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 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 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 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班志铭编著的《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收录王羲之行书作品,供读者欣 赏临摹。
陆康先生乃海上金石书法家与篆刻大家,近年来,除书法、篆刻之外,他以一己之力广搜博取,分类整合中国闲章萃语,汇编成实用词典,以期惠泽流播,传布久远,为同道者提供查阅的便利。之前编撰的《中国闲章萃语综汇》早已一书难求,成为海内外篆刻家、书画家案头常设的工具书宝典。原书分修养类、励志类、吉语类、禅意类、山水类、景观类、翰墨类、书斋类、蔬果百卉类、虫鱼鸟兽类等,并以专业眼光精选现当代名家印痕作为示范参照。此次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新编闲章粹语》,新增养生类与感怀类,又在原来基础上新增180枚名家印章,品类与内容宏富。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 ,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 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 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乙瑛 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班志铭编著的《乙瑛碑隶书间架结构四十六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根据隶书的特点,特编写隶书间 架结构四十法,是初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张华飚是当代篆刻名家,创作理论兼擅,《篆刻刀法百讲/篆刻技法百讲丛书》是他一本关于篆刻刀法的专著。篆刻刀法是篆刻艺术兴起以后才提出的一个称谓,故我们今天所说的刀法,多指明清以来文人以石章作为印材,在其上施展的种种运刀技法。自秦汉以降,印章工艺得到了少见的发展,刀法的运用也更加成熟。今天,刀法在篆刻领域得到了靠前的繁荣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已经抵达篆刻创作的方方面面。刀法已不仅仅特指运刀之法,而已囊括了所有对印面进行深化处理的技术
卢国联编著的《黄道周孝经》介绍了,黄道周 (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 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 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 天启二年(1622)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 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 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 被俘。隆武二年(1646)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 ”,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忠端”。道光四 年(1824),从祀孔庙。 黄道周《孝经》纸本,凡11.5页(23面,其正文 10.5页,21面,款跋1页2面)半页23-4×12.7厘米 。署款:“崇祯辛巳之冬黄道周颂并书于白云之库。 ”并跋云:“是作《颂》之初本,起草未定,有更易 十余句,及改定数十字者,要其大概,尽在初编,时 已凝寒笔硬,而是编细书未甚潦草,不忍弃置,后之 览者
《御制盛京赋:坟书篆》供喜爱古文字及篆刻的人士研究、欣赏临摹之用。乾隆帝在32岁的鼎盛之年创作的这篇赋是其所有作品中以都市为题材的大赋。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只有乾隆专门为一座城市创作过大赋,足见对盛京的高度重视,对开国先祖的无比尊崇。
《正反篆刻字典》,主要供初学篆刻者使用,仅收古玺、汉印及明清以来篆刻家之印影,及收常用汉字三千左右、正反字印影二万枚左右。双色印刷,正字为黑色,反字红色。本字典分32开和64开两种版本出版,可供读者选用。
本书的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倪文东:导论、篆刻的艺术形式 、篆刻的章法、篆刻作品欣赏;王振波:篆刻源流及发展、篆刻的刀法、临摹与创作、边款与印屏;张帆:工具与材料、识篆与写篆、刻印的准备;高运刚:印学理论综述;罗绍文:篆刻流派与篆刻名家、篆刻社团。另外,倪文东、王振波、杜传扬做了篆刻材料和技法方面的临摹、创作与作品示范。
趙之琛多才多艺,负盛名而无骄然之色、笃信佛教,性情平淡、不将世俗纷扰挂于胸怀。他的篆刻作品数量极多,虽有应酬之作,但也大都不失水平。赵之琛治印态度极为认真、作品数量多而精美俊逸、流传较广、声名远播。他七十二岁去世,而其七十、七十一岁的印作却不在少数,足见他至终老而刀耕不辍的状态和精神。之后,赵之琛的儿子赵懿,学生杨与泰、陈祖望、江尊等也都卓然成家、得亨盛誉、为浙派篆刻的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
卢国联编著的《黄道周孝经》介绍了,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天启二年(1622)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从祀孔庙。黄道周《孝经》纸本,凡11.5页(23面,其正文10.5页,21面,款跋1页2面)半页23-4×12.7厘米。署款:“崇祯辛巳之冬黄道周颂并书于白云之库。”并跋云:“是作《颂》之初本,起草未定,有更易十余句,及改定数十字者,要其大概,尽在初编,时已凝寒笔硬,而是编细书未甚潦草,不忍弃置,后之览者,或有谅其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