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刀从不漫无目的地使用,皮肤的伤口背后藏着一颗好奇之心。 肺、静脉、瓣膜、骨、胃壁的断面、颅神经——在掩藏于皮肤之下的人体被解剖学祛魅之前,它是迷信、秘密、传说、观察的来源和对象。“解剖学”(Anatomy)源于希腊语,指代以系统的方式解剖身体,进行实践;以及建立对身体内部的清晰认识。解剖学所激发的,正是我们对人体真正的敬畏。 《人体解剖手稿》汇集了来自公元前30000年至今的250余幅图像,用并置、视觉押韵、蒙太奇手法,将医学插图、古代文物、微观视图和当代艺术并列排布,以展现自人类智识诞生伊始,便不曾停止的对自我的探寻——从中可以窥探解剖学家与艺术家通过解剖对破坏、变质、生长、再生等母题的研判。 弗兰肯斯坦的肖像与在塑料芯片上创造人类器官的科学实验并行,弗里达·卡罗《破碎的脊柱》和脊柱腰椎部
本书由拉脱维亚著名雕塑家乌迪斯?扎林斯(Uldis Zarins)联合其国际创作团队合力完成。书中对人物面部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介绍了每块骨骼和肌肉特征,详解肌肉运动对面部表情造成的影响,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将不同的表情归类为相应动作单元,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面部表情的形成规律。 本书,依旧沿袭“图解至上”的编写理念,在以图解为主的基础上,为便于区分每块肌肉与骨骼,作者特意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并在必要时用三维效果来模拟。它不仅适合绘画、雕塑和设计爱好者,同样适合动画专业人士。
本书开篇讲解了如何掌握人体比例的专门技巧,接下来的各章分别讲解人体的各个部分:手臂、手、腿、脚、躯干、头和脖子(特别包含面部特征和表情)和完整人体的肌肉和骨骼。 每一章都按统一框架编写,包括特定身体部位的讲解及其不同视角的插图(这些插图形象地展示了具体各个骨头、覆盖各个骨头的肌肉);肌肉发端和附着点列表;体表解剖;各种位置(正常站立、转体等)身体各个部分的描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