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波新书精选 系列套装共11册,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经典入门读物。上zhi历史文化,下zhi社会民生,涵盖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过劳时代》:一边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边是精神生活的极大贫瘠。放眼全#球#,审视现代人的心理,提出从根源上摆脱过劳的方法。 《格差社会》:经济大国日本,在其国民的高收入和高消费水平、繁荣的国际都市、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背后,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量失业和流浪人员、阶层固化和不平等、逐渐缩小的社会保障网以及生活于其阴影之下的弱势群体。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数据,指出当代日本格差扩大的现状及影响。 《京都》:一部优美、厚重的京都传记,一本浓缩了的日本史。不同于一般的京都读物,不是游客导览,也并非旅行散文;以时间划分空间,以地理表现历史,从一座城市的兴衰管窥一个国家的命运。
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全2册) 当我们谈论 西方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谁属于 西方 ,又由谁说了算? 无论是标定地理区隔、信仰分野,还是描述军事对峙、利益阵营, 西方 这个常被用来划分敌我的概念总是瞬息万变,任由无数种解读产生。 温克勒选择在政治思想史的范式上溯源。如果说人们认同 西方 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等精神的集成,那么它就可以追溯到一句话: 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这是分权思想的肇始,为世俗化和人的解放埋下种子;并且有了在独一神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后来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才得以被接受。 本卷是德国历史学家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的第一卷。从古老的一神思想,到中世纪神权和世俗权力、王侯和其他等级发生分离,到激荡新老西方的1776、1789年革命,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民族运
作为一本系统的质性研究方法指南,本书分7个部分、25章,由质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指南,为读者撰写重要的实地研究结论或正式的研究报告等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方法。每章作者都提供了清晰、实用和生动的范例来解释研究方法的使用策略,详细展示了质性研究的特点。 本书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从提出研究设想、确认完善研究问题,到设计研究、收集研究资料、分析数据,包括整个质性研究全过程,一步一步指导读者将理论概念转化为研究实践。无论是从事质性研究的新手,还是富有经验的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总报告基于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核心成人样本,对国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报告基于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数据,分别对青少年、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这四类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专题报告围绕特定群体或主题展开,分别涉及心理健康热点研究主题、心理健康素养、居民心理健康科普需求、不同人群人生意义感、乡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双减 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变化、 心理韧性 课程的积极影响、大学生睡眠健康等主题。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当代著名哲学家、畅销著作《公正》作者桑德尔教授新作THE TYRANNY OF MERIT探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当下,是什么代表了共同利益? 我们生活在一个胜者与败者并存的时代,胜算总是偏向于那些已经很幸运的人。停滞不前的社会流动性和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让“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国信条成为谎言。其结果是愤怒和沮丧的酝酿,助长了民粹主义和两极分化,导致人们对政府和同胞产生深深的不信任,让我们在道德上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挑战。 迈克尔·桑德尔教授认为,为了克服正在颠覆我们世界的危机,我们须重新思考伴随全球化和不平等加剧而来的对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他提供了另一种看待成功的方式——更关注运气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更有利于谦逊和团结的伦理,更肯定工作的尊严,让我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的全部成果,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体系之庞大,著述之丰富,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二十世纪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来源。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所言: 不谈他的哲学,我们就无从讨论二十世纪的哲学。 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通达西方哲学以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必经之路。 《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7年,是黑格尔阐述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他自称此书是其哲学体系的导言。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
本书以2013年以来生育政策接连调整为背景,对现有生育意愿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新的生育政策下进行生育意愿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者在书中利用了多项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抽样所得的调查数据,对育龄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现状、特征、生育或者不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育龄人口二孩生育决策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后,笔者结合刚刚开始实施的三孩生育政策,探讨了在新的生育政策下如何提高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观点。
本书以中共中央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 民族相互嵌入型社区 为政策支撑,以国内外民族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实践与最新发展为基础,以青海省部分民族社区为调研对象,从数个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以判断青海省民族社区 相互嵌入 程度、分析影响 相互嵌入 的因素,探寻如何建设互嵌式社区的路径,对于民族和谐与民族关系稳定、国家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健康调查”自1998年 调查至2018年第8次调查,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本书回顾了20年八次调查的延续和变化,介绍了根据历次调查结果组成的中国老年健康追踪调查数据库、健康长寿地区典型调查及生物标志物数据库以及中国老年健康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研究数据库,并综述近20年学者利用老年健康追踪调查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还重点介绍2017~2018年第8次调查的设计,涉及老年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数据收集的扩展与调查实施方案,以及调查的主要描述性结果。
《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上下)(精)》是皮埃尔·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 成果。 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本书为介绍、分析中国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 )发展的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评价报告、调研报告、专题报告及典型案例五部分。依托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专项调研和中安正道自然科学研究院ESG数据和材料,并结合有关部门公开信息,由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业委员会、财联社政经研究院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依据中华环保联合会《企业ESG评价指南》团体标准,构建ESG指数体系,对3669家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编制ESG指数榜单,科学地反映了我国企业ESG发展的现状、特征和趋势。
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老龄社会时代。本书以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从老年人口特征、健康、经济、家庭、社会参与、养老资源、信息技术、体育锻炼、养老安排、心理适应等多视角,全面、系统、立体地描绘了中国老龄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对老年社会的状况、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是一幅具有分析特质的中国老龄社会全景图。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 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 年度研究成果。本书主题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心态,撰写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全书从安全感与公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索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已涌现出的社会心态。
《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21)》是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就业发展年度报告,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篇,共21份研究报告。全书分析了我国就业的当前总体形势与未来趋势,分别对新冠肺炎疫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宏观经济社会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新就业形态发展与治理,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状况,职业技能培训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就业分析报告,由莫荣副院长负责主编。报告以权威翔实的统计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讨论了中国就业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涉及中国就业40年改革发展的总结研究、当前就业形势及未来走向,新技术变革对就业影响、新就业形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职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内容。内容既有全面的形势分析、敏锐的前沿观察、浅明的理论阐述、精准的政策解读,也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典型的地方经验和精彩的案例剖析,是政策性、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可读性都较强的一部专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