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著述中,从图形语言及创意视角来分析东阳木雕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东阳木雕艺术价值的著述并不多见,未能满足东阳木雕设计工作者图形创意的需求。本著从图形语言及创意视角来研究东阳木雕艺术,有利于更好的研究、传承东阳木雕艺术,并为木雕设计工作者提供图形创意的参考,从而更好的满足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特别是木雕艺术设计工作者进行图形创意的相关需求。
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爱玉之人,总会对玉雕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品味。本书的作者则由心出发,在读玉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撰写了多篇与玉有关的美文或休闲性散文,这些文章多用来抒发真情实感。同时,作者还将在山居生活闲暇时用手机随手摄取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老界岭太平镇的山水小景插于文中,亦是希冀玉人们在玉雕艺术的跋涉中得以轻松、清心、情真。
张健、刘佳婧主编的《多重构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雕塑专业方向教研档案2009-2016)(精)》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雕塑专业方向二至五年级20余门专业课程的很好学生作业作品为主要内容,展现了公共雕塑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习成果,以及教学团队在专业定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也是师生们在公共雕塑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观点、认识和经验的集合。全书分为四部分:(1)基础:空间与造型;(2)实验:材料与媒介;(3)转化:观念与创作;(4)拓展:社会与生活。
木雕是与非洲人民联系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亦是非洲雕刻艺术的精华所在。我们很难用一种固定的风格定义非洲木雕的美,非洲木雕集独特的材料美、娴熟的技术美和质朴的形式美于一身,其直接来自于自然,天然地带有了如非洲大陆一般的本真和单纯,所以非洲木雕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直接的自然主义印象,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一种对艺术纯真的理解,一种与非洲人气质和天性相似的粗犷夸张和纯朴直接,但这种直接却又深具含义,令人感动,这也恰恰是非洲文化的独特个性。 本次展览以“生命之树”为主题,甄选馆藏非洲木雕百余件,主要展示在仪式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非洲面具雕刻,表现非洲人世俗生活的人像雕刻,以及体现非洲艺术家独特世界观和感知力的西泰尼和云形等雕刻作品。这些木雕除部分面具带有传统非洲部落雕刻的特色外,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