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爱德华·希尔斯一系列关于社会学论文的结集。作者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社会学家、教育家、作家和出版人。他用二十五年时间对社会的基本构成以及思想意识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对于知识分子如何通过严谨系统的程序树立社会形象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全书共四章,由十一篇文章组成。前言部分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缘起及各组成部分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章论述了社会的构建问题。基于中心和边缘的距离正在逐步缩小的观念,作者认为大众社会一个逐步趋同的民意自由社会,尽管它距离完全一致的民意自由社会还很远。第二章论述了中心所具有的特质,以及由这些特质形成的社会形态。中心是人与人之间信仰一致的聚焦点,它很可能和社会本身融合在一起。作者认为,尊卑是对信仰的认知和评估,尊卑的赋予是归因于领袖魅力的变异
本书从学说思想和学科比较两方面系统讲述了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编主要论述有关公共行政学的学术、发展阶段以及范式转变的知识,聚焦于公共行政学概论和思想,侧重于西方行政学说思想史。下编则从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出发,与几大相近学科进行横向比较,比较的重点在于定位和焦点,以便厘清公共行政学的自身优势和所处方位。 本书在既有的理论思想基础上,重构了公共行政学学术史体例,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公共行政学发展史这一重要议题,其中的诸多观点和建议对我国公务员理解公共行政思想、研究人员理解公共行政学发展全貌、广大学生系统学习公共行政学基础理论知识,都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