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政治学家简·本内特重新阐释“物”理论并由此反思当今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无论是人类身体还是非人存在,都具有一种充满活力的物质性。通过重新认识物质拥有的能动性,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更加有责任感的生态政治学理论,促使人们重视不同力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不是过度聚焦某一人类个体或群体。本书广泛探讨和反思了诸多日常事物与物理现象中蕴含的活力物质,包括干细胞、电、金属甚至垃圾等,特别是它们影响人类情绪和活动的方式。本书的独特贡献在于它没有止步于对日常之物或事件的分析,而是由此出发,诉诸斯宾诺莎、尼采、阿多诺、德勒兹和瓜塔里等思想家的理论,重新发现被人类语言所遮蔽的“物”,从而梳理了一部关于活力物质的漫长思想史。
本书以民主制度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的研究探讨了有关公民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运用社会资本、治理和善治等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对意大利进行个案考察,经历长达20年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专制崩溃后,成功地利用意大利深厚的公民传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机制,逐渐使意大利社会走向善治和繁荣。并得出关于民主制度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社会资本是民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引领性学科,是整个学科体系的灵魂,是 学科的学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了适合党政干部和研究生教育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 ,作为向中国共产党100 周年华诞的献礼。《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 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本质也是显著的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新时代政治经济学。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力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
县乡“责权利”不匹配为何发生?如何避免好政策“一地鸡毛”?基层工作如何考核?如何激励基层干部?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县域治理中的人(基层领导干部)、财、物、权、事、政策、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勾勒和把握。对我国县域治理中通过具体的机制创新来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发挥体制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县域责权构成以及基层干部晋升流动的逻辑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梳理,更对基层治理事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书中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肯尼思 华尔兹的代表作,也是国际政治学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战争的根源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考察了西方文明史中主要思想家的观点。通过深入探究经典政治哲学家(如圣奥古斯丁、霍布斯、康德和卢梭)以及现代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的著作,他从中发现了他们试图对国家间的战争所做的解释,以及实现和平的解决方案的相关观点。在书中,作者围绕 战争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这一核心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著名的战争根源的三个意象 人类行为,国家内部结构,国际无政府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的对策。
在这本研究国家的理论专著中,知名社会学家理查德 拉克曼将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变量,对国家形成和转变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本书回顾了诸多社会学者,如马克斯 韦伯、迈克尔 曼等人有关国家起源,以及有关多种国家形式与政体的相关论述,并且探索了税收、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等国家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本书从国家的历史源头开始,以对国家和国家体系的合理展望结束。在展望未来时,拉赫曼对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这些挑战包括全球化、金融危机和环境问题等。
《政治无意识》是詹姆逊的*重要著作,迄今仍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批评研究论著。在这部著作里, 詹姆逊通过对意识形态的辩证理解,发展了一种新的解释方法。他认为,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称作意识形态, 后者称作乌托邦。正是这种乌托邦的概念构成了詹姆逊马克思主义解释的道德冲力。它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理论推至某种无与伦?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连同它局部的微观性,在本书中,都奇特地同一种总体性连接起来,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潜在的力量、诱惑和魅力所在。
《彼此的对等》是一部深刻剖析人类平等基础的政治哲学力作。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在现代道德和政治哲学中,基本平等的原则却鲜有深入研究。沃尔德伦在本书中提出了一种细致且多维的解释,旨在阐明西方对人类平等的承诺之根基。 本书探讨了平等的深层含义,包括其是否意味着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以及平等的根本依据 是宗教信仰还是人权理念。沃尔德伦否认存在单一特征作为平等的基础,而是提出,理性、自主性、道德能力和爱的能力这四种所有人类潜在拥有的能力构成了道德平等的基础。他进而探讨:面对这些能力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我们应如何秉持平等原则;对于那些严重残疾者,其人性价值又该如何界定。
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颠覆即将到来。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影响了全球许多行业 金融、制药、汽车、医疗、制造和零售等。然而,这只是人工智能开始向更便宜、更好、更快预测迈进的开始,当预测被发挥到极致时,各行各业就会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也会带来颠覆。 其根源何在?著名经济学家阿杰伊 阿格拉沃尔、乔舒亚 甘斯和阿维 戈德法布在他们的第一本畅销书《AI极简经济学》中,解释了人工智能虽然简单却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经济学。现在,在《权力与预测》一书中,他们更深入地研究了*基本的分析单位:决策。三位作者认为,决策的两个关键要素是预测和判断,我们在头脑中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将预测从人类转移到机器,从而减轻人们的认知负担,同时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 这为新决策的蓬勃发展
《官僚制内幕》一书是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安东尼?唐斯的代表作品,也是剖析官员与官僚组织行为、透视官僚制内幕的精品力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官员分为权力攀登者、保守者、狂热者、倡导者、政治家五种类型,对这五种官员的动机与目标、心理与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官僚组织的行为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美国版的《官场现形记》,其对官员心理与行为的剖析,以及对官僚组织运行机制的深入探究,都极具启发意义。 官僚制研究经典著作,影响深远 本书是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安东尼?唐斯的代表作品,全书对官僚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规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使其成为官僚制研究的经典著作。 系统构建官僚制研究的独特理论 本书构建了一种有用的决策理论,该理论通过对官员动机、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来帮助人们认
? 为何中美 注定要共存 ? ? 如何看待中美双边竞争状态? ? 哪些因素会影响发生战争的概率? ? 跨越陷阱的方法隐匿在何处? ? 修昔底德陷阱 对21世纪的世界有哪些现实意义?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 修昔底德陷阱 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 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 修昔底德陷阱 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 修昔底德陷阱 的方法和建议。 艾利
县乡“责权利”不匹配为何发生?如何避免好政策“一地鸡毛”?基层工作如何考核?如何激励基层干部?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县域治理中的人(基层领导干部)、财、物、权、事、政策、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勾勒和把握。对我国县域治理中通过具体的机制创新来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发挥体制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县域责权构成以及基层干部晋升流动的逻辑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梳理,更对基层治理事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书中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体制的活力来自哪里?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以作者最近几年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呈现了县域政治运行的丰富图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且深刻的解答。 全书围绕县域治理韧性这一核心主题,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等进行了透彻解读。书中既有耐人寻味的田野故事,呈现县域治理经验,又有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提炼。书中对县域治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阐释,如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政治评价、条块关系、 任务包干、领导观摩、干部联村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于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既可作为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公共管理
从区域角度认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本书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结合国家公布的宏观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位,从经济、社会、家庭、治理几个领域讨论东中西部的差异,具体而言,呈现东中西部在县域经济、土地制度实践、农业现代化、农民城市化模式、共同富裕与地区间财力、村庄社会分层、生活方式、农民收入与家庭结构、县域教育形态、集体经济实践、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差异,并对为什么存在差异做了深刻剖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对策,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种种传统政治迷信,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政治权力的崇拜。要推进政治进步,必须清理千百年来政治迷信的根基,洗刷其残迹,摆脱“宰猪场式的政治”,“使人成其为人”。中国是一个历来予政治以特殊重视的古国。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扩张,对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本书全方位反思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探讨了政治迷信何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灰黯的色调,政治意识何以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的生日。120年前,商务印书馆前贤怀揣文化救国的理想,抱持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的使命,立足本土,放眼寰宇,以出版为津梁,沟通中西,为中国、为世界提供最富智慧的思想文化成果。无论世事白云苍狗,潮流左右激荡,甚至战火硝烟弥漫,始终践行学术报国之志,无改初心。
本书是一部全面、通俗的政治学导论著作。作者从 作为权利研究的政治学 和 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学 两个视角理解政治于普通公民的重要性。 本书追溯了政治学理论的古典与现代,并对美国政体中的立法机构、民主制的行政部门以及司法体系的运转做了深入、客观的剖析。在国际关系研究的部分,详细介绍了肯尼思?华尔兹的 三个层次分析法 ,即政治领袖、国家行为体、国际大背景如何影响国际行动及国际关系的变化。 本书以批判性思维和冷静的立场分析各种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利弊,进而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政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且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推出一批缅怀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图书,不仅有纪念意义,而且对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精神动力,也很有现实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邓小平思想生平有着长期扎实研究功底的陈晋同志,撰写出了这本视角独特的著述。该书不是从邓小平理论体系和生平业绩的角度展开论述,而是在对习近平高度概括的邓小平六种精神风范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的人民情怀、精神境界、博大胸襟、睿智敏锐、坚韧果敢、朴素无华等“主体特点”,作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从十二个视角梳理归纳出了邓小平独有的革命经历、举重若轻的行事风格、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实事求是的一贯风格、善抓机遇的决断风格等鲜明的特质,给予了令人信服的解读和评述。这种解读不是孤立地颂扬邓小平,而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这一主题,从意识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出发,重点探讨并深入阐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网络等六方面如何进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着重分析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举措。《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加强理论武装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及化解能力。
毛泽东首先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诗词文学性是服从政治性的,而战略是政治的核心内容。革命和斗争是贯穿毛泽东诗词的主题,唯物主义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是毛泽东诗词的底色。从“政治诗”而不是仅从文学的视角发掘毛泽东诗词,才能更深人理解毛泽东诗词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