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2007年我社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单行本,为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截至2024年,该单行本加印至12印次,累计销量超过18万册。因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行了修正,目前单行本未作更新。基于此,我分社策划出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单行本,并设计成大字版,以满足市场读者需求。本书属于长销书,具有较长的销售周期,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单行本系列。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书是迄今为止完整留存下来的产生*早、使用*久、影响范围*广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虽然三书中有一些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但是总体上来说,反应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为基础的知识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文学、社会、民俗等个方面内容。
房龙以深厚温情的人文关怀和幽默睿智的笔墨叙述了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近代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近代的美国革命,科学时代的出现。该书曾入选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
乔治 贝克莱是18世纪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被认为是主观唯心论的肇始者,英国经验论的三个 代表人物之一。《人类知识原理》是他的主要哲学* 作,经典之作。全书有两大部分,其中心是批判物质 的独立存在,证明非物质主义原理。即物的 存在就 是被感知 , 心外无物 , 物是观念的集合 , 还专门讨论了精神的本性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 神 正论 主张,具有辩证法的色彩。 本书出版过两次;1710年在都柏林(Dublin)第 一次出版(这是众人皆知的A版),1734年在伦敦与 《三篇对话》(《对话》分三次出版:17*年A篇, 1725年B篇,1734年C篇)合集第二次出版(B版)。 新译本所用的版本是1734年版本,由A. A. Luce and T. E. Jessop 编入《乔治 贝克莱全集 》第二卷,《全集》于1948-1957年在伦敦出版。 译 本纠正了旧译本中60多处错误,增加了近70条注释。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 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 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 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 制改革的部署,现就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继续沿用工程、卫生 、农业、经济、会计、统计、翻译、新闻出版广电、 艺术、教师、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职称系列,取消个别 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称系列,整合职业属性相近 的职称系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探索在新兴 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新设职称系列由中央和国家 机关有关部门提出,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后, 报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设置 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根据专业
本辑 读者参考丛书 是2018年的*辑。本辑开始, 读者参考丛书 全新改版,开本改为16开,排版格式更舒朗并不时点缀以图片,主题内容方面更集中精炼,力求以全新的样式展现给读者。 本辑 读者参考丛书 书名《世界是轻的》来自《新周刊》的一篇文章。作者认为,世界正在变轻,轻,作为一种价值、一种思想和一种迫切的需要,俨然成了全球经济、文化的新运作模式。轻物欲、轻文化、轻经济、轻成功、轻社交、轻婚姻、轻死亡,等等,让我们轻轻地活着,就好。作为一种时尚观点,不妨看一看他是一种什么理论。辑文《全球大势之变》《海外港口背后的中国资本》《纸价为何会一路狂涨》等文章继续关注世界经济持续变化发展的状况并剖析其中的原因,同时也进一步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发人深省。辑文《音乐大师们的美食爱好》《时光让旧物变得隽
《读有所得》旨在传递“三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弘扬“三典”——传统经典、现代经典、国外经典,采撷世界 文化之菁华,集聚 外人文专家之智慧,是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读本,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平台,是建设“书香湖南”的有力推手。有“读”有“得”,“读”“得”并举,宗旨明确,特色鲜明。希望借助这个读本,引导社会文明风气,积蓄大众精神食粮,使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追求。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107》,主题是“美与真”。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