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 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 手绘 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本书中,弗朗切斯科 卡雷里探索并拓展了基于 行走 的艺术形式,并着重审视了三个关键历史转折点: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字母主义到情境主义,从极简艺术到大地艺术。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卡雷里获得了一部关于漫游的艺术史,一片可以漂流航行的城市群岛。 行走 虽然不直接构成对空间的物理建构,但是该行为暗示了对相关地点及其意义的改造。人类在一个没有地图的空间中的实际存在,以及他们在穿越空间时产生的感知变化,构成了一种景观变化的形式。这种变化没有留下可见的痕迹,却在文化上改变了空间的意义,进而改变了空间本身。
1911 年5 月,年轻的勒 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途经中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本书就是这次旅行的记录。全书贯穿着他对古典精神、东方(近东)艺术和生活之美的现场体验、情感激动和深邃思索。《东方游记》是柯布西耶的*本书,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版的*后一本书。柯布西耶伟大的艺术征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凝结在他那些建筑作品中的古典灵魂、东方元素,对人、光、空间关系的感悟,以及他在建筑理念、功能、形式等方面不断前进与突破的创新精神,拒绝和因循守旧妥协的态度,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初的原点。
《西方古典建筑与雕塑入门》是继《西方古典绘画入门》和《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之后 第三本介绍西方艺术的入门书。考虑到建筑与雕塑的相关性,本书将这两种艺术合于一卷,这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前两本书一样,本书为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入门导读,引领读者步入古典艺术的神圣殿堂。全书共 20讲,建筑与雕塑各10讲,从古代埃及与中东一直讲到20世纪初,收入近300件建筑或雕塑作品。本书附有索引,注明了每件作品的所在城市、位置和相应的博物馆,不仅便利读者参考,而且为旅行中的艺术欣赏提供了相应的指南。
《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列出了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其中很多观念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发展。书中不可避免地侧重于对一些较新的观念进行介绍,这些新颖的观点在未来的影响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图文并茂的方式使《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观念》更像是一本建筑双年展的手册。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中国古建筑装饰凝聚古人审美与匠人智慧,沉淀千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本书带你走进古建筑装饰的世界,了解古建筑装饰背后的文化内涵,领略古人的精湛建筑技艺,欣赏古建筑上的雕刻、彩绘、贴饰等丰富装饰,于飞檐、屋脊、梁柱、门窗、台基等建筑构件中寻觅中式审美。 阅读本书,邂逅古建筑装饰艺术,感受流转千年的古建筑装饰艺术之美。
鄂南素有“千桥之乡”的美誉,其境内现存百年以上古桥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化现象的鄂南乡野古桥梁建筑,虽然没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桥华丽秀美,无法构筑小桥流水人家的闲情雅致,却有着更为实用的目的。这些弯曲的乡野小桥,常隐没于广阔的山林阡陌之中,让细细的流水绕村而过,在丘陵沟壑间与潺潺溪水共鸣,它们所提供的或许仅仅是给予路人行走的方便,抑或是古道山峦间商旅穿行的便捷,但它们粗犷质朴的外表下,却同样展现着自身独特的内涵与魅力。本书将鄂南桥梁古建筑置身于荆楚文化整体发展的大视野中,以实地走访的方式,重绘其乡土地域的文化图谱与脉络;对蕴含其中的因宜就势、生态制宜的营造观念;以及循乡土而拙朴、灵秀、内敛的艺术思维;及其地缘优势所独具的开放、多元,且兼容并包的人文创造价值,予以综合
该本套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本册为建筑卷。作者希利尔不是简单介绍那些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唤起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尽可能保留艺术的天赋,并在艺术的探寻中发展自身的灵性。这本书也是针对一般读者的艺术史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艺术获得一种整体认知。
《与奥雅书》以信念和感恩为名,撷取二十年历程中,与奥雅交汇出“光芒”的人与事、思绪与情感,汇编成集。同时,以人称的视角、生活化的文字和娓娓道来的平实语调,多维度地挖掘和展示奥雅人的生活与工作、思考与践行。这是一部记载着奥雅人过往点滴感怀的回忆录,更是他们对奥雅的一次深情告白与献礼! 《与奥雅书》分为七章。“行深”,源自新千年始,奥雅在深圳蛇口创立,从此开启在中国景观行业“深心修行”的传奇;“乘风”,寓意奥雅矢志不渝地突破与创新,让“美好人居环境”的理想之种洒向更广博的天地;“争流”,刻画出市场、商务、研发、品牌等部门云集响应,形成千帆竞发之势;“明志”,意指奥雅人身上笃定、坚守和奋进的特质,凡为意气所托,必不辜负;“破竹”,聚焦志同道合、势如破竹的新生力量,他们是奥雅常立
冯国鄞、孙明顺编著的这本《江南石桥及桥心石遗存之美》是一位年过花甲的女科学工作者寻访江浙沪多地的石桥,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了江南风格迥异的石桥及桥心石。这些照片和追根溯源的资料考究充分体现了江南桥文化的“记忆基因”。
《闽桥/中国精致建筑100》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福建的古代桥梁,如泉州的洛阳桥、漳州的江东桥、晋江的安平桥、福州的万寿桥、安泰桥;有石桥、木拱桥、石笋桥等;介绍了它们的历史、结构、桥梁工程师以及历代建桥的名家与名桥。 《闽桥/中国精致建筑100》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太湖石与正面体:园林中的艺术与科学(精)》为一本以世界视角反思中国园林的著作,撰写源头为王昀教授《中国园林》一书,书名中太湖石与正面体分别象征中西文化。书中作者以崭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的批判眼光,从东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入手,探索设计科学的形式规律。从园林到博物学,作者方海通过对比东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和图像表现传统,展现设计科学的渊源;从博物学到自然科学,作者将探索的视野扩展至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工程学、宇宙学和广义的设计学等,揭示设计科学的内涵。园林研究所引发的很的成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作者追述艺术与科学的渊源,动物的设计智慧,大自然的色彩,以及从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到阿尔托,从富勒、帕帕奈克到诺曼所发展出来的设计科学的理论建构,很后结合中国自身
哥特式风格是一个强有力的充满个性化的风格术语。本书对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起源背景进行了介绍。包括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以及设计作品。章对哥特式风格进行了定义,对这种风格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介绍的哥特式风格的设计作品以及的建筑师。第三章介绍大量的模仿顶j设计师的住宅以及流线型半独立式住宅。第四章介绍了哥特式艺术风格的细部特点,包括门、窗以及装饰。第五章介绍了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室内设计,包括房间的装饰、配饰的特点等。
五台山南山寺历史较悠久,保存相对完整,其多样的造型和丰富的图形,经过工匠的精雕巧做,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石雕装饰图案艺术研究》分九部分,即绪论、五台山建筑装饰话南山寺、南山寺建筑装饰中的石雕图案分布、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表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形成的影响因素、五台山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图案艺术特征、南山寺建筑石雕装饰艺术典型性美韵、建筑装饰石雕图案的审美文化、结语。
本书主要介绍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园林植物栽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重点强化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基本方法的掌握,并且与园林绿化生产实践以及技能鉴定相结合,将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与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有效融合,培养读者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等。 本书可供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养护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科员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梅县堂横屋装饰,是客家人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也是中华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一。保护好堂横屋的传统风貌,吸取堂横屋建筑装饰的精华,对于传承和发展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促进新客家民居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展现了作者十多年来的客家装饰设计案例,所有案例都有现场实景照片及设计介绍,向喜爱客家装饰文化的读者,展现客家传统装饰符号元素在当今客家建筑装饰设计上的借鉴与创新应用。
唐家湾是广东省珠海市少有重量历史文化名镇,近代以来在传统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建筑特征。本书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理唐家湾具有典型特征和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从类型学的角度归纳了唐家湾古建筑的五种基本建筑类型,包括聚落、庙宇、祠堂、民居、典型风格建筑。借助图片和测绘图纸等资料,详细剖析建筑形制、木构架、建筑构建和装饰细部。归纳了唐家湾古建筑艺术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艺术特征,展现了唐家湾近代以来立足岭南、衔接港澳、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唐家湾的古建筑艺术是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艺术瑰宝。本书为“唐家湾历史文化丛书”的一种。图片约10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