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地图上的 史》以 进程为主线,突出 历 的疆域版图,图文结合阐述各个时期的重大 事 及大众感兴趣的 故事。正面 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 名人、逸闻趣事等 题内容;背面以 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 题内容,还有 时间轴、西史对照、 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水、耐折。
法律适用方法是德国的法律职业者在法律学习初始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其特质是一种可完全独立于法律条文之外的分析框架和思路,对于中国的法律工作者来说尤为实用,因为这种方法刚好弥补了中国法学教育中薄弱的逻辑思维和案例分析能力培训环节。作为中国的国家法官学院已经使用多年的预备法官培训教材,本书中所有案例均以中国法律为适用依据,即完全以适用中国法的案例作为介绍法律适用方法的素材,希望能帮助中国的法律适用者建立起一套高效、准确、统一的解决法律问题的思路。 本书旨在介绍一种分析及解决法律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即归入法和关系分析法。归入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将法律条文分解为逐个的前提要件并将其与案件事实相比较从而使个案与抽象的法律规定相联系,即在给定的事实下如何适用法律;关系分析法则教您怎么从各方当事
本书主要就传统行政法基础理论之检讨、合作论的政治哲学基础、合作论的法哲学基础、合作论: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之言说、合作论在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应用、合作论在行政法基本制度中的应用等内容展开论述。
信访制度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制度。我国信访立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信访渠道虚置化、信访权利空泛化的趋势,令人担忧。本书收录二十篇相关论文,分为“坚持法治方向的信访改革研究”“探索法治路径的信访机制创新”“遵循法治思维的信访问题完善”三部分,从信访组织体制、信访程序、信访受理范围、信访终结机制等方面总结我国《信访条例》以及信访地方立法的实践与探索,检讨我国信访立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如何合理定位和充分发挥权利救济功能是信访立法发展和信访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焦点和难点,信访法治化任重道远。未来信访立法必须重新审视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将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相结合,改革信访体制机制,明确信访范围,简化信访程序,切实保障信访权利,才能优选程度发挥信访制度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隐私权是个人维持“精神与人格之独立性”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也是涉及网络社会治理、网络安全的重要法律问题。但是在倡导“分享”、“参与”理念的Web2.0时代,个人资料讯息大量暴露于众,导致使用者的“过度分享”活动侵害本人乃至无辜第三人的隐私权。我们发现,真实空间中的隐私权保障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虚拟空间的隐私权保障情境。本书着重于探讨隐私权在资讯社会中所遭受到的新型侵害,分析能否从行政法上找到特定的保障方式,平衡私人利益和社会共同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关系?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书的论述按照如下顺序展开:绪论及章对选题意义、隐私权在网络空间的特征及其侵害问题进行分析,为全书的论证确立明确的对象。第二章简单介绍隐私权的传统保障模式,第三章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及其保障模式
在中国,与醉酒驾车、和其他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数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亟需从法律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本书是作者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道路安全伙伴(GRSP)等机构合作开展上述问题研究的成果。本书可供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法学研究者使用,也可以供立法、行政、司法等实务机关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稿分为上中下篇,分别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救济的其他方式。系统梳理、分析了行政救济的救济形式 ,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主要的法律救济形式,也包括行政赔偿、行政补偿两种相配套的法律救济形式,还包括行政调解、信访、行政申诉等非法律救济形式。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基本范畴。行政行为使行政主体、行政程序、行政责任和行政诉讼等一些在行政法学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内容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行政法学的内部体系达到一致与和谐。行政义务应该具有独立性,行政自由裁量权概念应该消失,行政决定应该转化为行政合同,一些行政许可可以转化为行政登记。行政法是规制行政主体之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权力义务的法律及学科。作为范畴意义下的行政行为始终保持必要的张力,在实体法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诉讼法上保有随时接受司法审查的可能。
《行政法判例选析》通过对100个真实的行政法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行政诉讼法上的可诉性问题、利害关系问题、被告资格问题以及相关的行政法原则问题等。可以说,这100个案例涉及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细节。同时,本书篇章结构清晰、合理,每个案例都清楚地表明案件名称、编号、来源,同时正文中也以清楚地分为"裁判要旨"、"事实概要"、"裁判理由"和"判解"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五个部分,条理清晰,阅读体验佳,且方便专业读者查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