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分成 东瀛书论 日本书法史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三编,从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书法的发展过程,不仅详述古代日本书法,更涉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圆体书法自18世纪被英国的书法大师发展以来,一直因其流畅和优美而广受推崇,是社交书信、请柬和其他优雅交流中很受欢迎的书写风格。本书作者,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教师,将提供全面而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对圆体字短暂而又迷人的历史作一番介绍后,作者即开始深入地讲解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每个字母都拆成各个笔画进行演示,讲解清晰透彻。读者还将读到关于彩色书写、正确用纸以及学习如何修版、改正与剪裁的详细介绍。此外,作者还展示如何用圆体字来写简单的段落和简短的语录或诗歌,解释信封、名片和请柬等商业用途的圆体字书写。
《愿力-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一书分送别、仁学、噩耗、退婚、自由、佛缘、精舍、聘师、门下、分家、西去11场讲述了金陵刻经处创始人、一代居士杨仁山先生的人生经历,涉及杨仁山与黎元洪、谭嗣同、陈三立、苏曼殊、欧阳竟无等人的交往。附金陵刻经处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图文简介。
《二金蝶堂印稿》为赵之谦好友胡澍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辑拓,是谱收录印章由赵氏为沉韵初和魏稼孙所製印钤拓而成;《二金蝶堂印谱》由清末浙江绍兴篆刻收藏家傅栻于光绪三年(一八七七),遍访友人所藏及自藏赵之谦治印钤拓而成。两谱均成于赵之谦在世时,为较早辑拓赵氏印谱,故谱中所收印蜕较今日所见赵氏印蜕残损较少,保存了赵氏印作初刻成之面貌,是为珍贵异常。两谱用纸皆紧结细密,钤盖均匀细腻、字口清晰,所用印泥为硃磦色,色泽新鲜如昔,其边款拓墨均匀、漆黑光亮,所收之印皆能展现其细节精到、精神完满,爲赵之谦原钤印谱中难得的时间较早,钤拓精良的上乘之作。
本套篆刻全集收录整理中国古代古玺、官玺、私玺、古印、官印、私印、吴昌硕、赵之谦、齐白石、邓散木、邓石如、文彭、吴让之等历代名家篆刻大师篆刻作品。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书画、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赵之琛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继“西泠四家”之后,入列“西泠后四家”,前后四家合称“西泠八家”。为陈豫钟弟子,在篆刻技法上可谓集浙派之大成。于金石文字之学有扎实的工夫。本册图书收录赵之谦、赵之琛篆刻印章600余方,并有释文与正反印章对照。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是举世公认的古代文化巨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孟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孟庙、孟府、孟林就坐落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孟庙是祭祀和纪念孟子的庙宇,孟府是孟氏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府第,孟林是孟氏家族墓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大气恢宏,布局有序,保存完整,庄重威严,以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孟子文化乃至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传统思想文化融为一体的宝贵遗产。 自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现址后,孟庙、孟府、孟林历经900年风雨沧桑,不仅以巍焕崇闳、富丽堂皇的古建艺术风姿享誉中外,而且以意涵丰富、数量众多的古代碑刻名显于世。现保存各类碑刻300余块,主要内容分为牒敕祭文碑
《国网印吧与篆刻应用/国网印吧丛书》为国网印吧系列丛书的第二本,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国网北京、天津、河北、冀北、山东、上海等工会,共同编写而成,《国网印吧与篆刻应用/国网印吧丛书》分为新时期篆刻的主要应用和篆刻与职工文化两大部分,包含展板设计、书籍装帧,职工工作场所篆刻设计等10个方面。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 ,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 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 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乙瑛 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班志铭编著的《乙瑛碑隶书间架结构四十六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根据隶书的特点,特编写隶书间 架结构四十法,是初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篆刻技法讲坛丛书以其按技法例解作为单元分割的独特体例深受读者欢迎。该套丛书的定位是在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向上拔高,属于篆刻技法的中高端图书,适合具有基本篆刻技法知识的读者。因其重点放在以丰富的图例解析技法方面,特别强调比较和综合,因而不仅技法解析更加具体,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的技法例解、提高和升华提供了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