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舞蹈的起源和分类,民间舞的基本知识以及民间舞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以民间舞基础教学为主,采用专业训练、基本动作、教学提示和作品欣赏等要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介绍了藏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朝鲜族民间舞、傣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胶州秧歌等多种舞蹈形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知识与技能,提高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能力。本书是在总结民间舞蹈教学的基础上,借鉴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内容上力求教材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既适用于师范院校、艺术类院校开设的专业民间舞教学,也适合各普通高校开设民间舞普及课程使用。
景颇族的统嘎,即:景颇族象脚鼓舞。千百年来,它是景颇族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活动,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凝聚人心、团结向上、勇往直前的象征,是景颇族在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和各种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2005年9月,景颇族象脚鼓舞被德宏州人民政府列入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盈江县景颇族发展进步研究学会研究组人员到各乡(镇)走访了民间艺人、知名人士,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充实完善,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博取众长,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统嘎舞步。《景颇族统嘎舞步图谱》将景颇族统嘎舞规范为类二十套舞步图谱。主要包括统嘎舞、迎宾统嘎舞、贺新房统嘎舞三类。
长袖舞历史悠久,先秦时已经存在,曾是楚国宫廷的风尚。汉代承楚地乐舞之遗风,长袖舞更为盛行,从宫廷宴饮到民间百戏,都有表演长袖舞的身影,甚至可以说“无舞不舞袖”。具体表演上,以舞长袖为特征,舞人无所持,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