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及Excel数据统计分析(第3版)》上编除一、二章为五部分外,其余章分六部分:部分指出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二部分指出本章的学习重点与难点;第三部分简明扼要地给出本章内容提示;第四部分是教材的思考题与解答要点;第五部分是教材的习题与解答;第六部分是根据本章要求设计的综合自测题,供学生学完本章后进行课堂或课外自测。下编结合《学习指导及Excel数据统计分析(第3版)》的内容阐述“Excel数据统计分析”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指导及Excel数据统计分析(第3版)》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用计算机更为简单、快捷、准确地处理数据。在附录一中附有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供初学者计算使用;在附录二中附有两份模拟试题,供读者模拟考试使用,以便进一步熟悉课程内容,掌握试卷类型,积累考试经验。
乔纳森·哈尔著的《漫长的诉讼(环境污染、白血病儿童和对司法公正的追求)》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史诗般的法庭故事:被告是美国的两个大公司,被控告因排污污染水源,造成孩子的疾病和死亡。而代表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原告律师是开着保时捷、派头十足的年轻人(表面上,他是很不可能成为英雄的),起初他只想通过这个案子赚一大笔钱,但却越陷越深,几乎失去了一切(包括理智),然而,这很终也成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讲述了贪婪、权利斗争如何不断地冲击着正义,导致法律系统出了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意志坚定者如何创造奇迹”的故事。书中,作者以强大的叙事能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山西万泉(今属万荣)北吴村人。民国时期学者。 《历史统计学 中国统计学史》为卫聚贤著《历史统计学史》《中国统计学史》之合集,为中国史学史上初创之作。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历史统计学》与《中国统计学史》为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据其序及前言,统计为中外古已有之的方法,为实用的方法,而统计学则以西方为先。进人民国,接触西方学术的学者,始自觉关注统计及统计学,使之运用于文史研究,如梁启超、胡朴安等均有倡导之功。 《中国统计学史》,则是卫聚贤先生在历史研究及教授中,对历史统计的梳理性成果,作者是将其作为《历史统计学》的附录一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将中国的统计分为四期,即创始期、衰落期、兴盛期、使用期,并据以逐期研究,使中国历史统计的脉络大
本报告在2014-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背景,综合分析湖北省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结构变动和城市生计状况,探讨流动人口在市民化和社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推动湖北省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书是对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期间,全球电子游戏产业发展历史的一次详细回顾,主角自然是此时所向披靡的日本游戏厂商任天堂。作者戴维 谢弗以大量手访谈资料,围绕山内溥、荒川实、宫本茂、霍华德 林肯等一众日美核心成员的奋斗历程,以胜似小说的生动笔法,将任天堂自花札厂商切入电子游戏领域,最终借助红白机成长为业界霸主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深入剖析这家驰名业界的游戏公司在商业层面的成功之道。 主线之外,本书亦延伸介绍雅达利、南梦宫、艺电、世嘉、索尼等诸多业界大厂的创立、发展过程,及诺兰 布什内尔、中村雅哉、中岛英行、特里普 霍金斯、奥拉夫 奥拉夫松等业界名宿与任天堂之间的恩怨情仇。大获成功后的任天堂成为日美贸易摩擦的标靶,这段惊心动魄的突围历程也得到详实记录,助读者一窥日美两国的深层商业文化差异。此外,
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试验统计方法是基本课程。《试验统计方法》(第五版)供与植物生产有关的专业,包括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草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使用。内容包括16章,可分为7个单元。单元在介绍科学研究基本过程、试验方案制订和试验误差及其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土壤差异和控制误差的小区技术、试验设计、实施规则以及试验数据的获取。第二单元从样本试验数据最基本的描述统计开始,进而介绍研究对象总体的理论分布、统计数的抽样分布及统计数的理论概率。第三单元在误差理论的基础上引入通过假设测验进行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介绍平均数比较的“测验和t测验,然后进一步介绍F测验和x2测验及其应用,包括计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计数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本书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2000-2015年的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从青海省宏观经济层面、旅游产业层面、自然保护区自身三个层面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汉语修辞术研究》研究了修辞学与修辞术的关系,具体研究了词语修辞术、句式修辞术、篇章修辞术、语体修辞术、辞格修辞术。
《社会心理修辞学研究》构建起社会心理修辞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学科体系,具体研究了汉语修辞观、修辞的适度原则、接受修辞学、塔布心理对修辞的影响、修辞中的模仿与暗示、谣言与谎言的社会心理、修辞障碍与语病学、话语与人际认知、话语方式与人际沟通、话语的社会心理基础、话语与环境社会心理、婉曲批评的方法与原则、劝说理论与技巧、流行语与流行心理、话语与性差心理、人名与审美社会心理、店名与文化社会心理等17个问题,拓展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