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贵有新道无穷:冯恩洪50年从教生涯实录》主要讲述我国教育界素有“南冯北魏”(南有冯恩洪,北有魏书生)之称的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从教50年的教学及管理的生涯感悟。全书采取图文并茂的模式,案例丰富生动,理论阐释深刻。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时期德育工作总结,校长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发现并发挥学生潜能的感悟,为何创立当代好课堂,当代好课堂宗旨及办学目标,后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支撑中国自主高科技发展的教育之路。 《教贵有新道无穷:冯恩洪50年从教生涯实录》适合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参考阅读。
近年来安徽、贵州、浙江、云南、北京、福建、广东、内蒙、湖北、四川、台湾等地陆续发现并公布了大量宋元以来契约文书。这批契约具有数量巨大、真实、具体、跨越历史时间长等显着特征,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是继敦煌文书之后研究近代文字的绝好数据。概括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主要文本特征,归纳契约文书俗字的主要类型,探讨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在文字学、辞书学和文献学上的主要价值,运用俗字知识考订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在整理和研究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语言文字讹误,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考释一批其他文献少见或未见的俗字。总之,对这批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于揭示近代民间用字情况的概貌、大型字典编纂、近代汉字形体演变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宋元以来地方契约文书俗字的研究,可以为契约文书的中国近代社
《“我们”的田野作业与反思》以田野作业为连接点,对云南学者的十个研究案例进行展现,并展开“自我反思”,从而对民族传播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如何展开田野作业提供十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从研究案例的选择看,体现出鲜明的云南特色,即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具有突出的本土特征。《“我们”的田野作业与反思》采用平行展现的论文汇集形式,分为十个研究案例,共计10篇论文,同时由论文作者对本研究案例展开“自我反思”,单独成文,并与论文相照应。
国际理解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兴盛起来的,是国际社会为“在人的思想中构筑保卫和平的屏障”而确立的重要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直接推动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以及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实践。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形成的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展现出若干新使命、新命题和新动向。《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及系统梳理,对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状况及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总结与比较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关建议,可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