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理论篇和案例篇两部分。理论篇论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生态文明体系与制度的建立,以及从传统行政到绿色治理的转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县域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及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案例篇则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大城市辖区、县级市和全国十县绿色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富经验,反映了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本文以福建省连江县敖江口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20年10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的表层沉积硅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122种硅藻。本书分析了敖江口表层沉积硅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使用CCA分析发现,盐度和pH是影响敖江口硅藻分布最显著的环境因子,相比于表层海水温度等时间变化趋势显著的因子,硅藻分布更多受到了空间变化趋势显著的因子的主导。敖江和闽江径流与外海的浙闽沿岸流的强度变化影响硅藻分布的主要外部推动力。沉积物粒度是影响敖江口硅藻分布的次显著环境因子,主要对沿岸站分布的淡水硅藻产生了二次筛选作用,筛去了个体较大的淡水种,保留了个体较小的淡水种,从而使得部分淡水硅藻具有了指示粗颗粒沉积环境的生态意义。
《人类的贡献不安全行为、事故和英雄回归》的写作目的是探索人类对于复杂防御可靠性和鲁棒性的贡献。处理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将人类看作危害、看作组件,其不安全行为隐藏在大多数灾难性崩溃中。Reason教授在《人类的贡献不安全行为、事故和英雄回归》中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即人类是很多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转危为安的扭转者。人类在很多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中充当的是英雄回归的角色,正是人类在关键时间节点的积极作为、临危不乱和正确决策,才避免和遏制了很多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企业从生产要素智能化向生产系统智能化转变,而作为企业研发、生产、销售负产出的污染排放,势必会受到智能化引发的生产流程优化与全产业链重塑影响。本书立足于工业智能化这一新型生产形式,在系统梳理有关碳排放绩效与工业智能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样本数据测算城市碳排放绩效与工业智能化指数,并从时间、空间等多维度探寻动态演化规律;探究工业智能化对多重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效果、作用差异、作用路径及外部环境的干预效应,以期在技术变革中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主要对浙江省各类海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本底情况、演变特征、政策及相关科技等进行了多要素、多视角的总结。同时系统归纳了浙江省海洋资源利用的基本特征,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海洋环境问题,总结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的浙江经验,为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参考。本研究结合近三十年以来,浙江省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科技探索、涉海开发政策演进的特点,对海洋渔业、海洋岸线与港口、海岸带土地、海洋旅游、岛屿等海洋资源开发的浙江经验进行相关总结,有利于更好地梳理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及特点。另一方面对浙江省近海环境变化状况进行小结,对近海环境保护科技、政策及保护措施进行梳理,寻找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保障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抽样调查设计:问卷、访谈和数据收集(原书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抽样调查实践,调查误差,为设计调查做计划:决策的结构层次,数据收集Ⅰ:选择一种方法,抽样Ⅰ:样本代表性和样本质量的概念,抽样Ⅱ:总体定义和抽样框,抽样Ⅲ:样本量和样本设计,问卷开发设计Ⅰ:测量误差和问题编写,问卷开发设计Ⅱ:问卷结构,问卷开发设计Ⅲ:预试,数据收集Ⅱ:控制数据收集中的误差,调查后的统计调整和方法学报告,等。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人类世代以来历史碳排放量的绝大多数,从道义上讲,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权力发展自己的经济、继续工业化的建设,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然而,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精神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根本原则。《易》云: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负责任的大国,面对艰巨的挑战,中国要走的就是一条不被西方限制,又能保护环境、不影响长远发展的光明正道。 《零碳中国》主要记录了当代中国制造业在碳中和、碳达峰领域的策略与实践,经验与教训,规划与愿景。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奉献的杰出智慧、无上热情与非凡成就 有国企,有民企,更有外企,这是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伟大图景。我们从来不期待英雄的下凡和救世主
本书收录了批12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取得的创新成果和形成的典型案例。在三年的实验工作中,批实验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在推进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形式、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提高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扩大社区信息化建设覆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出了一批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着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有益探索,也为第二、三批实验区推进实验工作提供了示范样板,为全国其他地区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王小波《万寿寺(珍藏版)(精)》讲述了关于现在 、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 公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 。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 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 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对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对中国现实问题 也有深层的隐喻。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由小商品、手工艺活动开始,积跬步而千里,从不太发达的区域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靠前于全国的省份。浙江如何开发自己独特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而形成所谓的“浙江模式”?许多学者试图从经济和政治政策角度来解释,但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因素却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浙江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呈示所谓“诱致性”变迁的特点,就当代浙江区域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问题进行探索。本书自2007年初版以来,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于“浙江模式”文化社会学视角的探讨持续不断,比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