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舞动理论与实践”为选题,在内容编排上共设置十章:章内容包括舞动概述、舞动的历史、舞动的理论依据与模式;第二章分析舞动心理学理论基础,内容涉及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论、身心合一理论、性格肢体形态与心灵肢体分裂理论;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对拉班动作、切斯技法、凯斯腾伯格动作、真实动作进行详尽论述与分析;第七、八、九章研究儿童舞动、成人舞动、老人舞动;第十章对舞动创编进行探讨,内容涉及舞动创编思维、舞动创编语言与结构、混合表达艺术治疗研究、舞动的未来展望。
《乔治·巴兰钦传》是知名舞蹈家乔治·巴兰钦的传记。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1983)是20世纪杰出、*影响力的编舞家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巴兰钦瓦德兹,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33年定居美国,与人合作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等机构,并长期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与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他被誉为“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一生创作编排了400多部作品,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世界舞蹈权威专业刊物《舞蹈杂志》(美国)评选出来的“20世纪全球*影响力的十大舞蹈”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当欧洲古典芭蕾渐渐落入华丽技巧、精美舞台的窠臼中而变得机械呆滞、苍白无力之时,乔治·巴兰钦用自己的创新、睿智和勇气,谱写出新的芭蕾篇章。他的人生经历了从东到西的迁徙,完成了从古典到
《想象·构思·形成:儿童舞蹈教育与创作实践》是儿童舞蹈教育方面的著作。《想象·构思·形成:儿童舞蹈教育与创作实践》首先介绍了儿童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律动、歌表演、集体舞、游戏舞、表演舞等较强的舞蹈组合,详细剖析了基本步伐和组合内容,同时配有相应的作品范例。然后阐述了儿童舞蹈创编的原则和要求、主要因素、创编过程、创编技巧等。《想象·构思·形成:儿童舞蹈教育与创作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喜好,将儿歌、故事穿插其中,活泼风趣,雅俗共赏。可供幼儿园和小学舞蹈教师选用,也可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想象·构思·形成:儿童舞蹈教育与创作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喜好,将儿歌、故事穿插其中,活泼风趣,雅俗共赏。可供幼儿园和
本书是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特色教材,是对湖北民间舞“莲湘”的收集、整理以及创新,对于推动民间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料文献价值以及实用价值。教材分五讲,详细介绍了民间舞蹈“打莲湘”的艺术特色、动作要领及其训练组合。
青田鱼灯舞是浙江省代表性的鱼灯类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元末,经青田先贤刘基的整理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操习风格,传承至今。青田鱼灯舞以走阵为主,分“春鱼嬉水”、“夏鱼跳滩”、“秋鱼显籽”、“鲤鱼跳龙门”、“冬鱼结龙”五段,具有砥砺世人奋斗意志、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加深农民群众感情的社会功能。《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青田鱼灯舞》介绍了青田鱼灯舞的起源、发展情况及其寓意、文化底蕴和传承、保护现状。
《舞蹈解剖学应用》以舞蹈动作开发为教材的主要内容,以人体解剖知识为依托,解读并分析舞蹈教学训练中基本动作的教学及练习方法。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首先,从一堂舞蹈训练课出发,阐述舞蹈科学训练的原则,在了解身体结构的基础上,阐明肌肉工作原理以及动作开发原理。其次,教材依据人体结构,分别从躯干、上肢、下肢三个部分阐述动作开发方法。其中,每个部分都着重讲解了主要运动关节的基本结构、运动方式及舞蹈训练的基本动作,对于动作的训练目的、训练步骤以及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柝,并运用鳃剖学知识针对舞蹈训练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根据书中陈述的基本动作开发方法,从身体运动的角度出发,编写相关组合示例,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舞蹈训练的科学性及规范性。作为教材,该书在
景颇族的统嘎,即:景颇族象脚鼓舞。千百年来,它是景颇族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活动,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凝聚人心、团结向上、勇往直前的象征,是景颇族在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和各种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2005年9月,景颇族象脚鼓舞被德宏州人民政府列入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盈江县景颇族发展进步研究学会研究组人员到各乡(镇)走访了民间艺人、知名人士,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充实完善,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博取众长,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统嘎舞步。《景颇族统嘎舞步图谱》将景颇族统嘎舞规范为类二十套舞步图谱。主要包括统嘎舞、迎宾统嘎舞、贺新房统嘎舞三类。
《舞蹈作品排练教程》立足于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并将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采用翻转教学的授课模式,从而达到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教学能力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对应大学四年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舞蹈学习剧目,如东北秧歌学习剧目《东北那旮沓》,藏族舞蹈学习剧目《酥油飘香》,蒙族舞蹈学习剧目《盛装舞》,群舞训练剧目《小溪·江河·大海》,岭南民俗舞蹈群舞训练剧目《移动的山岭》等。 《舞蹈作品排练教程》的内容特色为所有训练剧目都是具有动作性、技巧性、情感性等综合训练价值的剧目,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足够的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的挖掘开发。
长袖舞历史悠久,先秦时已经存在,曾是楚国宫廷的风尚。汉代承楚地乐舞之遗风,长袖舞更为盛行,从宫廷宴饮到民间百戏,都有表演长袖舞的身影,甚至可以说“无舞不舞袖”。具体表演上,以舞长袖为特征,舞人无所持,凭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思想感情。
《广西与东盟民间舞组合教程》分为广西民间舞与东盟民间舞两大部分。广西部分共有四章。每章介绍广西地区一个民族具代表性的两种民间舞:章壮族民间舞包括蚂拐舞和绣球舞;第二章瑶族民间舞包括香龙舞和猴棍舞;第三章苗族民间舞包括芦笙舞和银铃舞;第四章京族民间舞包括花棍舞与斗笠舞。东盟部分分为两章。第五章泰国民间舞包括南旺舞与诺拉舞;第六章印尼民间舞包括玛琅舞与日惹舞。以上每章均包括舞蹈概况、音乐特点、舞蹈组合三个模块。 我们计划将《广西与东盟民间舞组合教程》分为六个学期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每个学期掌握一个民族的两种民间舞组合,重点学习民间舞独特的体态、风格、韵律,体会传统舞蹈的文化内涵,掌握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就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而言,一年级侧重舞蹈基本动作训练,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动作规范要
瑞安藤牌舞起源于明嘉靖抗倭战争的戚家军练兵操。整个舞蹈分教场练兵、夜间偷营、庆功唐牌三场次,突出表现为“矮、滚、实、劲、圆、活”六个字,动作复杂,朴实健美,节奏鲜明,队形整齐,挺胸收腹,刚劲有力。舞蹈音乐鼓点独特,气氛热烈,与舞蹈动作配合默契。是带有武术表演性质、具阳刚之气的男子群舞。 《瑞安藤牌舞》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其中一册。
《中国民族民间舞动作分析与创编法》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职业化的大背景下,并将其分之为七个大章节,最后是对所设课程中作品的具体分析。在厚实的理论基础土壤中萌发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实践经验,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归纳乃此书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