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对书中的一些作品的体裁特点,创作特征,以及弹奏方面的教学要求等,作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希望从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这三方面的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水平得到充实的、全面的提高与发展。此书属于“看,这本书可以听”有声音乐图书系列丛书之一。利用技术,让读者通过app软件可以看到乐谱,并且听到乐谱的示范演奏。另有精美的乐队伴奏可选,增加习琴者的练琴兴趣。
肖邦选用音乐模型的一致性和这两首协奏曲创作速度之快都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之间有很多共通点。每一首都有三个乐章:第壹乐章(在f小调中,是“庄严的”,在e小调中,则是“庄严的快板”)按上述所说的协奏曲的传统方式来书写——即乐队齐奏与钢琴独奏交替出现。虽然钢琴独奏部分,围绕主题的插部材料并没有很多的炫技,而是富于表现性。慢乐章的旋律结构和伴奏手法都与他的夜曲创作不谋而合:f小调里的“小广板”是一个三部曲式,其核心部分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宣叙调,而《e小调协奏曲》的浪漫曲(同样也是小广板)的结构更加复杂也更加规整,主题的三次陈述期间散布着其他的音乐材料。
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各种体裁中,奏鸣曲的重要性可谓首屈一指。无论是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钢琴教学中,奏鸣曲的分量都超过了其他任何形式的钢琴作品。在所有的钢琴考级曲目中,奏鸣曲始终作为必弹体裁贯穿于任何级别的考级曲目。同时,奏鸣曲也是一切钢琴比赛的必弹曲目,任何音乐院校的钢琴入学考试或学期考试,都离不开钢琴奏鸣曲。但是,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奏鸣曲始终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一项对音乐学院,包括钢琴专业学生在内学习钢琴课和钢琴教学法的大学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8%的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述什么是钢琴奏鸣曲,更多的学生则弄不清自己已经弹过的或者正在弹奏的钢琴奏鸣曲属于作曲家在哪个创作时期的作品,或是属于音乐目前的哪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樊禾心著的《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力求以
唐坤娜、谭天红主编的《奇妙的调性(2钢琴四 手联弹12首)》这本曲集包括12首根据中外名曲改编 的四手联弹作品。其中既有根据巴赫、莫扎特、圣- 桑、罗西尼、约翰·施特劳斯、皮亚佐拉这样的大师 、名家作品改编的乐曲,又有《杨柳青》、《包楞调 》、《金蛇狂舞》等根据中国民歌和民间乐曲改编的 乐曲。可谓内容生动而多样,题材范围丰富而宽泛。
本书专为零基础的流行钢琴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充分为初学者考虑,本书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简单好学。大多数业余钢琴爱好者学习钢琴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如果让一个普通而没有基础的学员,却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才能够弹出自己喜欢的音乐,那么,可能真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下来了!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学习钢琴的方法和计划,都是不同于小孩子的,也不同于所谓“学院派”的,必须得有针对性和跳跃性。钢琴弹奏技术的掌握,都是通过弹奏数量的曲目来实现的。本教程按照技术点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排,坚持“寓技术于动听乐曲之中”的编写理念,避免了技术与曲目结合上的生搬硬套和枯燥乏味,所用曲目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让大家能在快乐的弹奏中,通过几十首经典或当下流行曲目循序渐进地掌握钢琴弹奏的
本书是流行钢琴曲集,以公式化演奏为编配核心,读者可以在娱乐演奏中逐步熟练编配风格,潜移默化的达到即兴玩奏的学习目的。
本书是一本精选了古风圈原创歌曲、热门影视歌曲以及流行中国风三类歌曲改编的钢琴曲集,适用于水平在车尔尼599水平左右的初学者。
本书为对中西方钢琴重奏艺术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元化视角阐释其中的内在联系。分为西方钢琴重奏艺术与中国钢琴重奏艺术两部分,各自以时期为序,针对精选的约30首作品进行解构分析,揭示音乐文本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将作品置入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
这本练习曲其程度大致相当于车尔尼作品599到作品849。此次出版的《莱施霍恩初级进阶钢琴练习曲48首:作品65》)是基于美国Carl Fischer出版,由Andor Pintér与Hans Seifert编订的版本。编订时陈学元修改了该版中的部分错误;每首作品的演奏指导部分由李妍冰女士撰写;录音部分由陈学元演奏。从调性布局来看,这48首练习曲分为3个部分,靠前-8首为C大调,第9-16首为G大调;靠前7-24首为D大调,第25-32首为F大调;第33-37首为Bb大调,余下的几首分别涉及一升一降之内的a小调、d小调、e小调以及三升三降的A大调和Eb大调。从难度来看,整体较浅,与1-5级相当;从很简单的一个手位入门,直至有一些难度的小练习曲,适合学习半年后至一年半左右的学习者使用;认真学完,建议至少用时一年。从节拍来看,常见的4/4、2/4、3/4、6/8拍均有涉猎。从节奏型来看,十六平、八平、三连
本书在对贝多芬奏鸣曲音乐学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贝多芬奏鸣曲创作中所蕴含的“崇高”观念。从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中选取早、中、晚期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从音乐的结构内容、和声设计、动机安排及音乐表现入手,重新解读音乐作品的构成,并研究了“崇高”这个审美范畴在贝多芬音乐中的具体实现。
《钢琴伴奏的技术应用与艺术处理》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钢琴伴奏的概念和钢琴演奏技巧的基本原则;然后就各种钢琴技术门类的学习方法、钢琴学习各阶段的特点,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同风格类型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处理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接下来以声乐和器乐伴奏为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对钢琴伴奏的技术特点做了具体的阐述,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歌剧、艺术歌曲、器乐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最后对艺术指导的专业修养及在作品表现中的地位进行了探讨。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语言流畅,比喻生动,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这本练习曲其程度大致相当于车尔尼作品599到作品849。此次出版的《莱施霍恩初级进阶钢琴练习曲48首:作品65》)是基于美国Carl Fischer出版,由Andor Pintér与Hans Seifert编订的版本。编订时陈学元修改了该版中的部分错误;每首作品的演奏指导部分由李妍冰女士撰写;录音部分由陈学元演奏。从调性布局来看,这48首练习曲分为3个部分,靠前-8首为C大调,第9-16首为G大调;靠前7-24首为D大调,第25-32首为F大调;第33-37首为Bb大调,余下的几首分别涉及一升一降之内的a小调、d小调、e小调以及三升三降的A大调和Eb大调。从难度来看,整体较浅,与1-5级相当;从很简单的一个手位入门,直至有一些难度的小练习曲,适合学习半年后至一年半左右的学习者使用;认真学完,建议至少用时一年。从节拍来看,常见的4/4、2/4、3/4、6/8拍均有涉猎。从节奏型来看,十六平、八平、三连
本书在对贝多芬奏鸣曲音乐学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贝多芬奏鸣曲创作中所蕴含的“崇高”观念。从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中选取早、中、晚期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从音乐的结构内容、和声设计、动机安排及音乐表现入手,重新解读音乐作品的构成,并研究了“崇高”这个审美范畴在贝多芬音乐中的具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