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2021年10月,我们根据《现行有效法律目录》(截至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组织出版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学习汇编》。 此次修订,我们根据2023年3月15日公布的《现行有效法律目录》(截至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更新。 本书专门设置了分类目录,按 国家机构 立法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其他 等几大版块将宪法相关法进行了分类,方便读者进行检索与学习。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十讲,讨论了宪法是怎么来的;中国宪法是怎么来的;宪法是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现代宪法以保护人权为主旨;政权如何被组织;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宪法的实施;宪法意识要求不能 一刀切 ;宪法意识要从小培养。下篇则是旅途劳累、工作繁重、居家隔离人士的 良药 ,读之可览列国、 游 南北, 了解 身边事。下篇以故事、案例的形式讨论严肃的宪法问题,品评宪法事件,感受人类思想,为推动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历史中国何以在诞生之初即成为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在制度层面如何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通过历史中国的宪制实践,我们是否可以揭示一般宪制可能或必须面对的困境,并提出具有现实关怀的学理反思?解答这些问题,就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本书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以十一章和四篇附录的篇幅,按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历史中国在宗法封建、父子长幼、男女两性、兵制与军事工程、边政区划、度量衡标准、经济政策、文字语言标准、政治人才选拔、皇帝制度、国人与村民等诸多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从而重述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本书不仅揭示了历史中国数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还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反思
本书围绕《民法典》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展开,一方面从法教义学角度探讨了赔偿法教义对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发展和制度适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法政策学角度探讨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因由和适用规则。以此为基础,书中进一步研究了惩罚性赔偿适用中的实体正义,主要涉及惩罚法定原则、惩罚均衡原则、比例原则等,并且从被侵权人权利救济和侵权人合法权益保护等程序正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庭审规则和证据规则。作者还就惩罚性赔偿适用中的公益诉讼问题和一事不再罚思想对于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当下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建立一个较为性靠前组织——南极组织有利于南极条约体系内部机制的整合,进一步明晰其靠前法主体地位,而且还将增强其与其他靠前组织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南极靠前治理的民主化与透明度。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引言、中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困境、中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中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分析、中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出路探析、结语。
本书着重分析宪法在法律、伦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属性与功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国家的条件下,宪法不仅继续发挥这传统的控权功能,也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经济功能。因此宪法的经济属性与功能、国家调控经济的职能、公民权利保障与市场机制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等,都成为宪法学的重大理论课题。本书打破宪法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间的固定疆界,把宪法现象置于社会的整体环境之中,研究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等各种现象间的关系。
《公法研究》为浙大法学院公法所师生的研究成果集,针对当前公法研究领域的近期新进展,提出研究见解,既有专题性的深入研究,又有评论性的观察研究,代表了当前公法研究领域的近期新成果和水平。涵盖了公法理论与实
宪法的生命和 在于实施,宪法实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的内在要求,是推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2018年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宪法实施、教育和监督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集中关注宪法实施问题。宪法实施是宪法规定的内容通过宪法遵守、宪法执行或适用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把宪法文本的抽象效力转化为规范宪法的实际效力的过程,是宪法功能与价值实现的过程。
本书分析了美国优选法院历史以来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主要宪法判例,探讨了作为世界上 个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法院额的 ,美国在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的演变与发展。实际上,作为程序之上的美国,并没有在权利保护方面给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美国优选法院的判例表明,美国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一直在要不要给予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同的程序保护上纠结。美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追求获得与成年人相同程序保护的过程。本书认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改革不应过分强调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目前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改革与这一主张相吻合。本书是国内学界 部从美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宪法判例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程序保护的专著。
金琴云等著的《权力清单中的百态人生(行政案件评析与法律风险提示)》以漫画形式,生动、鲜活地展示大量发生在基层乡镇党政部门及村干部常见的违法犯罪案例,并对权力清单和权力负面清单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提示和解读,能有效地帮助党政干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起到“以案说法知荣辱、警示教育促廉洁”的作用,让广大干部认识到一旦放松警惕,危险就在身边,做到警钟常鸣、依法合规,不越雷池、坚守底线。
侯晓焱著的《进退之间:证据不足不起诉实务研究》主要从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这一制度赖以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体现的价值理念,又从无罪推定、罪刑法定、证据裁判、诉讼经济等视角检视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以 加深入理解证据不足不起诉的价值,为 贯彻该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同时特别关注了现存立法中公诉证据标准对证据不足不起诉运用的影响。我国基本上采用审判中的定罪标准作为提起公诉标准,但出于检警关系、检法关系等因素的考虑,若干证据充分性存在争议的案件被起诉、留有余地的判决始终存在,其中不乏误判。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庭审方式、证据规则、舆论影响、外部干预等多种因素;通过对证据不足不起诉的类型化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实践中存在证据不足不起诉与其他类型不起诉替代使用、部分证据不足案件
本书以婚姻家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依据为核心,收录了与婚姻家庭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婚姻登记、结婚、离婚、涉外涉港澳台婚姻、养扶养赡养、收养寄养、反家庭暴力、家庭教育、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等内容。书中特别收录优选人民法院近年来公布的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指导案例和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各级、企*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法处理婚姻家庭纠纷的标准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