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法帖为依托,以古代名家绝好诗篇为文本,邀请全国集字高手为目标读者量身打造,诗歌、主题、字范、幅式、提示五位一体,构成集字临创新天地。
非遗广西 丛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本书是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织锦技艺。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艺术珍品。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壮锦的历史、分布、种类、纹样、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展现了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对壮族织锦技艺的历史地位、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都作了普及性的解读与介绍。
《始平公造像记》在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其文字作为书法艺术则在著名的 龙门二十品 中尤为第一珍品。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 通过对《始平公造像记》中每个字与笔画的讲解,可以使读者更加精确地掌握笔法的应用和字的结构。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任云程老师精心搭配,使读者在临摹过程中更加精准临摹字帖。
《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为新推出的美术鉴赏类图书,在中国画领域,新工笔和新水墨的出现。他们作为中国画坛的新兴力量。本套图书旨在发现并梳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品格的美术作品集结成册,从而为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深受国内青年画家的好评。《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共收录25名现当代活跃在工笔画坛的画家的新力作进行赏析,可领略当代画家的艺术水平。收录画家作品,皆以画面唯美生动,用墨设色淡雅,创作构图新颖,内容极富生活气息,并附有读者粉丝关心的名家工作室、画室的照片。
本书是由罗中一老师编写的以乐理、视唱为主的一套教材,配套的音频视频十分具有亮点。其长期担任中福会少年宫声乐中心钢琴伴奏与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职务,为本书的撰写与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堪称是一个巨人的时代。达 芬奇、丢勒、荷尔拜因、米开朗琪罗 这些名字代表着艺术中的尽善尽美,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备受尊崇。但是,他们为何能创造出如此杰作?那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文本)(步客口袋书)》运用丰富生动的例证,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说明了它们的创作和发展过程,并分析了这些艺术品在当时的意义,为读者理解文艺复兴艺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具体的背景。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深入浅出地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书中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外,还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中国书画的题款,包括 题 和 款 两部分,通常是指在书画作品上题写诗词、跋语等内容,并签署姓名、字号和钤盖印章。题款不仅是对书画作品内容方面的补充,也是作品整体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题款研究》是潘天寿关于中国书画题款研究和思考的最终成果。文章首先梳理了题款在我国绘画史上的演变过程,并指出题款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继而通过分析历代文献记载以及前人的书画作品,同时结合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总结出题款的规律和注意事项。《中国画题款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对于书画创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学习书法务需深入理解汉字的源流演变。从汉字发展来看,篆书处于汉字发展的早期,若从盘庚迁殷算起至秦统一中国,约有一千一百年的时间完全是篆书史,占书法史三分之一的时间,遑论篆书发展一直贯穿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篆书对后世其他字体如隶、楷乃至草书的演化还具有指导、约束乃至规范作用,若能深入学习,自然会对书法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篆书包括大篆、小篆,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后人将秦代的篆书称为小篆,而将秦以前所有的文字都笼统地归为大篆范畴。秦篆的典型如《峰山刻石》《泰山刻石》等,据说为秦相李斯所创,字形取纵势,笔画粗细一致,圆润遒劲,结体均衡对称。篆书在汉代很长一段时间仍被作为 正体 使用,后因隶书、楷书渐次兴起,篆书应用渐少,书写也渐式微。至唐,篆书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20年2月抗疫期间,以 知识陪伴共克时艰 为栏目,做了 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60讲 的推文。该推文是以集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读本的《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为蓝本而形成的。 本书将中国古代音乐史相关的15讲整理成册,以图、文、声的综合形式重新组合,内容简洁扎实,生动有趣,使需死记硬背的音乐学知识不再枯燥,易于读者理解、掌握。既可作为普通音乐爱好者读物,也可作为学校音乐公共课程的教材。
《新编大提琴练习曲集》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演奏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每学年技术考试时,由各年级指定一首练习曲,学生自选一首练习曲。指定范围:一年级第1首一第10首,二年级第11首一第16首,三年级第17首一第22首。 一、二年级有七首练习曲(其他的练习曲中也有部分)在拇指把位(六把位)以下的音区,对这个音区的训练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乐队和室内乐的绝大部分作品均在这个音区。 在编写过程中,对篇幅过长的练习曲(主要对内容重复和技术雷同的部分)作了删减(其中一年级5首,二年级、三年级各2首);对一些弓法和指法作了调整,替换了个别音符;为每一首练习曲提供了速度范围。
.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重要的民间舞蹈,在湖南、广东、广西等瑶族聚集地区盛行,其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书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型读物,从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渊源,到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再结合瑶族人民独特的节庆民俗,向广大读者介绍这一古老的民族舞蹈艺术,欣赏其独特的魅力,使读者领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绚丽多姿和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
广西铜鼓文化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因铜鼓分布地域广阔,蕴藏量丰富且类型之多,被誉为 铜鼓之乡 。本书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广西铜鼓文化及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涵盖铜鼓习俗,铜鼓乐舞,铜鼓铸造工艺,铜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 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广西铜鼓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激励读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