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 243 条评论 )
    • 王川 /2024-08-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学术普及读本。 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调,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陶器、青铜器、砖瓦、漆器、石雕、玉器、服饰、金银器、瓷器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物,讲述它们的诞生与发展演变,及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从器物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全书除深入阐述中华文物与考古,还透过器物呈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流变。此外,全书配有300多幅珍贵的美器图片,因名见物,以物正名,中华器物之美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 ¥137.5 ¥168 折扣:8.2折
    • 大家的艺术史丛书002:秦汉工匠
    •   ( 1175 条评论 )
    • [美] 李安敦 著,理想国 出品; /2023-07-01/ 上海三联书店
    • 自雇工匠、受薪工匠、合约工匠、学徒工匠、服役工匠、刑徒工匠、奴隶工匠,是这些真实具体的男女工匠,创造了秦汉中国。李安敦教授透过本书,带领我们了解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商业和技术网络,让我们从走马观花中停下脚步,开始体悟千年前的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有着与当下的你我一样的人性。

    • ¥109.8 ¥139 折扣:7.9折
    • 中国手工竹纸制作技艺
    •   ( 241 条评论 )
    • 陈刚 /2024-01-01/ 科学出版社
    • 我国竹纸的发明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良,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廉价的书写、印刷材料,对文化的传播、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就我国各地现存的手工竹纸制作技艺进行了记录分析;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就几种主要竹纸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了还原和剖析;并运用科技手段,探讨了竹纸制造工艺的科学内涵及与纸张理化性能的关系。本书是首次将田野调查、文献整理与科学实验手段相结合,开展竹纸制作技艺系统研究的成果。

    • ¥64.2 ¥89 折扣:7.2折
    • 粤雅小丛书:香云纱--云纱霓裳
    •   ( 282 条评论 )
    • 粤雅小丛书编委会 /2021-01-08/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荔熟蝉鸣云纱响,蔗浪蕉风莨绸爽。 莨绸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生产的一种古老的染色面料香云纱。香云纱穿着透气清爽,轻体透凉,走路会发出 沙沙 的声音,所以*初被称作 响云纱 。繁复的制作工艺以及特殊的丝绸质感,使香云纱享有 软黄金 的美誉。香云纱布料的珍贵稀有,使其受到宋氏三姐妹、张爱玲、陆小曼、王映霞等名人的热烈追捧。2008年香云纱因独特的染整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彰显非遗文化、呼吁非遗传承的 粤雅小丛书 之一,本书以传承、制作、价值三章重点介绍香云纱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历程,既很好地凸显了香云纱在岭南文化、广东纺织工业史的重要地位,也恰当地表现了香云纱作为纺织艺术品的文化价值。

    • ¥19.7 ¥25 折扣:7.9折
    • 中国陶瓷史论集
    •   ( 658 条评论 )
    • 谢明良 /2019-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陶瓷史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种方法,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学家主要是用文献资料来叙述心目中的历史,陶瓷史学者会用陶瓷作为研究入门的材料。 陶瓷不会讲话,所以要借助文献,借助其他伴随的东西复原本来的历史。 《中国陶瓷史论集》旨在拓展亚洲视野,综合研究包括日韩、东南亚乃至波斯与中国陶瓷史的相关问题。

    • ¥41.3 ¥59 折扣:7折
    • 成器之道:史前至宋的陶瓷造型艺术
    •   ( 275 条评论 )
    • 范勃 /2022-06-0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从艺术史的角度对史前至秦汉、隋唐、两宋这几个时期中国陶瓷的器形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其演变的动因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究, 将中国陶瓷放置在与不同材质和文化相持相让的适应过程中加以动态的描述。书中以大量的案例,解释了陶瓷始而模仿金属器(包括商周青铜器、隋唐金银器)和外来文化,进而融合金属器的器形和纹饰(包括外来文化带来的艺术元素和工艺),终而在造型、纹饰、釉色各方面均创造出以宋代五大名瓷为代表的登峰造极的杰作的完整过程。本书不仅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陶瓷史,也为激发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 ¥67.6 ¥88 折扣:7.7折
    • 抟泥作瓷——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
    •   ( 404 条评论 )
    • 吴同 /2019-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波士顿所在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自18世纪以来,从中国进口大量陶瓷,也连带催生收藏陶瓷器的众家族。波士顿美术馆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的重镇。本书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吴同选编、撰叙,精选馆藏汉至元代的陶瓷精品,展现了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陶瓷收藏的全貌。馆藏陶瓷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基本能构成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序列。本书所收列的器物,都是能代表中国传统美的陶瓷,其79 件入选作品,涵盖中国4500 年的陶瓷历史,从史前时代到18 世纪,包括两件刚自拍卖行获得,实为不可或缺的宋瓷。这代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波士顿美术馆不懈努力的成果,亦见证了二百年来波士顿输入中国陶瓷的盛况。

    • ¥127.3 ¥158 折扣:8.1折
    • 民间汉字图形研究
    •   ( 172 条评论 )
    • 潘镜如著 /2022-08-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民间汉字图形为研究对象,选取明清至今在民间流传的寿字纹、万字纹、符箓、鸟虫书、花鸟字、合体字和 福 禄 寿 喜 等吉祥汉字图形,通过整理两千多件民间汉字图形资料,对其生成背景、创作主题、创作题材,以及民间工艺技法等进行梳理与分析,论述了在民间艺术及文字图形设计中的审美价值和民俗意蕴,提出 因材施艺 因技赋形 的民间汉字图形造型规律,结合符号学、设计学、民艺学等理论,对民间汉字图形多元设计思维进行了新的阐述,总结了民间汉字图形以吉祥诉求为导向的设计动机、技术经验下的样式创新,以及在传播与构建文化认同感方面的价值。

    • ¥83.7 ¥109 折扣:7.7折
    • 物之灵:李朝艺术巡礼
    •   ( 190 条评论 )
    • 李凤来 著,蕾克 译 /2023-09-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朝鲜半岛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李氏朝鲜王朝(1392 1910),古朴沉稳中透露着风骨的李朝器物,从百年前的民艺思潮到当下的日本,影响着一代代爱物之人和他们的审美眼光。 作者李凤来在日本经营了50多年朝鲜古董艺术品商店,在这部作品里,他从几十年间经手的李朝器物中挑选出25件进行呈现,并讲述了与25位客人的相遇,以及他们的故事。这些客人的身份、人生境况千差万别,但对器物都有令人难忘的认识与情感。 作品图文并重,述说器物之美和其中蕴含的情思,也向读者展现了爱物之人对待古物的真实姿态。作者认为,对物的审美固然重要,但溯其根本,看 物 是要看到背后的 人 。物之美,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性之美。

    • ¥85.3 ¥108 折扣:7.9折
    • 繁昌窑研究
    •   ( 36 条评论 )
    • 汪发志编著 /2022-08-01/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繁昌窑是我国众多瓷业窑址中的一个支脉,是中国青白瓷的摇篮,所产精品青白瓷有 类玉似冰 之美。本书以考古发掘及标本整理为基础,对繁昌窑的时代、性质、成就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繁昌窑青白瓷烧造工艺、产品特征进行研究,对历年发现的重要墓葬进行重新整理和公布,并对壶、钵、炉、盒等重要器类进行专题研究,内容丰富,是对繁昌窑遗址多年来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对今后繁昌窑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71.2 ¥99 折扣:7.2折
    • 光屏:建筑大师赖特的镶嵌玻璃艺术
    •   ( 127 条评论 )
    • 〔美〕朱莉·斯隆 著,杨鹏陈珊 译 /2023-04-1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 1959),是影响力的美国建筑大师,也是一位极富创新性且高产的镶嵌玻璃设计师。他设计的与建筑整体合一的镶嵌玻璃,出现在1885 1923年落成的他本人设计的近百座建筑里。这些图案华丽精美的玻璃门窗 被他称作 光屏 ,使得具有数百年悠久传统的装饰工艺,获得又一次新生。 《光屏》是全面介绍赖特的镶嵌玻璃设计作品的本专著,详尽地分析了他的玻璃设计的风格演变:从事业起步期模仿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的装饰风格,逐步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一套玻璃语汇,兼有现代气息和丰满的装饰韵律。本书既是赖特崇拜者和研究者的参考,也是玻璃和装饰艺术爱好者的宝贵资源。

    • ¥64.5 ¥86 折扣:7.5折
    • 彝绣
    •   ( 93 条评论 )
    • 古城 /2017-03-01/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本书稿为教材。彝绣是彝族很好的民间传统工艺,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彝绣工艺,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为:彝绣概述、彝绣图案、彝绣色彩、基本技法以及彝绣产品开发,从五个方面对彝绣进行了全面阐述。作为一本职业技术培训教材,本书尽量做到语言浅显朴实,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本书也可作为广大读者了解彝绣的一个窗口。

    • ¥26 ¥36 折扣:7.2折
    • 云南青花纹样绘本
    •   ( 43 条评论 )
    • 吴白雨 /2023-08-1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云南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是我们探索青花瓷器起源,研究中国青花文化谱系生成和对外传播的重要对象。云南青花瓷绘艺术的风格朴实豪迈,是大写意画风在陶瓷装饰艺术上的充分展现。从美术史、图像学的角度研究云南青花瓷绘艺术,就需要将其从陶瓷艺术的整体形态中剥离出来,视为一类能够作为绘画史研究对象的图像学资料。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一是其图像内容可以补充云南元明时期绘画史料的匮乏,完善云南艺术史的书写。二是其艺术特征可以彰显云南古代民间绘画生机勃勃的审美趣味和自由灵动的写意精神,表明云南陶瓷艺术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本书是吴白雨先生潜心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它既是一本画风朴素,格调高雅的绘本类图书,又是一本认识和了解云南青花绘画艺术的美学读物。

    • ¥135.9 ¥166 折扣:8.2折
    • 美的觉知:安藤雅信的制物之道(生活的滋养,源自美的感知。)
    •   ( 2201 条评论 )
    • 安藤雅信 著,张南揽 译 /2020-08-01/ 中信出版社
    • 安藤雅信推崇 日用之美 ,探索根植于生活的艺术,主张在细微处感知美,还原每一个人的本真状态。他相信:如果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到愉悦的话,那么人生就是幸福的。 他所认可的美之器物,不是只供展陈的无瑕的工艺品,而是能与人产生交流和共鸣的之物,它们被用于日常生活中,也被生活改造,历经洗礼,蕴育出岁月磨灭之美。 《美的觉知》饱含安藤雅信对世间美的形式的体验、叩问与思考。茶道、雕塑、建筑、书法、古董、时尚、音乐 身为陶作家的安藤,超越传统陶艺与现代美术的局限,积极从其他艺术领域吸取灵感,获得敏锐的觉知力。他试图梳理东方艺术的源流,将 清贫 的禅修精神与大道至拙的东方美学融入到自身创作中,以此姿态与西方主导的主流审美相抗衡,收获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设计之美、东方之美。

    • ¥51 ¥68 折扣:7.5折
    • 写意山河——姚思敏山水画写生精品集
    •   ( 8 条评论 )
    • 姚思敏 /2018-12-01/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这是一本教授中国画写生技法的个人作品集。中国画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不外三个内容六个字:临摹、写生、创作。每一位优秀的画家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技巧。而不同阶段的临摹写生创作也有不同的内容、目的及要求。本书积作者多年从事中国画写生创作的经验教训,并将近年来积累的国内外写生精品140幅作为范本呈现给读者,加上一些相关影像资料,力求使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学习和研究的年轻学者以及广大爱好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对写生这个过程及效果的把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 ¥148.5 ¥198 折扣:7.5折
    • 外国工艺美术史(全彩版)
    •   ( 76 条评论 )
    • 张玉花王树良 著 /2019-03-01/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在史前两河流域的陶工艺品中,*引人注目的当为彩纹土陶,这一地区*早的彩陶出土于今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真正意义上的 耶莫陶器 出现于公元前6100年之后。耶莫陶器一开始即为彩纹陶,它并非起源于当地,而是由邻近的、比它更早出现陶器的伊朗地区引进的。这种彩纹陶是将成型的土陶浸挂一种黏土溶液,或在表层涂以液状黏土,它是手工制作的,泥坯中掺有杂草,通常施挂淡黄色的化妆土,并以红色的化妆土描绘类似五线谱音符的斜线纹饰。 (3)公元前5800年左右,耶莫彩纹陶被哈森纳文化的陶器所代替。哈森纳文化的陶工艺作品按其风格特征又可分为古拙哈森纳期、标准哈森纳期和萨马拉期。 ①古拙哈森纳期的陶器多为粗制的土陶,从制作手法上来看,已有泥条贴带,但彩纹陶较少,只装饰有简单的几何纹样; ②标准哈森纳期多是彩纹和

    • ¥40.6 ¥58 折扣:7折
    • 回望手艺
    •   ( 206 条评论 )
    • 盐野米松 著,张含笑 译,理想国 出品 /2021-05-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通过一件物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手艺的终极意义,无关精美。 那些曾活跃于 手工业时代 中的工匠们,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与职业观,在今天能否找到新的栖身之处? 作为日本采写*人,盐野米松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他的《留住手艺》在日本出版后反响强烈,人们开始重新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 本书延续了《留住手艺》和《留住手艺Ⅱ》的视角与精华,除了采访记录手艺人的日常之外,更进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艺品材料的困境、手艺曾如何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新时代的传承制度等内容,以不同视角记录了日本手工艺的时代变迁,深度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手艺人后,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和 人 与 物 关

    • ¥53.7 ¥68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