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石研究丛书》包括《另眼看古书》《碑拓赏鉴》《金文小考》《汉字的韵味》四部著作。《另眼看古书》是引导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阅读传统古籍;《碑拓赏鉴》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欣赏在全国甚为少见;《金文小考》有不少文字都是作者次考出,这为临习金文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汉字的韵味》展现了汉代文字艺术变化的美感。这四部书所涉及内容,能为广大读者与专业研究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艺术之美与文献资料。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于翰墨间”。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 。 本书为我社碑帖名品的又一全新主题——全本实临解密系列。此系列的第六本为孙过庭《书谱》实临解密,作者翁志飞作为中青年书家代表具有较高的临摹创作能力,全书由前言、单字解析、实临对照、临摹范本四部分组成,前言部分梳理孙过庭生平、唐人笔制与孙过庭草书用笔、关于《书谱》的传播、《书谱》临摹技法。单字解析与实临对照通过一比一实临与原帖比对出版,共计390条,每条后均附有临摹的视频,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以达到实物图书配合视频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为专业院校或业余书法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
《十七帖》,书圣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此帖是小草书体的代表作,章法具有典型意义,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字里行间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烟霞霹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十七帖》原迹早已只字无存,仅有刻本及几件唐人临摹本单帖留存于世,其中以姜宸英本最为知名,被誉为“天下甲冠”。本书选用的版本是藏于日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宋拓本,人称上野本,原为清康熙年间姜宸英所藏。这件佳拓影响深远,专享不足之处是缺少九行,并略残字
上海博物馆是庋藏历代善本碑帖的重镇,本丛刊为首次全面公开上海博物馆的碑帖珍藏,从中甄选出 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稀见珍本。丛刊以册页函装的传统装帧形式,原色原大精印,再现法帖的艺术价值与典藏价值。除完整呈现包括题跋、印鉴在内的全貌外,另附别册由专家详尽解读碑帖内容及其版本情况,释读碑帖原文和观款题跋,以便读者欣赏、学习与研究。 本书为丛刊之一《中岳嵩阳寺碑》。北朝名刻《中岳嵩阳寺碑》书风为带有楷法的隶书,且兼具篆书风味,被书家所推崇;本次所选上海博物馆藏明拓本,拓工精良,字口清晰,曾经刘铨福、李国松、罗振玉等递藏,为 原色精印。
《苏轼楷书司马温公神道碑》,是苏轼五十岁左右所作。李苦禅大师跋以评之“苏楷书当以此帖为。”本书编写分成部分:1.苏轼简介;2.碑帖内容简介;3.碑帖版图(原大版);4.碑帖完整版缩略图(四块);5.碑帖释文。全书80个P左右,彩色印刷,精装。
范曾,江苏南通人,字十翼,中国人物画画家、书法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范曾书报任安书》收录了其新所书《报任安书》长篇书法作品,并收录其书法理论作品,采用简体竖排形式,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
《善本碑帖过眼录(续编)》是从上海图书馆所藏三千余件善本碑帖中精选而成,全面展示了上海图书馆近二十年来碑帖整理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分“初编”与“续编”。 《善本碑帖过眼录(续编)》收录上海图书馆所藏历代善本碑帖205件,其中碑刻拓本185件,法帖拓本20件。 上海图书馆是我国公藏善本碑帖的主要单位之一。 《善本碑帖过眼录(续编)》“续编”进一步揭示了上海图书馆所藏善本碑帖的文物、艺术与文献价值。
《李璧墓志/历代碑帖经典原帖彩色放大本》书法雄强茂密,独树一帜。杨震方《碑帖叙录》评曰: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可为习北魏楷书者范本。
《历代名碑名帖实临丛书:翁志飞实临解析多宝塔碑》的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是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在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写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书法风貌,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因而这方碑石也是后人初学楷书通行的范本。《历代名碑名帖实临丛书:翁志飞实临解析多宝塔碑》由书家翁志飞先生通篇临摹《多宝塔碑》,并对颜体的结构特点和笔法详加解析,为广大学习唐楷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借鉴范本。在《历代名碑名帖实临丛书:翁志飞实临解析多宝塔碑》稿中,翁志飞先生先对《多宝塔碑》本身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讲解和细致而又深入的解析,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在讲解过程中又辅以图解,简单明了。这种图解与文字的双重结合给碑帖临摹者以非常好的指引和帮助。
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面目独特,格调超迈高逸,对后世影响较大。其皇室后裔传奇跌宕的人生经历,从程度上折射出他思想情感的变化轨迹,书画则成为这一轨迹的外化。关注八大山人的学习者,往往将着眼点放在其风格成熟度较高的作品身上,这样的习惯容易局限于作品的表面化认识,而忽略其整个艺术人生兑变的启发意义。如同是“渔”或“鱼”的选择。 有鉴于此,本书编辑作品时,即注意展现八大山人书法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变化和脉络。虽属小册,在手却可收全集之效。
《高校书法专业碑帖精选系列:二王尺牍》精选王羲之草书尺牍中形体美、清晰度高的字汇编成书,一字一面,力求从微观角度展示王羲之草书之美。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并针对读者临帖需要,采用有别于其它同类图书的开本,适合学书者的欣赏学习。《高校书法专业碑帖精选系列:二王尺牍》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用于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及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王羲之的《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历经25年集募而成,是学习行书的选择的范本,本册图书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以《圣教序》为解析对象,选取高清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掌握字形结构及笔画定位。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各章节中的范字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钤印位置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创作指导。其中集字作品范例,是从《圣教序》中选字集结而成的,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临习与创作提供了参考。
本书作者选东汉隶书代表作《曹全碑》中的范字,针对隶书初学者的需要,依次讲解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体结构及书法章法,同时作者通过视频,对所选范字都进行了书写与讲解,读者用手机扫码即可清晰地看到、听到作者的运笔过程和要点分析。
《皇甫君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碑额有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碑文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碑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皇甫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隋时曾为尚书右丞、尚书左丞,拜并州总管司马。隋炀帝时,汉王杨谅作乱,皇甫诞力拒之,后遇害。封弘义公,谥号曰明。此碑为其子皇甫无逸追立。皇甫无逸在隋时官至刑部侍郎,入唐后历官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民部尚书、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封滑国公。碑文未记立碑年月,据考当立于唐贞观十年之后。欧阳询书此碑,晚于《九成宫醴泉铭》,而与《虞恭公温彦博碑》在书写时间与风格上皆比较相近。欧体楷书以险絶有名,而此碑堪称欧阳询诸碑中之很险絶者,正如王世贞所云:“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帖尤为险劲,是伊家兰
《皇甫君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碑额有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碑文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碑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皇甫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隋时曾为尚书右丞、尚书左丞,拜并州总管司马。隋炀帝时,汉王杨谅作乱,皇甫诞力拒之,后遇害。封弘义公,谥号曰明。此碑为其子皇甫无逸追立。皇甫无逸在隋时官至刑部侍郎,入唐后历官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民部尚书、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封滑国公。碑文未记立碑年月,据考当立于唐贞观十年之后。欧阳询书此碑,晚于《九成宫醴泉铭》,而与《虞恭公温彦博碑》在书写时间与风格上皆比较相近。欧体楷书以险絶有名,而此碑堪称欧阳询诸碑中之很险絶者,正如王世贞所云:“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帖尤为险劲,是伊家兰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张迁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字径3.5厘米,隶书;碑阴刻立碑官吏四十一入衔名及出资钱数,共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共四十一行三百二十三字,隶书,字径3.5厘米;碑额篆书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人因以篆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