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李莘的论文结集而成,内容从民族、社会、舞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于音乐舞蹈传承进行了整合性研究。全书包括六篇论文:《中国当代舞剧音乐评述》总结了当代中国舞剧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对中国舞剧音乐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民间舞蹈音乐创作的舞台化范式》以民间实例探讨舞蹈音乐创作理论的一般规律和应用实践。《舞蹈音乐创作访谈个案》以个案形式展现了创作者对于舞蹈音乐创作的思考。《民族音乐学实践中的异质文化表达困境》探讨了如何使民族的音乐表达 走出去 ,世界的音乐表达 走进来 。《城市化进程中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适应与变异》分析了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如何在时代环境中变动和传承。《问题的核心在于 人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的思考》讨论了政府、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非遗保
本书从中国舞蹈概述出发,对原始时期、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以及明清时期的中国舞蹈艺术进行深度探讨,在文化史的视角下审视中国舞蹈艺术,对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以及加强人们的舞蹈功底和文化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生动记录重庆本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88项(含 44项),市级项目传承人533名(含 40名)。丛书按照 非遗名录类别分十大类别,每册选择 代表性项目约30个作重点介绍。本稿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舞蹈卷,传统舞蹈是指各个民族自然传衍的富于历史传统意义的原生民间舞蹈,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祭祖、祭祀)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民间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书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重庆非遗综述;重庆传统舞蹈概述;重庆传统舞蹈的 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介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附表。张书源编著的《山水共舞》是该丛书之一。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生动记录重庆本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88项(含 44项),市级项目传承人533名(含 40名)。丛书按照 非遗名录类别分十大类别,每册选择 代表性项目约30个作重点介绍。本稿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舞蹈卷,传统舞蹈是指各个民族自然传衍的富于历史传统意义的原生民间舞蹈,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祭祖、祭祀)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民间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书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重庆非遗综述;重庆传统舞蹈概述;重庆传统舞蹈的 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介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附表。张书源编著的《山水共舞》是该丛书之一。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生动记录重庆本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88项(含 44项),市级项目传承人533名(含 40名)。丛书按照 非遗名录类别分十大类别,每册选择 代表性项目约30个作重点介绍。本稿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舞蹈卷,传统舞蹈是指各个民族自然传衍的富于历史传统意义的原生民间舞蹈,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祭祖、祭祀)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民间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书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重庆非遗综述;重庆传统舞蹈概述;重庆传统舞蹈的 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介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附表。张书源编著的《山水共舞》是该丛书之一。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生动记录重庆本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88项(含 44项),市级项目传承人533名(含 40名)。丛书按照 非遗名录类别分十大类别,每册选择 代表性项目约30个作重点介绍。本稿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舞蹈卷,传统舞蹈是指各个民族自然传衍的富于历史传统意义的原生民间舞蹈,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祭祖、祭祀)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民间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书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重庆非遗综述;重庆传统舞蹈概述;重庆传统舞蹈的 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介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附表。张书源编著的《山水共舞》是该丛书之一。
各大高校开设的艺术选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不断提升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结合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舞蹈美育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进行研究,对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入认识,探讨了在公共艺术课程中融入舞蹈美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融合的基本路径,以期对高校公共课程中开展舞蹈美育提供学术指导。本书可以提高和培养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
本书整理了80余首羌族歌曲, 涉及羌族年歌、酒歌、舞歌以及深受羌族人民喜爱的其他形式的歌曲。这些歌曲具有羌族文化代表性、标志性, 影响力大。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 根据遗存情况, 在村寨录音的基础上记谱、记词, 并翻译成汉语和羌族拼音文字。本书的出版, 对推广羌族音乐文化, 丰富羌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及促进羌族地区的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经济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