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在目前的音乐学习市场中是一门热门的乐器,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本书曲目数量多,将歌曲分类清晰,可以让电子琴爱好者很容易找到自己喜爱的歌曲;每首曲目的音色详细标注和和弦的标注,让读者能很容易的配出好听的伴奏,简谱阅读更加轻松容易,让读者爱不释手。
齐柏林飞艇 的(四个符号)是摇滚乐历*大的悖论,深奥却轰动,风靡却玄学。这张专辑不再与任何事物产生联系,除了它自身:一件有形的辟邪物,会把你带入它构建的世界和环境之中。我们临时扔给它几个蹩脚的名字 《齐柏林飞艇IV》《无名》《神秘符号》《ZoSo》《四种符号》。如果用接近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语境来解释,这张专辑是没有名字的,它自外而来,填满了吗哪。 (四个符号)不仅仅是摇滚乐的*之作,同时也是某种魔法和话题性十足的娱乐产品。神秘主义学者埃里克 戴维斯如抽丝剥茧般剥开8首经典歌曲的每一层,揭示其中神秘而黑暗的根源。
《简谱儿歌钢琴伴奏入门曲集》非常适合幼儿师范、高校音乐类师范生以及幼教与小学教师们使用,共收集了经典、流行传唱度高的120首儿童歌曲。 曲谱均为简谱,每首曲子都配备了公式化伴奏,按照规律化的学习顺序对左右手起奏音、级数进行标记,可作为幼师、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实践、面试弹唱与考证即兴伴奏的曲集。书中附赠动态乐谱导读视频,以简单的方式,为初学者与巩固基础者使用与实践。
这是辛丰年先生于1999 2005年间所有谈音论乐文字的集结。上个世纪末的*后十几年里,辛丰年的音乐随笔一度充当了很多人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这本集子里,我们不仅可以品味他灵动浑然的读乐文字,还会看到一个更加完整和丰富的 乐隐 辛丰年。
这本乐谱用简谱编写,它关注、关照到了那些只懂简谱而又常喜爱音乐的人群,让他们也能够在钢琴上,自娱自乐地弹弹那些使他们无数次激动和喜悦的经典旋律。这本书还十分体贴地附上了 键盘与简谱对照表 和 简谱十二大调速查表 ,只要能够哼唱的曲子,就能在键盘上轻易地弹奏出来。每当听到这些传世之作,既让人感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又有一种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亲切。可见,这本书所编选的作品是与时代的步伐俱进的,它的艺术生命是昂扬的、新鲜的、优美的。 ?
乔治 丹德洛特(Georges Dandelot, 1895-19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曾在巴黎音乐学院随保尔 杜卡斯、樊尚 丹第等学习音乐课程,1919年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教授钢琴,1942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并出版多本视唱练耳与和声教程。这套节奏训练教程原由五册组成,中文版合并出版,按照从启蒙到进阶的顺序编排。册从基础知识开始,通过训练一些简单的节奏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地基。第二册是混合节奏阶段,这个部分结束后可以直接练习第五册内容。第三册可以让钢琴学习者在 双手协调 的问题上得到一定改善,对双手的节奏不同步、不容易演奏的情况特别有帮助。第四册则训练非常规节奏,比如一拍子、五拍子和七拍子等各种类型节奏。
莫什科夫斯基至少还有3套难度相当的优秀练习曲未广泛为人所用(其他作品号里还有零散的练习曲),分别是: 20 Petites Etudes,Op.91(20首小练习曲,作品91)、12 Etudes for Left Hand,Op.92(12首为左手创作的练习曲,作品92)、16 Esquisses Techniques,Op.97(16首技巧精要,作品97)。作品91虽题为 小 练习曲,但难度上完全不亚于车尔尼的作品299;在法国出版时(Paris Alphonse Leduc),编订者伊西多尔 菲利普(Isidor Philipp)是这么评价的: 这20首小练习曲是他(莫什科夫斯基)的作品之一,它们充满了想象力,旋律优美;他的艺术在这些用美妙的手法写成的小品中,已达到完美的境界。尽管莫什科夫斯基是从舒曼和肖邦的音乐中探索他自己的起源的,但后来他还是树立了自己特有的、富有个性的样式。
回望迷人的70年代中期 在这一时间点上,大卫 鲍伊、布莱恩 伊诺或者 发电站 乐队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流行和摇滚乐的样式类型。某种程度上,这是要将实验性的欧洲式敏感,注入一个基本被美国文化塑造了概念的媒体当中。自从1960年代早期涌现出波普艺术革新者,殿堂艺术和通俗艺术就开始不停地互相倾轧互相渗透。不过,如果说60年代是艺术带上波普审美在贫民窟信步闲逛,那么70年代则是反过来了。波普学艺术。而鲍伊的专辑《低》标志着这场进程的至高点:它的现代派疏离感,它的表现主义,它对节奏布鲁斯、电子合成、极简主义和过程驱动技术的折中融汇,还有它对叙事的怀疑。 本书作者雨果 威尔肯听到这张专辑是在15岁。15岁是一个人躲进卧室的年纪,而《低》当中5首有配词的歌
本教材以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洛滋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音乐教学能力较弱的现状,以实操活动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促进学生对音乐活动认识、组织、创作、灵活应变等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全书主要包括基本能力训练和奥尔夫音乐活动实训两部分,在基本能力训练部分对几种音乐教育理论进行了精要介绍,并结合组织奥尔夫音乐活动的需要对必要的节奏与节拍、肢体协调和声音等方面进行了集中训练。
中国内地流行乐坛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复苏,四十年来留下了对 光荣 无尽的 梦想 ,而今依然处于上下求索之中。作者以时间为轴,以亲历为纬,全面实录1979 2019年间内地流行音乐在大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历程。
乐评人时不时将 地下丝绒 作为有史以来极具影响力的摇滚团体。甚至那些公认不喜欢这个团体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对现代摇滚无可比拟的影响。任何关于现在正在播放的摇滚的调查,都倾向于将他们放在第二或第三位。然而,电台的 很好100专辑 统计中,地下丝绒的地位常常显著下降,甚至消失。 地下丝绒 生前 几乎被所有电台(及媒体)禁播,直至今日,仍然在主流电台鲜有露面。反差如此鲜明,形成了一个悖论:一个对摇滚音乐和音乐人造成深远影响的乐队,其作品却被主流渠道故意屏蔽了。简而言之,在1967年 爱之夏 的那一年,主流渠道不知如何应对这样的音乐。加之评论界的冷漠和公众的敌意,使得挣扎中的 地下丝绒 在商业上毫无回报。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几乎没有乐队在无法获
作者以倒叙的形式呈现1979 2019年间如火一般的中国内地摇滚乐的百余个瞬间,仿若一枚打火机从已被使用N次、只剩游丝之气到液满簧新、简陋却鲜亮的重生。近百张独家藏品图片,在火光忽明忽暗的映照下,勾起四十年间那些闪光的记忆。
本书围绕近代以来西方作曲家在不同体裁领域中的代表性作品而进行,并且结合了20世纪以后中国作曲家在相应体裁领域中的精品佳作。全书分为 艺术歌曲 器乐曲 歌剧精粹 室内乐与协奏曲 管弦乐曲 交响套曲 总共六章,在不同章节中又尽可能兼顾不同国别作曲家、作品种类以及相应的时间脉络上的相互衔接。囊括了西方近代以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多数音乐品种和形式。 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音乐体裁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每章篇首均安排有 欣赏导引 ,以帮助学习者更贴近作曲家和走进作品。 本书新增音频二维码,皆按章节编排并置于内文标题处。通过聆听,能更加直观地体验和鉴赏。
《流行音乐和声技法》在讲述各类和声材料与和声结构时,采用了区分主从、掌握基本形式与衍化、演变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先详述了各种基本的和弦结构与和声序进的类型与方法,然后将各种和声发展方法归纳于 纵向替换法 和 横向扩展法 之中,使学者对各种和声发展方法从和声基本原理与基本形式的纵、横和替换、扩展的线索来理解。 一本研究和讲述流行音乐和声、兼有教学与应用意义的实用性和声著作。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是当今世界文化领域中一般势不可挡的潮流,也是音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的体现,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 流行音乐和声写作技法与传统和声相比,既有本身的特色又有互相兼容的一面。本书在写作上重点突出了流行音乐的特色部分,无论在理论的阐述、图表的设计、
奏鸣曲一词来自意大利文 sonar ,为鸣响之意, 16世纪时泛指一切 器乐曲 ,与声乐曲相对。17世纪早期,发展成 巴洛克式 的奏鸣曲, 三重奏鸣曲 是当时的重要体裁。到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18世纪下半叶, 海顿 和 莫扎特 确立了三个乐章的奏鸣曲形式(快板 行板 快板);在 贝多芬 的发展下,奏鸣曲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此后,奏鸣曲成为西方音乐*重要的乐曲形式之一。奏鸣曲在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演奏钢琴奏鸣曲是每一位钢琴学生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奏鸣曲的学习,不仅能从各种技法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还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风格。《小奏鸣曲集》选自6位生活在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钢琴家、教师、作曲家 克列门蒂、库劳、杜舍克,以及三位对奏鸣曲式的成熟发展有重大
《龙笛凤箫筝雅韵》一套四本,分为 筝箫雅韵 (两本)与 笛韵筝情 (两本)两大部分。每本均收入筝与箫、笛与筝的合奏曲五首,共计作品二十首。既可用于艺术院校的教学和舞台表演,也可满足民族器乐爱好者自娱自乐的需求。突出体现了笛箫与筝的精妙配合,特别是节奏的交织与音色的对比,演出效果极佳,采用五线谱与简谱对照,中文与英文对照的形式,旨在方便国际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