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系统的质性研究方法指南,本书分7个部分、25章,由质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指南,为读者撰写重要的实地研究结论或正式的研究报告等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方法。每章作者都提供了清晰、实用和生动的范例来解释研究方法的使用策略,详细展示了质性研究的特点。 本书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从提出研究设想、确认完善研究问题,到设计研究、收集研究资料、分析数据,包括整个质性研究全过程,一步一步指导读者将理论概念转化为研究实践。无论是从事质性研究的新手,还是富有经验的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益。
了解193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的 魁阁 及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学史、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转型、中国知识精英有关建设现代中国的思考及其学术实践等议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有关 魁阁 的研究多注重 魁阁 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作品与学术实践,对于学术作品、学术实践背后的思考与规划,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学生培养、课程设置、论文指导等)、社会服务、系科建设等议题鲜有关注。本书尽力搜集了自吴文藻先生1938年夏秋之际入昆开始筹建 魁阁 及云大社会学系至1954年云大社会学系及社会学专业被取消十多年间的档案资料,对于上述诸议题的探讨,以及这一时期曾供职、就读于 魁阁 与云大社会学系的诸位先生的研究,本书所提供的资料当会有所助益。
《湘村调查(2025)》以 数据精准化、问题在地化 为原则,覆盖洞庭湖平原(粮食主产区)、湘西(少数民族与生态敏感区)、湘南山区(脱贫巩固区)、长株潭都市圈(城乡融合先行区)四大典型板块
本书分为总报告、特稿、社会治理篇、民生福祉篇、社会工作篇、养老服务篇六个部分。报告依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资料和课题组成员的观察和调研,分析了2023年北京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2023年,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加强 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提高 四个服务 水平,深化 五子 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北京市着力提信心、强创新、优功能、促协同、抓治理、惠民生,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弱势群体保障、城市更新等方面不断提质增效,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当前,北京市社会建设在就业、教育、养老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
本书以川东 双村 为个案,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 民族志 叙述架构,考察个案村在20世纪一百年间的村治历程,村治变迁中权威与秩序形态的变化是考察核心。书中阐释了 现代性 、 国家 与村庄 地方性知识 这三种要素在20世纪中国由革命向改革发展变化的大场景中共同塑造村治格局的历史过程,归纳出影响个案村村治变迁的基本逻辑:现代化背景下从国家、现代性依托革命对村庄社会的改造,到超越革命后的国家、现代性与村庄地方性知识共同重塑新村治格局。这一解释模型的提炼,不仅对理解个案村,而且对思考整个20世纪中国的村治历程都有启示。
中国农业人类学的使命是用人类学知识体系,以传统的中华农耕文明为背景,探索乡土社会的内部规律,包括天地人和、宗法社会、土地伦理、小农经济、耕读传家等,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配合乡村振兴,寻求中华社稷推展中的文化和历史法则。本书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收集梳理古今文献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图从 乡土社会 农仪农艺 城乡多维 乡村振兴 等方面,以人类学的方法论解释和呈现中国特有的 农之道 。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运用科学而简明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人口高质量发展状况及趋势,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人口变化所产生社会经济巨大影响之需。为此,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和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在充分进行理论梳理和借鉴相关指数构建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专家咨询法和熵权法分析结果,构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以之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描述。本书可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书聚焦随迁子女的文化融合、教育公平等问题,通过深入学校、家庭、社区,全面调查随迁子女教育中的经济基础、社会融合、文化差异与政策背景,还原了随迁子女教育的生活世界与文化背景,深刻描述了随迁子女的迁移历程、生活故事与教育现状,对如何改善随迁子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重要思考。
本书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 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 为政策支撑,以国内外民族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实践与最新发展为基础,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区为调研对象,从数个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以判断青海省民族社区 相互嵌入 程度、分析影响 相互嵌入 的因素,探寻如何建设互嵌式社区的路径,对于民族和谐与民族关系稳定、国家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健康调查”自1998年 调查至2018年第8次调查,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本书回顾了20年八次调查的延续和变化,介绍了根据历次调查结果组成的中国老年健康追踪调查数据库、健康长寿地区典型调查及生物标志物数据库以及中国老年健康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研究数据库,并综述近20年学者利用老年健康追踪调查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还重点介绍2017~2018年第8次调查的设计,涉及老年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数据收集的扩展与调查实施方案,以及调查的主要描述性结果。
中国老年健康调查 自1998年首次调查至2018年第8次调查,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中国老年健康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回顾了20年八次调查的延续和变化,介绍了根据历次调查结果组成的中国老年健康追踪调查数据库、健康长寿地区典型调查及生物标志物数据库以及中国老年健康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研究数据库,并综述近20年学者利用老年健康追踪调查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国老年健康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还重点介绍2017~2018年第8次调查的设计,涉及老年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数据收集的扩展与调查实施方案,以及调查的主要描述性结果。
本书精选的30个案例,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内容朴实接地气。案例涉及乡村建设中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这些案例,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党的全面领导、政府统筹协调、企业参与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套装共2册)》包括:《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上)》、《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下)》共2册。《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套装共2册)》是布尔迪
四川天府新区是“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三年来公园城市和公园社区建设取得重大制度创新。本书在持续跟踪和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大量手资料,对公园城市的治理体系和公园社区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 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发展的本质任务和要求,也是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农业人口市民化权能是该群体市民化潜力与前景的直接指示,表征了农民工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公共服务权利上融入城市社会的潜力和现实基础。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权能的整体基础和现状如何?处于何种阶段和发展水平?作为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农民进城的历史指针开始指向 第三代候鸟 往返流迁的轮回时,农民工的最终归宿究竟为何?当市民化权能在农民工内部存在明显的能力与意愿差异时,接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否需要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在地方提供待市民化人口所需的配套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有限的约束下,需要什么样的市民化策略来破解市民化的权能欠发展和成本难筹措困境?本书围绕农民工市民化权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本书是我国著名 三农 学者张英洪从事 三农 政策调查研究的部分智库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以权利视角观察和思考 三农 问题,围绕维护与发展农民权利这条主线,聚焦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新型城市化与制度创新、乡村振兴与权利兴农等内容,既有对北京推进首都乡村振兴 百村千户 的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喜与忧的思考,也比较和借鉴了京津冀沪渝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等提出对策建议,全面呈现了 如何让农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现代文明生活 这个题中之义。本书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权利视角,为农民全面发展探索权利路径,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激活权利元素,有助于丰富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与理解,为乡村振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