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汇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研究手法,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端、成熟与壮大发展,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本稿选题新颖,视野宽广,作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可供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以及舞蹈专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中国民族舞基本功训练教程(女班教材)》是在中国民族舞的大视野下,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规律的架构下,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特点,探索的教材和教法成果。 《中国民族舞基本功训练教程(女班教材)》是一本通用教材,它是以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审美为基础构建的,它偏重于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问题。立足于中国民族舞蹈的基点上去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如何进一步完善基本功素质和能力。它是本学科学员一门必修的课程,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人才培养的主课之一。它也是更宽泛意义上的舞蹈专业训练的必修教材。
《新中国舞蹈的艺术实践与历史书写》,为构建中国舞蹈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本书以历史意识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从当代舞蹈艺术实践出发,对中国舞蹈现实主义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有助于高校舞蹈学的史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建设以及中国舞蹈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面对这一任务,中国舞蹈、中国文艺现实主义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就值得深入研究。本书可作为舞蹈史论课程教学的辅助教材,研究生考学与科研人员读本,可引导潜在的刚性需求,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编导教学30余年的张守和的《编舞技法系列教程(一)单人舞编舞技法》是编导专业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面对的主干课程,是编导教学理论建立的根本。教学内容涉及对身体的认识、动作的开发,以及对形式结构的把握。通过动作思维的训练,逐步使学生建立舞蹈思维,认识舞蹈本体,为以后的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乃至舞剧的编导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舞蹈编导教学方面总结出的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本书以湘西龙山县土家族摆手祭为研究对象,在象征人类学理论观照下,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象征阐释。 以整体性视角,对土家族摆手祭存续的自然、人文与历史发生进行爬梳,将仪式系统内的重要质素时间、地点与类型予以统略,以传统民族志方式书写摆手祭典仪式,并对摆手祭展开三个层面的象征分析。本书重点关注了仪式主体的行为与身体,对舞蹈语汇的象征意蕴、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舞蹈象征的社会文化建构过程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