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浙江省“三雕一塑”特色传统艺术,同时作为温州“四瓯”地域特色文化与世界独有的传统堆漆艺术表现形式,得益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更由于瓯塑艺人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他们秉持的工匠精神,使现代温州瓯塑走向世界50多个国家与200多家高级文化标志建筑壁画装饰,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骄人成绩,有力弘扬了温州人文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温州瓯塑艺术》讲述了温州瓯塑艺术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技艺特色,介绍了瓯塑传承保护及代表作品等内容,也填补了国字号非遗项目——温州瓯塑的文字档案与理论研究空白,给后人与社会留下一份丰富的精神财富,尤其期盼对温州瓯塑艺术的薪火相传起到增砖添瓦与推泼助澜的作用。
这本书的主题是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事。乔晓光先生围绕自身的艺术实践,讲述了中国剪纸艺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典文学、艺术结合、碰撞时所产生的精彩故事、巨大魅力和深入思考。
《中国竹器·竹器历史(卷)》为“中国竹器”丛书的一卷。《中国竹器·竹器历史(卷)》是根据现有的文物、典籍、实物等资料与文献,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竹器的发生、发展到系统化的过程。《中国竹器·竹器历史(卷)》主要内容有史前竹器、商代竹器、周代竹器、秦汉竹器、魏晋竹器、唐代竹器、宋代竹器、元代竹器、明代竹器、清代竹器及现代竹器。《中国竹器·竹器历史(卷)》从竹制器物的角度,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竹器的历史演变,特别是通过对早期出土各类竹器文物的研究,以实物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竹器的出现和发展过程。
大漆之光——乔十光八十艺术回顾》展示了我国老一代漆画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八十年中的艺术成就。作品包含漆画、水粉画、水墨画、速写、书法等作品100余幅,这些作品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展示了乔十光的艺术历程和成就,尤其是他在漆画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共20册,约2000千字,4000幅图片。主要呈现从京、晋、蒙、沪、苏、浙、鲁、豫、湘、粤、桂、青、新等省市自治区选取的在手艺保护、衣钵传承、工艺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20位代表性手艺人的鲜活案例分析。丛书以手艺传承人为线,注重对手艺人个体所掌握的技艺绝活的全面记录,借此呼吁民众正视手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弘扬中国手艺精神与价值,倡导建构起以手艺人为主导、以技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发展系统,推动传统手艺的现代传承、发展、创新。n 本书主要介绍山东高密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从艺人文环境、手艺人生、手艺绝技、代表作品、著述及访谈实录等内容。
《百年奥迪?匠心之美》由权威汽车人撰写,并由汽车机械专业顾问团队编校润色,是一部荟萃奥迪传奇故事、设计哲学、产品谱系、科技创新和赛道风云的“百科全书”。本书以专业视角和深刻洞见为汽车行业人士提供宝贵的工具参考,而图文并茂的讲述风格和大量点缀的趣味故事,将带领广大汽车爱好者走进一个由四环构筑的、美轮美奂的汽车世界。
《品评自贡灯会》通过史志整合、理论探析,呈现了完整的自贡灯会历史及自贡灯会的艺术特色,首次从自贡现代彩灯的形态和布展方式维度,对自贡灯会的灯品进行了归类和诠释,并对其中的经典灯组进行了品鉴,特别对自贡人创的特殊材质灯组作了介绍。同时,对1964年至今自贡灯会发展历程中重大节点上运行机制的变迁、办灯理念的升华、工艺技术的进步、文化内涵的丰富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品评自贡灯会》还采访了十多位自贡灯会专家,汇总他们对自贡灯会的评价,此外还收集了自贡部分诗家歌咏自贡灯会的诗文,整理了部分海外观众对自贡灯会的评价、观感。从不同的视角品评自贡灯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悟。《品评自贡灯会》可供地域文化研究、灯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也可供自贡当地的学者、学生,以及观灯的游客阅读。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
中国口技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本书是作者经过65年的艺术生涯的总结而得,口技之声和韵,韵和律等是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创新出来的经验。
《景德镇陶录》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景德镇人蓝浦原著,后经其门生郑廷桂辑补的一本陶瓷器专书。原共分十卷,有陶冶图说、清御窑厂、陶务、景德镇历代窑考等内容。详细记述了景德镇陶、瓷制作的十七工与十八作,开列了各种釉色的配方,对瓷土、釉料、青料的出产做了较清晰的记录,此外还列举了景德镇自唐、宋到明、清各期相关的重要历史文献,是部比较全面阐述景德镇陶瓷业的关键著作,也是研究中国瓷器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 《景德镇陶录图说》在原《景德镇陶录》基础上加入两百余幅图片, 并对全书做了详细的校记和注释,提供了一个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视野,同时也是追溯东方美学、东方设计源头的重要依凭。
扎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染色工艺,是“扎花”和“染色”两道工艺的合称,主要通过在织物染色的过程中将部分织物扎结起来,扎结部分不能很好地与染料接触,最终形成固定图案。扎染的载体多样,棉、绫、绮等。在扎染过程中,由于织物的扎结方式、扎结的松紧程度、染料在织物的渗透率的不同,扎染图案形成了色彩深浅不一的色晕层,使得织物层次丰富、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朦胧、神秘之感,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