像、壁画、金银器、武器、生产生活用品等文物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17世纪30年代,由于宗教之争与僧俗之争,终引发了王朝的覆灭,古格故城逐渐沦为废墟。《秘境之国:寻找消失的古格文明》以作者多年来专业科学的考古调查为基础,力图向读者呈现出那消失了的秘境之国 古格王朝的本真面貌。
《夏文化十二讲》系对河南大学夏文化暑期研讨班的十二个极有代表性的有关夏文化探索的讲座的整理,既有较为宏观的夏文化研究概况的叙述,亦有对夏文化学术史的梳理或理论方法的阐释,还有对具体遗址、文化类型等问题的分析,关于海外学者对夏文化的认识也尽量涉及,全面包含了有关夏文化探索的点(代表遗址、文化类型)、线(区域、发展流程)、面(研究概况)的所有问题。全书采用讲座的形式娓娓道来,可读性强,对于从事夏商考古的学生和老师来说,有很好的参考性,对对考古及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庞贝三日》为读者展现的是被火山喷发彻底毁灭前的古城庞贝的 貌似真实的 恢复:地貌,建筑,城市规模,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通方式以及快速有效地互通信息的办法。它将让读者逐一认识从那场*惨重的灾难中死里逃生的七个幸存者:他们的性别、名字、年龄、职业。它将为读者提供一条探察庞贝及其周边地区的真实、准确的路线: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贵族的庭院别墅、再到山坡上的农场 除此,它还将推翻人所共知的 庞贝因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而被湮没 的定论并修正喷发的日期。该书是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通过对考古地的每一个*细微的发现加以精密的、科学的观察,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融合了火山学家、历史学家、植物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医学专家的研究和意见,献给世人的一部辉煌著作。
本書爲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拓本集,為宋鎮豪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叢編(第二輯)》之一。全書收錄甲骨拓片182片,作者對其重新整理,做出新的釋文,梳理了所收材料的甲骨材質、分期、著錄、綴合及現藏地等信息,並且指出其中出現了新字 和新辭例 取牧 、 取? 等。 本書所收甲骨拓本爲早期拓本,拓制时间早,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甲骨的原貌,对于甲骨流传、缀合、文字释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殷商乃至先秦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提供*手的资料。
本书萃集了近十年来靠前学者在考释、研究高句丽有关碑志材料方面的20篇代表性文章,分为 高句丽遗(移)民墓志研究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研究 综合研究 三个部分。其中, 高句丽遗(移)民墓志研究 收录文章8篇,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研究 收录文章8篇, 综合研究 收录文章4篇。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自于靠前不同的研究机构,既有享有盛望的资历学者,也有闻名学界的中年教授、崭露头角的青年学人。这些文章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近十年高句丽碑志研究的新收获、新高度。
三秦出版社自2014年起,策划了《亲历汉陵考古文化丛书》,已经陆续出版了王学理先生的《考古队长说阳陵》、 王志杰先生的《守望茂陵:一位博物馆馆长的55年》、 卢兆荫先生的《回眸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陵》三种。何东红馆员的《南越王墓探奇》是其中的第四部。 广东象岗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不仅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随葬遗物*丰富、墓主身份*的一座西汉早期墓,还是我国发现年代*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墓葬未被盗扰,保存完好,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它的发掘被学者誉为 打开了岭南历史文化的宝库 。对学界研究和民众认识南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风俗价值巨大。 本书根据南越王墓发掘亲历者麦英豪先生生前的口述、访谈资料及其所著的《广州南越王墓》、《南越文王墓》、《西汉南越国寻踪》编写而成。全书共计约13万字,并附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立,齐名敦煌莫高窟,是巴蜀地区石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它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晚期石窟艺术世俗化、生活化的典范。同时,其在题材上为中国密宗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页,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民间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全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大足石刻人文档案,包括大足石刻的历史、大足石刻的成因、大足石刻的价值与特点、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摩崖造像、南山摩崖造像、石篆山摩崖造像、石门山摩崖造像,对大足石刻的修建修缮历史、艺术特点、艺术价值等进行普及性的介绍;二是
公元79年10月24日,维苏威乌斯火山突然喷发,近住咫尺的庞贝城因此遭遇灭顶之灾。滚烫的岩浆掩埋了这座城市,在废墟上形成了厚达六米的浮石。难以计数的人们在苦难中挣扎、试图逃生,他们乞灵于众神,却未能逃脱死亡的恐怖魔爪。直到现代,考古学家们才得以发现这些遇难者扭曲变形的遗骸。 阿尔贝托·安杰拉经年累月在维苏威地区考察,在考古学家和火山学家的帮助下,他在这本《庞贝三日(精)》中重现了火山喷发前后庞贝的芸芸众生,并复原了灾难的发生,充分展现了这场浩幼前后的场景,带读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本书还针对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给出了富有启发的全新回答。 本书综合了有关庞贝古城的 研究,详尽又精深:将开启古老世界里的一趟令人激动的旅行,是对一场深重灾难的令人心惊的报道,是一本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 的书。
本书为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年度快报,收入2017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39项,如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山西陶寺北墓地、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浙
佛教造像艺术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东汉开始延绵至今,近2000年。在佛造像艺术初入中原之时,保留有大量的域外风格,逐渐至两宋时期形成了完全的本土造像艺术风格,我国佛造像艺术经历了模仿-本土化(局部)-融合-再本土化(完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后三国时代(公元534-577),在短短的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佛造像艺术风格经历了两次变化,对于同时代的雕塑艺术以及之后隋唐时期的雕塑艺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最后阶段,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有所发展、对外交往明显增加,因此大量的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将其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尤其是在佛造像艺术上。印度笈多时期的佛造像艺术风格通过海丝和绿洲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此,后三国时代的佛造像艺术前承北魏晚
公元79年10月24日,维苏威乌斯火山突然喷发,近住咫尺的庞贝城因此遭遇灭顶之灾。滚烫的岩浆掩埋了这座城市,在废墟上形成了厚达六米的浮石。难以计数的人们在苦难中挣扎、试图逃生,他们乞灵于众神,却未能逃脱死亡的恐怖魔爪。直到现代,考古学家们才得以发现这些遇难者扭曲变形的遗骸。 阿尔贝托·安杰拉经年累月在维苏威地区考察,在考古学家和火山学家的帮助下,他在这本《庞贝三日(精)》中重现了火山喷发前后庞贝的芸芸众生,并复原了灾难的发生,充分展现了这场浩幼前后的场景,带读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本书还针对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给出了富有启发的全新回答。 本书综合了有关庞贝古城的 研究,详尽又精深:将开启古老世界里的一趟令人激动的旅行,是对一场深重灾难的令人心惊的报道,是一本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 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