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的美术》(精装版),合平装本上下两册为一册,收录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31篇。 这些论文围绕着 礼仪美术 (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
本书稿为*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作为*部系统研究中国舞蹈批评历史和现状的专著,为了对舞蹈批评展开全面深入的系统性研究,本书稿先开启的就是进行 中国舞蹈批评 的梳理、分析和评价。内容包括 绪论 正文 (九个章节)和 结语 等三个部分。在写作上,体现为 史论评 的充分整合。 史 表明力求 建构 起原初的中国舞蹈批评史实语境; 论 基于 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这一认知,以此进行中国舞蹈批评模式的方法论探讨; 评 则显示出作者 国际视野,立足本土 的写作态度,对中国舞蹈批评史上的各类文本、事象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即对 舞蹈批评的批评 ,从而得出对中国舞蹈批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启迪意义的结论。
《芭蕾圣经》的两位作者乔治 巴兰钦和弗朗西斯 梅森,一位是世所公认的20世纪*伟大的芭蕾舞编导乔治 巴兰钦,另一位是曾任文化参赞的*名美国作家弗朗西斯 梅森。两人精心挑选了101部世界*名的或极具代表性的芭蕾舞,对其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主创人员、演出团体、媒体反响等等进行了或简或繁的介绍。本书力图保持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均衡,既介绍《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仙女》等古典或经典剧目,也介绍《尼金斯基 上帝的小丑》、《三位一体》、《囚笼》、《变》等现代或前卫剧目;盖因前者是芭蕾舞剧目库的中坚,是历久弥坚的常青树,后者是芭蕾舞剧目库的新鲜血液,是芭蕾舞艺术保持青春活力的刺激素。本书涉及的人物林林总总,既有先驱者的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有大批后起之秀,其中包括诺维尔、维斯特里、彼季帕、布农维
戏曲舞蹈是存在于戏曲中具有舞蹈特征的人物行动或动作,它是戏剧化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化的生活形态,依存于戏曲这种戏剧形式并服务之,百余年来已形成丰富的内容和博大的体系,更有程式化动作和固定术语相对应。戏曲舞蹈作为中国古典舞蹈建设的重要流脉之一,归纳其门类,研究其内蕴,对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戏曲舞蹈术语词典》一书整理了戏曲舞蹈术语200条,具体涉及手势、脚姿、站姿、步伐、舞台调度、武打套路、各种毯子功、把子功、程式化表演等,书中所收录的术语详尽,内容表述规范明了。全书按照首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序,结构条理清晰,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舞蹈工具书,也是一本填补戏曲舞蹈术语领域空白的理论专业书。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沉淀了千余年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 壁画上的博物馆 ,其中也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乐舞艺术。敦煌舞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在于它融汇了古代世界多元文明,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走进千年中华文化艺术发展长廊,我们看到敦煌舞就是用肢体临摹,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艺术 复活 ,是一种对石窟壁画乐舞艺术高度的凝练、创作。本书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方法,以石窟壁画的乐舞艺术原型为基础,经过深度的考究提炼,身体力行去揣摩敦煌乐舞中极具魅力的舞姿造型,将其重新 复活 于舞台之上,这为中华民族乐舞艺术的传承创新增添了新的内涵。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现代舞蹈的身体动作理论研究,下编为现代舞蹈身体动作形态研究。前者通过动作的根源、力效思维、运动空间、发现身体等4章,展开西方现代舞抽体动作语言的理论构架,分析其动作语言要素和语义特征,揭示现代人体动作科学与身体语言科学的观念性变革,发现现代舞蹈对动作本质,运动空间和时间所做出的重新阐释;后者通过女性化的身体、男性化的身体、性倒错的身体及身体的原点等4章,研究芭蕾舞,现代舞、后现代舞的身体动作语言形态的各自特征,在纵向比较中,提供身体语言形态的体现变异的历史图表,在舞蹈本文的叙述和重新阅读中,提示现代舞蹈家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揭示其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现时代人类生存中所应采取的有效的身体策略 返回身体的原点,在全球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之中,
本书分为初步建成舞蹈表演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两部分,着力研究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表演理论与实践美学特征和规律,通过横向比较,纵向交错,平行互动,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舞表演体系的成功构建。本书通过把握舞台表演艺术这一大系统的美学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比较,继而归纳、总结、提炼出舞蹈表演的特性,进行元素化的细化研究。
肥套 缘于毛南族古朴的生育信仰及其支配下的传统习俗,集诗、舞、乐、戏为一体,*早可追溯至明朝中期,至今仍然在毛南族地区影响深远。本书以民族志、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广西环江毛南族的 肥套 仪式乐舞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仪式中的乐舞文化结合在仪式行为中研究,并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互为关照。通过对 肥套 仪式乐舞的功能、文化意义、文化根源的分析,追寻仪式乐舞的文化意蕴。
中国舞蹈美学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分支。中国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不同时期出现的舞蹈美学思想、舞蹈美学范畴和舞蹈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然而,严格来讲,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独立的舞蹈美学理论,中国传统的舞蹈美学理论是包含在“乐论”和相关文艺论著以及文人雅士的诗辞曲赋、游记史说中的。因此,本书除研究分析了历代“乐论”中的舞蹈思想,还挖掘、疏理了散见于多种文学形态中有关乐舞的理论性文字,把这些散珠碎玉用传统美学思潮之线历史地有机串连起来,力求较深入地总结出中国舞蹈美学理论,以科学地把握中国舞蹈美学的基本状况。本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哲学思辨和美学方法对历代的舞蹈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总结。由四大部分组成,即:中国舞蹈美学思想的进程;中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精品赏析》介绍了舞蹈是人类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 人 。人类文明建立以来,舞蹈就成为人以鲜明的意志主导,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塑造理想化的身体艺术。因此,在舞蹈家的身体中,蕴含着每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个体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与世界观。人的身体是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人们传递出生命个体的种种情态。通过身体,人们判断对方的
芭蕾性格舞蹈课程是芭蕾学科*有特色的课程之一,性格舞蹈相对与古典芭蕾基训的普及程度,其独特的训练价值与丰富的教育内涵,则有待于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本书配合《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收录了44首课堂常用的芭蕾性格舞钢琴伴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广东醒狮是我国代表性的狮舞之一,广泛流传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兴起之后,醒狮作为广东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被列入 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广东醒狮的传承者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组织为焦点,从民俗组织的行动逻辑及其变迁的角度切入,运用历史民俗资料学方法和田野调查方法,对广东醒狮产生、传承的区域——珠江三角洲粤语方言区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其“都鄙一体”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了社会史考察,为 好地理解广东社会的发展变迁提供了一种解释依据。
、安徽花鼓灯)、维吾尔族以及朝鲜族等37个舞蹈组合。在编写体例上,考虑到学生阅读和学习的便利性,每章都包括概述、基本动作介绍与组合三部分。组合部分又分为动作介绍、音乐介绍、组合编排、教学要求四部分。内容素材的选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系统性,同时音乐、动作、讲解融为一体的讲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部适合舞蹈教师、学生及爱好者参考学习的书籍。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中专女班)》对古典舞训练任务作了新的阐述,并通过重新分类建立新的训练系统,针对基训课如何与身韵相结合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探索总结,对 基本功的属性 、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 、 基本功和身韵的关系 等作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表达。
学生用书由26个单元组成,每单元包括读谱练习、技巧讲解、拓展曲目、和声训练、合奏训练等内容,课程设计非常合理,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技能和素养。本书适合高校中非钢琴专业的学生使用。
本书以以下几点为指导思想: 1、本书入选的作品以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舞蹈作品为主,遵循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相结合的原则,意在弘扬祖国的舞蹈文化,并引导读者从分析优秀作品中提高鉴赏能力。 2、本书的内容既介绍中国当代舞蹈史,又谈创作;不仅注重作品的赏析,也注意与普通大学生知识而的相互沟通,点面结合,纵横分析,从多方面介绍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文化性与鉴赏价值,从而使读者能够透过舞蹈艺术家们的创造过程和艺术作品的时代性来培养鉴赏的深度。 3、每个鉴赏作品尽力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读者描述和分析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使读者得到较为完整的信息,也更增加了对作品的形象了解和鉴赏的趣味。 因此,本书不但可作为普通高校美育选修课的教材,也可适用于舞蹈专业院校舞蹈鉴赏课,同时也是师专、幼师有关
《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由门文元著。《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关键词:舞蹈艺术、文集。《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由上海盛通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印订。《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开本787 10921/16。《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为2016年12月第1版。《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舞之门:门文元舞蹈文论集》内容包括:著述、艺评、风范共三部分。
《你的动作》(Your Move)一书是由美国拉班舞谱学者安 哈钦森 盖斯特(Ann Hutchinson Gueste)博士撰写的有关拉班动作记录的系列丛书之一。 该书是在人类动作语言思想家——鲁道夫 拉班(Rudolf Laban)动作语言结构分析与动作描述理论的影响下写的一本有关动作的专著,书中对动作语言中的“基本元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用舞谱实例讲述一个单一的动作元素如何发展形成完整的动作序列。 “动作基本元素”是拉班早期作为动作的主题或动机来思考的,被拉班用动作的主题作为创作新舞蹈作品的动机因素,并用动作主题符号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拉班叫做‘主题舞谱’或主题描述。后来拉班还将这种主题舞谱的方式训练舞者,教会他们认识动作的可能性,培养他们发展动作和结构动作的能力。
晋南鼓舞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折射了晋南一带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取向。本书将从两个角度讨论晋南鼓舞的本体特征、文化特性及其对山西民间舞发展的影响。*视角将重点考察主要鼓舞类别的舞体形态,第二个切入点将主要关注舞蹈的发展现状。在撰写过程中,主要以民俗学田野调查法、 舞蹈生态学 的特征提取法和 舞蹈形态学 的形态比较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