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最美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 本书分为 春行 夏草 秋楷 冬篆隶 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缜密,架构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学书法要从 永 字开始?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碑帖范本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以通俗易懂、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每幅名帖都有全面,专业的鉴赏分析,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让读者饱览3600年的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山东北朝佛教石经分布于泰山、铁山、岗山等二十一座山上,字大如斗,被康有为誉为北朝书法的三大宝库(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刻石,一曰摩崖刻经)之一。在书法史上享有极高声誉。三十年来,山东省石刻博物馆对这批资料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遗憾的是书法临习单行本则一直未曾印行。应广大书法界人士的强烈要求,我社推出《中国石刻书法精粹》四种,以推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走向新区域、新高度。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全国及各省市专业书法篆刻展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书法界称为 华东师大书法军团 。本书即校级精品专业教程,由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顾琴教授及其团队编著。全书以全面、系统综述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及其发展史脉络为目的,在纵向上梳理书法篆刻艺术产生、发展、勃兴等各期艺术风格,在横向上观照书法篆刻艺术家风格特点、相互关联等。内容既涵盖宏观的社会变迁、艺术嬗变等大背景,同时也对微观的代表人物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注重书法篆刻艺术鉴赏对于培养创作能力、审美品位、人文情怀、文化特质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创作与品鉴的实践,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的人文环境相契合。
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好看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本书分为“春行”“夏草”“秋楷”“冬篆隶”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
东马坊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道东马坊村,经 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8-2019年对东马坊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确定其在秦末汉初之际,为“三秦”之一雍王章邯的都城废丘,之前名“灋丘”,《汉书·地理志》载其“周曰大丘,懿王都之。
《中国书法全集.80,近现代编.徐生翁 张宗祥 陆维钊 沙孟海卷》由刘正成主编
行书 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 书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近于 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 行楷 。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 游丝 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就会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 写法 ,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 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 书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近于 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 行楷 。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 游丝 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就会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 写法 ,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潘龄皋书法集 洁清自守
《中国篆刻字典(第三版 套装上下册)》共收入汉字单字3933个,篆字67872个。部首检字表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编排,为了便于读者方便快速地查阅,正文之后又附有简体笔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两种查字法;本字典遵照传统字典的编排习惯,并考虑到历代篆字的字形特点,皆以繁体字为序编排,目录及正文每个字的旁边和下面都附有该字的简化字和异体字,以便读者参考,篆字下面的注解和说明文字皆使用简化字,便于读者阅读;本字典以《说文解字》所收的篆字为首字,主要收录了历代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碑石拓本文字、玺印篆刻文字太砖瓦、镜铭、泉币、度量衡等文字,大致按书体发展演变的历及篆刻作者的年代依次编排。本字典所收历代篆刻字形大致按原大钩摹或剪贴而成,尽量保持字形的原貌。便于应用和携带。
井上有一(1916-1985)是20世纪下半叶日本杰出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日本战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井上有一自称“书鬼”,为书法倾其一生,朝斯夕斯、念兹在兹。他探研着诸多超常规的创作形式, 终开拓出自成一派的书法世界。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由罗振玉撰集。全书收隋唐以降各朝大官印二百八十八方,历时三年而成,1916年出版面世。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
《近代印坛点将录》是著名学者王家葵先生用前代“点将录”体例,对近两百名活动在二十世纪的篆刻家进行评论的文集。体例因旧,言语文白相间,辞采雅致有理趣。多涉及文献典章,虽是轶闻掌故亦有据可踪。月旦人物,观点贯穿始终,前后呼应,有如应响。整部书是有章法和妙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