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 物质至上 。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 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 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 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 雕塑是什么 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
即便放眼全球,山西现存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也堪称*艺术精品,但散落在三晋大地上乡野深山里的它们并不被国人了解。抱着将艺术归还艺术的态度,三晋出版社推出《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精选50余处山西国保单位的雕塑与壁画作品,组织专业的文物摄影师队伍进行实地拍摄,选取出表现这些作品的*好角度,来呈现各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作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为喜欢中国传统雕塑和壁画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一套可读可鉴可藏的精致读本。为了保证*好的呈现效果,本系列丛书选择国内知名的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进行印制。 此次先期出版三组彩塑作品,分别是晋祠圣母殿宋塑、法兴寺宋塑十二菩萨和崇庆寺宋塑十八罗汉,各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收入《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中 《山西国宝精华》系列采用8开的单页形式,正
《中国雕塑史》(原书名为《中国美术史 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书,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 幅,纵横交织,图文并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 《中国雕塑史》对当时及其后的学界影响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 中国学界至今仍将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和常盘大定、关野贞合
雕塑与建筑,这两门古老的姊妹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总是彼此交织,由此产生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本书撷取世界各文明区域、各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还原雕塑与建筑的历史场景,并以雕塑家的专业视角,对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定手法、艺术效果进行深度解析,带领我们 读懂 这些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华文明不断融合、发展,成就了独具特色的东方佛教造像艺术。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石窟和地面寺院的造像之外,还有很多传世之作及随着考古事业发展而发现的深埋于地下的造像艺术。这些造像由于大多已脱离了原始的环境,其所蕴含的宗教意义逐渐减弱,而审美意义则凸显出来。其材质丰富,不仅有常见的石刻、木雕,还有金铜、漆器以及陶瓷等。这些造像时代不同、材质不同、制作手法也不尽相同,却在遵从经教典籍的同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学样态,带给人们别样的视觉盛宴。
《雕塑艺术1》(上下两册)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 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
《中国雕塑年鉴(2017)》记录了外知名雕塑艺术家自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创作的代表作品,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艺术事件和重要文献资料。《中国雕塑年鉴(2017)》按类别设为“人物”“纪事”“文献”栏目,每个栏目下分设子栏目。记录范围分别是:人物:囊括了雕塑界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雕塑家,刊载了他们创作于2015年至2016年的具有学术贡献和实验探索精神的雕塑作品。 纪事:记录2015年至2016年发生在雕塑艺术界,重点是中国雕塑艺术界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展览、交流、研讨、拍卖等活动。 文献:提供了2015年至2016年对于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探索具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索引。
《泰山石刻大全》集泰山现存石刻之精华,上自秦汉,下至近现代,各代佳作均予采录。内容为全部石刻的局部拓本或全拓,基本体现了泰山石刻的全貌。本次增订,将部分新发现的精品附于卷后,资料更加完整。
设造像陈于殿堂之中,以彰宗教之神圣,这一宗教形式伴随着佛教东传而风行于华夏大地。本卷以历史朝代为轴,以现存寺院为点,结合实例,从美学视角梳理了佛教寺院造像在中国千年来的发展和变化。读者翻阅此书,可一窥我国古代艺匠在依托佛教仪轨的基础上如何一步步将西来诸佛塑作东方哲人,通过感受种种美学的本土化,体察中国佛教美学的独特魅力。
本书收录了美国景观雕塑家戴文 劳伦斯 菲尔德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作品照片,以 公共艺术 、 早期作品 、 创作流程 三个部分来展示菲尔德的雕塑艺术。菲尔德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工作室型的雕塑,充分展现出他做三维艺术的娴熟技巧。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菲尔德在继续创作小型作品旳同时,开始致力于创作复杂多样的公共雕塑,将他对人类与景观的思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近几年来菲尔德越来越具有创新精神,常使用复杂的高科技手段加强雕塑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煌的历史、丰厚的积淀,上海的美术自海派中国画独领以来,一直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焦点。不管是土山湾的中国油画滥觞,还是五六十年代中国画的半壁江山,上海美术涌现了许多大师巨匠,也创作出了许多精品力作,这些带有明显海派特点的美术作品成为海派文化传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学术性专家团体,成立于1954年的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为上海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在美术创作、美术交流、美术展示、美术理论研究、美术人才培养以及美术产业发展方面,上海美协无疑都是一个宽广和高效的平台。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拥有会员1600余人,集中了上海各画种有成就的老中青美术家,他们各所擅长和别具个性的艺术创造,形成了上海画坛多彩多姿的艺术特色。 上海的美术家比较注重对艺术本体语言的阐述,多元化
《中国雕塑史》(原书名为《中国美术史——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 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书,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 幅,纵横交织,图文并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 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 《中国雕塑史》对当时及其后的学界影响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 中国学界至今仍将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和常盘大定、
本书为201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迎来其85周年馆庆之际推出的艺术画册,由绘画和雕塑部首席策展人安 特姆金与同事们同心协力,甄选出跨越126年时间的200多件绘画和雕塑作品,为读者呈现一场精彩、细腻的 现当代艺术纸上展览 。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精心撰写的引言,能够了解MoMA绘画和雕塑收藏的发展历史与艺术史的往昔和当下。高清的大幅图片更能让读者产生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直观认识,获得对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及理念的独特体会。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 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玉皇庙二十八宿,是现有 人物造像之罕见精品遗存,代表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个性鲜明,世俗化特征明显。在同类题材中属年代 早,保存 完整,可以说是独冠天下,举世无双。为了能 好地宣传山西古代艺术,特推出《独冠天下: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一书。该书介绍了二十八宿的起源、分类,精选出多幅摄影作品,用光影的效果捕捉二十八宿的艺术美,用现代艺术诠释古代艺人的匠心,心影交汇间,以凝固的瞬间探寻古代雕塑的神韵与灵魂。
中国丝绸之路上古代雕塑瑰宝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美术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载体,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中外交流史的具体佐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多种文化的研究价值。 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就有多名中外艺术家和探险家对此进行发掘与研究。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奠基者之一,著名雕塑家萧传玖先生,是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者之一,其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深入丝绸之路,以一位雕塑家独特的眼光,选择艺术性极高,具有经典意义的古代雕塑,拍摄了一千多张120胶片保存。这些被拍摄的古代雕塑,其中很大一部分精品在以后的岁月里不幸被毁。庆幸这些胶片留存了这些被毁的古代雕塑影像,因此,在六十年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