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完整辑录民歌40年发展流变的百科全书式接近档案,全书由被誉为 民歌之母 的陶晓清统筹制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场深刻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的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既再现了一代年轻人创作 自己的歌 的青春现场,又承载着历代民歌迷关于民歌记忆的珍贵符号,像一个可穿越时空的秘密宝盒,值得典藏。书中囊括了近百张经典唱片的详细介绍与逾百位音乐人的幕后起底,讲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隐秘故事,如李宗盛创作的第一首歌是什么?《橄榄树》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龙的传人》歌词有哪些改动?等等。更有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与40年来69场重要演唱会的全记录。另附有近500张复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贵史料与45首经典歌曲,全方位还原民歌运动40年来的发展图景。
《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音乐分析基础教程》是一本基础性教程,当代音乐分析中的许多内容,由于比较专门化,书中都没有涉及。为了更接近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特点,书中没有过多讲述抽象的理论,而是把有关方法及相关内容,融到具体的实例分析中去。由于出版的同类教程或参考书籍很少,加上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限,在编写过程中自然碰到了不少困难,也缺少具体的参照,这可能使《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带有的局限和主观特点。
德彪西把萨蒂形容作一位“误闯本世纪的、温和的中世纪音乐家”。曼;雷称萨蒂是wei一一位“拥有眼睛”的音乐家。萨蒂介绍自己的名言则是:“我,一个太年轻的,来到了一个太老的世界。”从新古典主义、概念艺术、重复音乐、极简主义、激浪派、新世纪音乐一直到氛围音乐,都能找到萨蒂的影子,他却从不为任何思潮或运动呐喊,大声捍卫着“自我美学之独立精神”。 萨蒂的文字写作、艺术涂鸦与他的音乐创作是一体的,借由这些视觉作品, 萨蒂设法将自己的“瓶中信”传递给更多的人。他甚至创办自己的媒介平台(早期自媒体),比如一份完全由他撰写、编辑的报纸,或将自己乐谱空白处的笔记变成生动优美的图形化格言。萨蒂通过对任何形态的主观放纵加以抑制,使自己独到的个性得以凸显。 《萨蒂音乐涂鸦》精选了最能够体现萨蒂独特个性的作品,
《穿T恤听古典音乐》由田艺苗同名系列讲座的十七篇演讲稿整理而成。从怎么听古典音乐,到古典音乐的礼仪、知识、背后的故事,既有针对音乐作品的评论,也生动刻画了音乐家的个性和生活。听古典音乐,穿什么并不要紧。你可以穿T恤、穿牛仔、穿西装、穿睡袍……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附庸风雅,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
《谷建芬新学堂歌》 《谷建芬新学堂歌》一书是凝结作者心血,秉承初衷,历经10余载写就的经典之作。从2005年开始,谷建芬老师对中国经典古诗词进行谱曲、创作和推广。时至今日,由最初的6首发展至50首。其中《春晓》《游子吟》《登鹳雀楼》《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广为流传,并被某些地区选用,获得高度评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新学堂歌”,开中国当代少儿歌曲创作的先河,歌曲不仅保留了谷建芬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的特色,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且赋予新的审美意味和艺术语境,特别适合少年儿童在游玩中潜移默化接近母语文化,逐渐帮助孩子们在美妙的歌声中亲近和传承祖先的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礼仪熏陶,感受美丽的汉语文字与典雅的声乐艺术的相互映照,培养其中华传统美德。使孩子们能真正喜欢上中国诗
《音乐鉴赏/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根据目前大学生普遍的音乐基础状况,结合教学实践,在广泛征求教师、学生意见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音乐鉴赏/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四篇,主要内容包括:篇,音乐入门篇,主要介绍了音乐的起源、艺术、分类、表现手段、特性、基本要素、结构、记谱方法和创造思维。第二篇,声乐鉴赏篇,分为五章,具体讲述艺术音乐鉴赏、民歌鉴赏、歌剧鉴赏、音乐剧鉴赏、流行音乐鉴赏,并介绍相应的代表作品。第三篇,器乐鉴赏篇,分为二章,分别讲述中国民族器乐鉴赏和西方器乐鉴赏,并列举了经典的代表作品。第四篇,综合艺术音乐鉴赏篇,分为两章,详细介绍了中国戏曲与曲艺鉴赏和影视音乐鉴赏,并列举了相应的代表性作品。 《音乐鉴赏/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以音乐欣赏知识与方法的系统讲述为主,将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曲式的表现意义、声乐与器乐的基本分类、各种体裁的表现特点、综合艺术中的音乐、常见音乐流派的风格特点等分章立节,详细讲解;同时,结合大量中外音乐作品曲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谱例互补,使读者既能广泛接触中外音乐名作,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与表现手段,又能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知识与方法,达到知识与技能双丰收的目的。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既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材,同时,也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一本音乐欣赏参考书。
《声动中国:七十年歌声里的中国故事》精选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记忆、展示社会主义新生活、发扬人性善与美的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讲述歌曲背后的难忘故事。
本书为《京师爱乐丛书》之一。《京师爱乐丛书》是一套中国爱乐者的美文集,内容涉及音乐流派、音乐史论、音乐家及其作品评介、音乐会现场评论、唱片版本与收藏、音乐事件剖析、音乐跨界探索等,部分内容刊发于《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音乐周报》《留声机》等知名音乐报刊,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丛书作者均系近二十年中国(包括内地、香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媒体人,在中国音乐界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音乐是什么(精)》是音乐大师芥川也寸志著的音乐入门书。 人们欣赏音乐、演奏音乐,以不同的方式享受它带来的乐趣。但要深入音乐的世界,首先应该了解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万物的语言。地平线的跃动、夏夜此起彼伏的虫鸣、绿荫深处的清风、恋人间的絮语……在某个刹那,感动漫溢而出,音乐由此诞生。这感受孕育出真挚而动听的和声。 如果说音乐是一座城堡,那么节奏是基底,带来基础和生命;和声是外部设计,勾勒出轮廓;音程是一砖一瓦,构筑出纵向高度;对位法是内部构造,决定了城堡的格局;曲式则是室内设计,与音乐的时间和空间有着紧密联系。 在城堡里探险,是音乐赋予我们的自由。接近沉浸在音乐中,我们会获得人生很美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