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为对象。研究对象的材料来源是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8册),以其中的2-4册为中心,以其电子版为基础,利用电脑切图软件切出所有文字拓片,以《说文》部首及字头排列为序,辑成《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编》(2-4)。以此为基础,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字形和字体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章为绪论,分为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行文体例等四部分。第二章分析了八大基本笔画的聚合和组合,还从纵的角度与隶书笔画做了简要对比,重点总结了此时期楷书笔画的特征与功能。第三章探讨对象是构件,主要列举说明笔画与构件、构件的组合、构件的渊源等问题,重点分析了构件的换用、混用、同用、同化、分化等现象。第四章研讨对象是文字,首先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文字的递承关系,区域性
吴军、刘艳燕所著的《敦煌古代石刻艺术》是一本介绍敦煌古代石刻艺术的书籍,从摩崖石刻、岩画、碑、石雕造像、石塔、其他杂刻等方面,对敦煌古代石刻的历史资料、现状资料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系统地介绍了敦煌古代石刻艺术品的基本信息、分类、艺术特色、历史价值和相关研究成果,融石刻文物介绍及艺术鉴赏于一体。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敦煌古代石刻艺术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研究人员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提供便利。敦煌古代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了解敦煌古代石刻艺术的价值,对我们做好敦煌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很有意义。
《简帛》是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6年创刊, 2013年被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CSSCI)2014-2015年来源集刊。自2015年起,集刊由每年一辑改为两辑。辑刊围绕相关的三个层面:以简帛资料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以简帛为主的先秦至汉晋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至汉晋史研究,发表资料、论文及动态和评介,以作为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共收录研究论文27篇,材料涉及清华简、里耶秦简、北大汉简、张家山汉简、孔家坡汉简、走马楼吴简等多批简牍资料,内容涵盖了简帛文献学、古文字学、史学等诸多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现今简帛学研究的基本面貌。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该书主要从文本校释、真伪考辨、成书问题、史实考证及易理研究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出土文献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書綜合利用考古學整理信息和簡牘遺存信息首次大規模、系統地復原整理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采集簿書,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吴簡文書學”,奠定古井簡牘文書學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又運用“二重證據分合法”研究模式,以確認的簿書爲依據,對孫吴臨湘侯國文書行政的基本情况進行研究,勾勒了官民互動的一些社會景象,探討了孫吴在漢晋社會變遷過程中所發揮的承續和革新作用。
《初学编:甲金文论著选读、甲骨选片》摘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甲金文论著方面的选读和甲骨选片的研究。甲骨文、金文,尤其是甲骨文,是一个巨大的学术宝库和迷宫,而藏家、注释家之蜂起,百花竞秀,正是学术繁荣之盛况。《初学编:甲金文论著选读、甲骨选片》的摘录,也是不拘一家,而是博彩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