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44岁时书,整篇结构严密,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早的楷书作品,是唐代 尚法 的代表碑刻之一,亦是初学书法的字帖之一。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本书为我社碑帖名品的全新主题 实临解密系列。此系列的*本为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实临解析,以翁志飞通篇一比一实临与原帖比对出版,附每一条临摹的视频,识别二维码识便可观看,以达到实物图书配合视频教学的目的。 本书架构合理,由前言、单字解析、实临对照、临摹范本四部分组成,语言文字规范,配合视频,通俗易懂,为专业院校或业余书法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
《长安金石研究丛书》包括《另眼看古书》《碑拓赏鉴》《金文小考》《汉字的韵味》四部著作。《另眼看古书》是引导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阅读传统古籍;《碑拓赏鉴》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欣赏在全国甚为少见;《金文小考》有不少文字都是作者次考出,这为临习金文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汉字的韵味》展现了汉代文字艺术变化的美感。这四部书所涉及内容,能为广大读者与专业研究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艺术之美与文献资料。
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为精选的传世碑帖的放大本。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利用当代高超的印刷技术,限度地还原碑帖的气息,放大其精妙的细节,且每册均附有对应的碑帖技法分析,让广大读者能程度地体味传统书法之美。《颜勤礼碑》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此碑是学习颜体楷书的极佳范本。
该书包括 玉吅斋碑随笔 及 玉吅斋碑贴考 两个部分。在 玉吅斋碑随笔 中,作者以随笔的体裁,对古代碑文及其中提及的事件进行精细的考据和引申发挥,包括轶闻掌故和犀利风趣的历史评说,融汇了丰富的历史、宗教知识。 玉吅斋碑贴考 则为作者对 何君阁道碑 、 汉袁安碑 龙门药方 等著名碑帖相关的学术性考证释疑,既有对古代碑刻拓本从现存实物、文本内容、图像等多个角度进行的综合、比对,也有以证据为基础的推理。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于翰墨间”。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 。 本书为我社碑帖名品的又一全新主题——全本实临解密系列。此系列的第六本为孙过庭《书谱》实临解密,作者翁志飞作为中青年书家代表具有较高的临摹创作能力,全书由前言、单字解析、实临对照、临摹范本四部分组成,前言部分梳理孙过庭生平、唐人笔制与孙过庭草书用笔、关于《书谱》的传播、《书谱》临摹技法。单字解析与实临对照通过一比一实临与原帖比对出版,共计390条,每条后均附有临摹的视频,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以达到实物图书配合视频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为专业院校或业余书法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
《张猛龙碑》是魏碑名品,启功先生夸赞此碑说:“张猛龙碑于北碑中,较龙门造像,自属工致,但视刁遵、敬显隽等,又略见刀痕。惟其于书丹笔迹在有合有离之间,适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难追也。”此碑原石高清照片尚无出版,本书为首次公布。黄宪之编著的《张猛龙碑刻拓对勘》拓片部分图片质量高,且有多个拓本对比。参考原石照片可以弥补很多拓片难以体现的细节。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一座有着数万年史前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两千多年建县历史的三省边城。富川是古代中原地区沿潇贺古道进入岭南的 站,也是海上丝路两广段的起始点之一。《广西富川石刻集》的编撰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党委、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并因地制宜落实 “ ”发展战略的举措,以期发掘富川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潇贺古道”等文化品牌。本书共收录154通石刻,包括5通宋碑(其中1通为明代重刻)、22通明碑、2通南明碑、105通清碑、20通民国石刻。石刻类型多样,有摩崖、石碑、墓碑、建筑题刻等,涵盖内容 广泛,包括官府告谕、宗祠、庙宇、门楼、田产、墓志、修路、修桥、兴学、均役等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富川现存石刻资源相当丰富,本石刻集仅选取其中一部分,采取影印石刻拓片、全文抄录
本书精选《淳化阁帖》中的70幅王羲之行草尺牍,将原帖字适当放大并保留原帖字行内大小比例,有的根据实际情况适度修复;对原帖中极度漫漶而难以辨识的字,则进行严谨的组拼,追求一笔一画的原汁原味;使原帖字完完全全、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以利于初学者临习并尽快入帖。其次,书中还编排有书家介绍、作品评述、技法解析、简繁同步释文、从临摹到创作、文本阅读理解等内容,以全面提高读者的书法文化素质。另外,本书在每个笔法解析、偏旁部首解析和章法解析的右上角均配有二维码讲解视频;封底也有二维码视频,内容包括全部技法讲解及全书所有选帖的通临示范视频(一帖一个视频)。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名家临古系列》精选历代知名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满行七十字。碑石下半段文字残缺已甚。此碑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由知名书法家李文采临写,碑帖对照,方便读者学习。
本帖收录的《蜀素帖》和《苕溪诗帖》是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创作的行书作品。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 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其艺术风格以和谐变化为准则,以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全卷书风率真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意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汉代后期是中国隶书艺术发展的高峰时代,书法载体的不同,造就了隶书风格的多样化,铜器载体体现笔画的硬质爽利、砖瓦载体体现笔画的苍茫朴拙……这套丛书让我们临习并了解中国早期隶书在不同材质上的独特书法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