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强、田胜男、叶玉英评注的《文源评注》是“挖掘整理闽籍文字学家著作及其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文源》共十二卷,由林义光撰。林义光认为《说文解字》只就篆字说解,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源,因采辑钟鼎遗文,审察六书,以定本形、本义,虽有臆说,亦多创见。本书对《文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注。
本书从城市发展与青年发展互为因果、彼此互动的视角出发,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青年民生问题,着重调查研究长三角城市群青年在教育学习、就业创业、恋爱婚姻、安全保障、社会参与等民生领域的
《美好生活何以可能?:关于个人自主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分析》以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所面临的权利意识觉醒和“无公德个人”现象并存的两难困境作为问题切入;以西方自由主义权利话语的虚无主义病症和伦理性自我理解困境作为反思视角;通过“知识谱系学”和“效果历史”的分析方法,深入中西各自的社会——历史语境进行比较文化分析;终提出一种“社会儒学的社群路径”作为建构转型中国权利话语之政治哲学基础的可欲选择,并拟通过一项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比较社会——文化分析对之进行验证和完善。
邵光华、施春阳、周国平所著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宁波学术文库》主要围绕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展开研究,从国际化历程、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经验开始,到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现状。本书试图探讨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策略与路径,为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美好生活何以可能?:关于个人自主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分析》以当代中国转型社会所面临的权利意识觉醒和“无公德个人”现象并存的两难困境作为问题切入;以西方自由主义权利话语的虚无主义病症和伦理性自我理解困境作为反思视角;通过“知识谱系学”和“效果历史”的分析方法,深入中西各自的社会——历史语境进行比较文化分析;终提出一种“社会儒学的社群路径”作为建构转型中国权利话语之政治哲学基础的可欲选择,并拟通过一项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比较社会——文化分析对之进行验证和完善。
上海民间热传:“上海,知远古看‘崧泽’,知唐宋看‘青龙’,知明清看‘角里’……。”这说明青浦区是以古文化著称于国的历史文化名区,她是上海古文化遗址集聚最多、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文化人物和文化实物。所以古文化是我区一张最亮丽的名片之一,被美誉为“上海之源”。青浦在历史上行政建县虽只有470余年,但在这块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古镇、古建筑、古桥、古庙宇、古文化、古文物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本书共收集了在历史上属青浦县域内,上至6000年前崧泽文化,下至中华民国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有历史价值的、有代表性的事、人、物,共108篇。因而这是一本厚重的,较全面、较真实反映青浦古文化的一本史料书籍,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书《华罗庚治学思想精选》是中科院数学所研究院金雅芬 研究员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以专题为线索,从治学方法,精神品格,学 界评价与领导人评价这些方面分别集中入手,翔实地展示了这位学术界巨 擘的生平。同时还配有大量珍贵的插图(含作者照片,题字,示意图等) ,并和相关的评论与史料较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在历史资料的丰富程度, 和主题的凝练程度上都在国内同类学人传记上都堪称上乘。为广大读者了 解上个世纪初这位身残志坚,为祖国的数学学科建制奋斗终身,才华卓著 的学术大师给出了很好的范本。
本书集中反映2013~2015年各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以及有关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和行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对1995年北京世妇会以来的政策变化和发展成果进行回顾和历史对比,力图为党和政府决策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公众客观、清楚、及时地了解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探索适合国情、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途径,切实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参考。
你了解目前全球高等教育的现状吗?你知道高等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吗?你听说过泛在大学吗?翻开本书,了解大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一书由美国知名教育作家凯文? 凯里倾情打造。作者在书中详细论述了美国大学的历史变迁、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泛在大学的定义、传统大学在大趋势下的挣扎,以及未来高等教育的学历认证与呈现形式。本书作者用缜密的逻辑、风趣的语言及生动的案例带你一窥高等教育的未来。 《大学的终结:泛在大学与高等教育革命》适合教育工作者、教育改革和创新者,研究高等教育以及对高等教育感兴趣的读 者阅读。
本书选取了2005-2014年评选出的91个国家、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素材,对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的机制和经验及各个中心的建设情况和风貌进行展示,并以此做为“十二五”期间示范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中心建设内容涵盖了实验教学平台、理念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中心建设成效以及中心特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