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飞教授《浮生取义》一书的修订版,并附以他研究自杀的另外两本著作《自杀与美好生活》和《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全面呈现他自杀研究的最主要内容。 这项自杀研究源于21世纪初费立鹏团队对中国自杀率的重新测算,发现中国自杀率属于世界最高的之一,却与西方国家一般自杀规律颇为不同。吴飞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自杀问题,首先详细梳理了西方自杀学的哲学基础,形成《自杀与美好生活》一书,然后通过细致深入的田野研究,以 过日子 和 做人 解释中国自杀大多起于家庭纠纷的现象,并进一步思考中国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和正义问题,形成《浮生取义》一书。《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则是对两项研究中主要思想的简要呈现。 这三本书初版已经过去十多年,中国自杀率也早已降了下来,但人们对 过日子 和 做人 的思考并未改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仍
本书基于地域空间视角,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展开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城乡公共文化多元化主体与多样化载体的地方性、层级性与区域性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聚焦载体形态和主体构成问题。 本书把握 城乡融合 和 内容发展 两大关键,将地域空间维度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把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复杂关联回归到具体场域和空间过程加以分析,破解了长期困扰学界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极大地丰富拓展了相关理论谱系,为政策制定和实务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与参考。
本书为上海市公证协会编的一本工具类资料性图书。全书收录了有关办理公证业务的180个业务标准,涵盖了对外民事公证、对内民事公证、保全证据公证、经济金融公证等方方面面。全书共240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本书因其内容属性和资料属性,具有较大的资料价值和出版价值,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办理公证申请都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运用社会排斥和社会结构化两个解释机制,分别讨论了中国的教育婚姻匹配对于宏观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的影响。就收入差距而言,本研究首先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探究了教育婚姻匹配中的教育资源排斥和婚姻市场排斥如何在各受教育层级之间建立起不同强度的婚姻壁垒,进而决定了教育同类婚在整体受教育层级上的分布结构;其次,本研究分析了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的同构性程度,继而考察了上述教育同类婚的分布结构如何影响了社会总体的收入差距。就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而言,本研究首先讨论了教育婚姻匹配机制与代际再生产机制的关系,揭示了教育婚姻匹配与代际再生产之间的联合型结构化效果;其次,本研究通过研究职业流动中的配偶效应与父母教育婚姻匹配对文化再生产的影响,分别讨论了教育婚姻匹配在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全世界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改变了世界,并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自1901年汽车输入上海,其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行驶汽车且数量最多的城市。由此,汽车作为其时上海城市沟通系统的核心,不仅成为民众出行的重要参考,而且带来上海城市社会各界面的嬗变,进而对其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之,本书通过上海汽车这一独特视角,探究近代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和经营管理,并推之其与城市治理、城市文化等维度的交互联系,进而深化汽车与上海城市客运近现代化进程的理解。由长远观之,透过本书不仅可观测近代中国汽车运输及城市发展的演进路径,并可为新时代交通体系和城市发展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镜和现世价值。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选》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精品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集知识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是上海民间文化和百匠工艺的集中展示。全书大
屈原是第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是楚辞体的开创者、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和文化符号,也是“廉洁”一词最早的提出者、廉洁思想的践行者。本书对屈原廉洁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影响进行了梳理,同时,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陶山文化概览,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朋朋 原价 ¥298.00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11-01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作者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立足“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性、传统性与当代民众生活的关系,以及传统节日象征符号与文化记忆之间的关系,把我国当下民
《福文化概论》从福文化产生的背景,福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社会传播,福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福文化的时代性发展、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福文化从古至今经历的徼福发展
凤凰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本丛书以凤凰为切入点,从文化、文学、美学、民俗、艺术等方面呈现凤凰这一祥瑞鸟的形象、寓意,探讨凤凰丰富文化内涵、凤凰神性演变等内容,梳理凤文化随时代的
本书是2023年上海市规划部门在10年后第二次组织全市乡村风貌普查调研的工作成果。调研普查工作由上海规划院)牵头,同济规划、嘉定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四家规划设计院,中建上海院、华东院、上海院、同济建
人类学家费孝通在20世纪30年代深入云南禄村就农地制进行了一项拓荒性研究。半个多世纪之后,加拿大学者宝森重访该地区,并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野考察。在追溯以往60年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巨变的情形下,作者围绕“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这个主题,以独特的视角与方法挖掘并梳理了缠足与纺织、农地制、农业与非农业就业、贫困与富裕、婚姻家庭、人口变迁及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社会性别问题,从而再现了乡土中国汉人社会性别制度嬗变的微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