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简单的原则;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 一个人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 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自主权。 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不但鲜明的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而且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提出并系统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国家与革命》是*完整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就其基本立场和方法来说,启发和指导意义是深远的。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书从《实践论》《 矛盾论》的历史背景、内容阐释、重要地位、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等方面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权威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指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的重大变化概括为帝国主义的5个基本经济特征,并依次一一作了分析。在对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所作的分析的基础上,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同时,列宁对考茨基的帝国主义定义以及考茨基当时大力宣扬的超帝国主义论进行了批判。列宁从垄断这个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出发,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论自由:个性的张扬与受限》是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著作,《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一是论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二是论个性自由;三是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共包括五章,围绕公民自由这个核心,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自由问题。在引论中,作者就直接表明,他要讨论的是 对社会可以合法施加到个人身上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该书在西方受到极高的评价,是对个人自由强有力的辩护。
《常识》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 潘恩发表的一本小册子,它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关键性著作,在当时几乎人手一份。它的出现,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引起了巨大的变化。托马斯 潘恩公开提出了美国独立问题,并痛斥世袭君主制的罪恶,为整个人类迈向自由发出了呐喊,并对《独立宣言》的诞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为中英对照版本,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常识和土地正义论。其中,作者在《常识》部分中主要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的独立士气;《土地正义论》则是关于 土地产权 问题的讨论。
本书是博弈论的经典之作,作者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人们相互作用越频繁,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关于书名,所谓合作的进化,也就是说,合作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 进化 才能达成。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们通过学习、试错逐步向合作演化。书中对于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不要嫉妒,不要首先背叛,对合作和背叛都要给以回报,不要耍小聪明,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合作,促进合作的进化,通过进化而逐步成熟,*后达到 合作 与 和谐 。这也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作为地缘政治研究的领军人物,布热津斯基在本书中权威地讲述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欧亚各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纠纷,对几个关键性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支轴国家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作了分析和判断,书中有关中美关系的评述篇幅较大,其中的分析发人深省。作者一再强调,发展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大多数决策者也主张通过积极和建设性的接触政策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他在本书中的全球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视为关键地区,中国也处于美国对欧亚战略中的关键地位。这本书对于热衷于国际问题分析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也是地缘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著作,经过20余年的市场检验,其阅读价值经久不衰。当下世界战略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此时本书更能带给读者们很多
本书对自由概念做出了经典而全面的阐释,是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自由主义的 圣经 ,成为政治哲学和思想史上历久弥新的不朽之作。 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诸多作品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本书的目标是为其力主一条简洁明确的原则,即:人们若要干涉任何个体的行动自由,其唯一正当的目的乃是保障自我不受伤害;反之,违背其意志而不失正当地施之于文明社会任何成员的权力,唯一的目的也仅仅是防止其伤害他人。通过划定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限,穆勒维护了珍贵的个人自由。 书中还探讨了诸多议题:允许不同意见展开自由争论的益处、个性自由发展对人的重要意义、防止官僚主义主宰政府等等,涉及宗教信仰、思想、言论、个性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启迪。
《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外交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独到*精辟的解剖。本书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8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圣经》《资本论》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是卓越的军事家、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是战争规律和战略的探寻者、成功者。*在经济发展理论和战略思维上,也有着独到精辟的看法和论述。在他的有生之年,他领导的经济建设发展实践,有着许许多多的奇迹产生,积累和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成功经验。而且,这些奇迹和经验,都是在十分恶劣的战争环境,在被西方列强包围、封锁的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我们把*誉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伟大开拓者,称他是一个十分有造诣的经济专家和经济学家,也是非常适宜的。在*逝世时,缅甸《劳动人民日报》有文章指出: *的思想和智慧是正确的 对于*的作为和思想,虽然有些人不一定赞同,但没有人能对他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辉煌贡献提出异议。 辉煌贡献肯定应当包括对经济建设发展方面的贡献。*的
作为本真正意义上研究政治仪式的专著,该书对仪式这一人类学的核心议题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解释了仪式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指出无论是保守还是革命的政治群体,其成功都与仪式的有效使用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潜藏在仪式的政治作用中的诸多普遍原则,使用了古往今来、遍及全球的各种仪式资料,既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联邦党人文集》被公认为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重要文献,内容围绕1787年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制度安排展开。可以说,美国宪法的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说明和解释。 《联邦党人文集》在汉语世界问世多年,近年又出版了若干新译本,但人们对它的阅读却远远不够,且存在诸多误解。如何评价这部经典著作?它在美国宪政史上地位如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者撰写了这部 讲稿 。其目的就是要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表达尽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框架,领会其整体的思维脉络。此外,这部《讲稿》还为读者理解《联邦党人文集》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作者选择其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制度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重述与阐释,试图
《入党教材》是中央组织部指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教材。这次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等内容。 全书观点正确、内容丰富、语言平实,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可读性。
本书是美国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之作。斯皮克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军事技术、国际形势出发,综合发展了之前的 海权论 、 空间论 和 陆权论 ,提出了更具战略意义的 边缘地带论 。这一创见旨在为当时美国的霸权宏图"保驾护航",也翻开了全球实力格局的新篇章。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是一本阐述当代中国重大理论的书。全书将“选择”一词贯穿始终,讨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这一重大问题。但不是为讲选择而强调选择,目的还是要和大家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本书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展开,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专享正确道路,中国为什么选择和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需要回答的问题。作者的论述,观点鲜明,思考深入,没有发现该书在政治倾向和理论导向上有什么问题。该书对于读者深入学习和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论述,很有助益。
在本书中,米勒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在米勒看来,危险和误解都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只有明确了民粹主义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它的挑战。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走到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去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就要深入浅出,让听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何谓 讲深 ?就是深入精髓,讲到本质,要求用准原理、引出哲理、讲清道理、剖析事理、印证原理,着力增强理论宣讲的说服力和针对性。这需要我们宣讲员坚守思想的魂脉与根脉。 何谓 讲透 ?就是依托逻辑,实事求是,从 是什么 到 为什么 到 干什么 再到 怎么干 ,尤其要深入讲清原因,客观预见结果,从中得出规律。这需要我们宣讲员紧扣理论的深度与厚度。 何谓 讲活 ?就是紧密联系实际,采用现场互动等灵活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生动,讲得入情入理、 通 情 达 理。这需要我们宣讲员把握好理论的理路和案例的内涵。
在就业机会有限、经济资源匮乏的国家,人们往往希望到其他国家寻求更好的生活。对于那些来自饱受不公待遇、歧视甚至更糟境遇的国家的人来说,这种愿望尤为强烈。然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会给移民迁出国和接受国都带来严重的问题。 西方民主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数以百万计希望在其社会中定居的人?经济学家和人权倡导者倾向于淡化移民对东道主国家文化和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我们中的陌生人》试图在移民权利与民众的合理关切之间寻求平衡,为这场争议提供一剂现实主义的清醒剂。戴维 米勒主张,民主国家有权控制其边界,并决定未来人口的规模、结构和文化构成。 米勒将移民问题重新界定为一个政治哲学问题,探讨国家内部的民主如何与境外人士的权利相协调的问题。一项公正的移民政策必须区分难民与经济移民,并确定这两类移民在被接纳后能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是一部在20世纪末探讨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以 哥白尼精神 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 想象的共同体 ,认为这些 想象的共同体 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本书影响所及几乎横贯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在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本书自1983年在英语世界问世,到2007年底为止,已经在33个国家和地区中,以29种语言出版。也正是这种译本广泛散布的状态,引起作者写作 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 的冲动。于是,英国Verso出版社添加此部分内容,出版了新版的《想象的共同体》。本书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