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体书法自18世纪被英国的书法大师发展以来,一直因其流畅和优美而广受推崇,是社交书信、请柬和其他优雅交流中*受欢迎的书写风格。本书作者,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教师,将提供全面而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对圆体字短暂而又迷人的历史作一番介绍后,作者即开始深入地讲解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每个字母都拆成各个笔画进行演示,讲解清晰透彻。读者还将读到关于彩色书写、正确用纸以及学习如何修版、改正与剪裁的详细介绍。此外,作者还展示如何用圆体字来写简单的段落和简短的语录或诗歌,解释信封、名片和请柬等商业用途的圆体字书写。
本书是对日本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分成 东瀛书论 日本书法史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三编,从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书法的发展过程,不仅详述古代日本书法,更涉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王羲之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 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 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 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班志铭编著的《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收录王羲之行书作品,供读者欣 赏临摹。
《徐三庚篆刻及其刀法》选取了大量徐三庚的篆刻作品,辅以例图剖析,适当以文字阐述徐三庚篆刻的主要特征,是一本给篆刻初学者或篆刻研究者的实用工具书。于2000年6月版次印刷,此次再版,作了一些调整: 一、 开本改变。开本改为32开,更便于读者阅读及携带。 二、 版式调整。现每知识点排为两页,左边页面为例印,右边页面为文字说明,读者阅读起来更直观。 三、内容调整。对原版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修正。
篆刻是一种诉诸视觉的造型艺术。它以汉字(主要是篆字)为造型依据,运用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印章这一表现形式来展示构图、线条等种种美感,因而我们通常又称之为“印章艺术”。本着通俗浅近、简明概要的宗旨,将对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体会整理出来,写成了这样一本小册子。这是一本普及教材,主要是为了满足初学篆刻的青年爱好者了解玺印、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
《颜真卿<颜勤礼碑>学习方案》根据书法的教学规律,按照用笔、结字、章法的顺序安排教学步骤,并结合经典法帖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学习细项,以便学习者对所选法帖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研究性学习。《颜真卿<颜勤礼碑>学习方案》编写者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又是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每个环节的学习重点、难点作了切实可行的归纳,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
《甲骨文篆刻学》较为翔实地介绍了各类甲骨文篆刻用具、各类甲骨文印作范本、各类甲骨篆刻学习方法以及各阶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纠正了人们对甲骨文篆刻艺术的一些片面理解,特别是以正误对照的形式指明了在学习甲骨文篆刻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这也是对读者最有价值的。《甲骨文篆刻学》从甲骨文篆刻的基本知识、技法、布局及创作与鉴赏入手,以章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甲骨文篆刻的全过程,使初学者少走弯路,有益于有篆刻基础的朋友提高修养,很快地进入甲骨文篆刻的艺术境界。
本书作者《题记》: “这本书里的作品,基本是2014到2016这三年间创作的印。这期间心里虽觉没有之前那么紧,想法还是多得很,心情多疲惫或是粗糙的类似感觉,对荒野一路很是用情,那烧荒的味道,或突然而至的浓浓的土肥味儿,让我想到此时路过的是一片也可以开垦的耕地,便留步了。为什么,我说不出,途中满心感触。在本书的作品选择上,我也放进去了我一开始的一些临作,有2008年的一方印:河间学官令印,是我学印的开始;也有些记录式作品、场、对话等,以期更好地呈现真实的自己。”
王学良编著的《淳化阁贴王羲之王献之选辑》介 绍了,《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 墨迹的法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 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书法家等103 人的420篇作品,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主要靠这 部法帖得以流传。后世纷纷模仿,刻帖盛行,后世因 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二王”是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东晋 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 世称大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二王”书迹除了少 数摹本基本上都存于《淳化阁帖》中,历代书家学习 “二王”基本上都是临《阁帖》。 《淳化阁帖》虽然保存了大量的前人书迹,但因 为编
寒山是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也是一位充满神奇色彩的隐逸诗人,因他长期隐居于天台县街头镇寒石山(即寒山),故自号寒山。《全唐诗》汇编寒山诗一卷,共收录其诗歌三百余首。然而其实寒山诗远不止这些,寒山去世后,其诗三百余首经桐柏宫道士徐灵府的收集而流传于世。目前传世的三百余首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融铸了儒、释、道哲学体系的诗,风格独特,不拘格律,清新通俗,倡导人们互忍互让、和睦相处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千余年来在社会各阶层和僧俗道儒中广为流传,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和合文化能指导中华民族吸纳文化的积极因素,融合创新出更加的中华文明。《寒山诗印选》的创作,着重从带有社会现实意义的诗句为前提,以篆刻的形式来表达,共创作印章100方,做到了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