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单招电子技能实训教程》主要内容包括阶段一基本功训练,阶段二基本功训练,阶段三基本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阶段四综合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附录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电子电工类专业技能考试标准(讨论稿),参考答案。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第3版)》主要论述了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旅游动机学说、旅游体验理论、真实性理论与真实性研究、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学说、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影响学说、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游客凝视理论、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学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旅游危机管理理论、节事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新业态理论,在全书的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十位外国旅游学术大师,详细论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使得全书体系更为完整。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第3版)》主要论述了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旅游动机学说、旅游体验理论、真实性理论与真实性研究、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学说、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影响学说、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游客凝视理论、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学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旅游危机管理理论、节事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新业态理论,在全书的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十位外国旅游学术大师,详细论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使得全书体系更为完整。
陈光甫(1882—1976),1923年,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旗下设立旅行部,经营旅行业务,由此,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开端。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为中国旅行社。《陈光甫与中国近代旅游业》以陈光甫与中国近代旅游业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陈光甫创办并经营中国旅行社为切人点,着重考察陈光甫在中国近代旅游业历史进程中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动态地观察中国近代旅游业从开端到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对陈光甫旅游企业经营思想进行阐释,对陈光甫在中国近代旅游业中的地位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近代旅游业的特点。《陈光甫与中国近代旅游业》的研究,力图为中国近代旅游史研究提供一项实证成果,也力图为考察中国近代企业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陈光甫与中国近代旅游业》主体
圆明园于18世纪清康熙年间(1709)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形成、打造、案例分析》共分为五章,章主要是从新生代崛起和旅游传播性崛起的背景下探析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的出现。第二章主要论述网红景区及网红城市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成为网红。第三章主要从实际操作层面论述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是如何打造的。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当下流行的六种网红项目的应用与测算。第五章列举了当前有名的网红项目及网红城市,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网红”之路,印证了“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打造的实际操作手法。 本文是一本时效性非常强的著作,体现了本阶段对“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希望《网红景区和网红城市:形成、打造、案例分析》的观点及成果能够对业内诸位同人有的启示!
《旅游地学原理与典型景观成因分析》在阐述地质、地貌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常见的经典景观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全书共13章,分别为旅游地文景观研究的意义、旅游地文景观成因与类型、构造运动与旅游景观、坡地重力地貌与旅游景观、风化作用与旅游景观、流水地貌与旅游景观、喀斯特地貌与旅游景观、风沙地貌与旅游景观、黄土地貌与旅游景观、冰川和冰缘地貌与旅游景观、海岸地貌与旅游景观、岩石地貌与旅游景观、地质旅游景观。全书内容简明易懂,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旅游地学原理与典型景观成因分析》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旅游爱好者、地学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第3版)》主要论述了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旅游动机学说、旅游体验理论、真实性理论与真实性研究、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学说、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影响学说、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游客凝视理论、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学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旅游危机管理理论、节事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新业态理论,在全书的最后一章还介绍了十位外国旅游学术大师,详细论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使得全书体系更为完整。
《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研究》以旅游人类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立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乡村旅游文化形象塑造、景观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理论及实证等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建议,同时为我国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6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森林公园主体功能和国家公园建设》为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2016年年会会议论文集,各作者结合案例分析研究了我国森林公园主体功能,总结了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改进思路。另外,还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