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术研究》研究了修辞学与修辞术的关系,具体研究了词语修辞术、句式修辞术、篇章修辞术、语体修辞术、辞格修辞术。
作者运用阐释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中西比较的学术视野,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重维度出发,在视域融合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体系中重新对《乐记》进行价值定位,对文本进行多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阐释,多角度阐释和挖掘了《乐记》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乐记》文化图式礼乐相融的协同性,把握文本的文化图式、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乐的生命本体论、艺术发生论、文艺创作论、创美主体论、文艺伦理论等重要美学内涵,揭示了《乐记》鲜活的生命精神、哲学的chaoyue精神、深刻的艺术精神。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662-1681》时间范围以清康熙元年(1662)为上限,康熙二十年(1681)为下限,历时20年,收录《燕行录》作品25种,以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本事及创作时间为重点考察内容,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实况的系统考察,透视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本书所言“朝鲜”,指朝鲜半岛自1392年由太祖李成桂建立,至1896年高宗李熙宣布独立这一段历史时期,史称朝鲜王朝,与古朝鲜、整个朝鲜时期及当今朝鲜国家相区别。本书所录朝鲜文士的诗歌、日记等皆为汉诗、汉文作品,非汉语创作(如以朝鲜谚文撰写的歌辞、时调等)的作品不在本书收录范围。
在后人口转变时期,实现人口红利转型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对人口红利转型的路径和实现机制进行研究,一是提出了人口红利转型的概念,对人口红利转型的理论渊源、内涵等进行了阐释,明确了人口红利转
这本论文集是贵州大学妇女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十年来从历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也是贵州大学民族学学科近十年来教学与科研实践在女性人类学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妇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
浔龙河村是一座坐落在浔龙河边的村庄。以前,它破败、闭塞,存在感极低,是湖南上万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之一;现在,它开放、富足、美丽,名震天下,早已是湖南乃至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基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探索者。近年来,它多次荣获“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2017年中国十大特色小镇”“十佳乡村产业发展模式”“2017年度农村基层治理十大创新案例”“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中欧绿色旅游城市/景区奖”等众多光荣称号。 该书不仅勾勒出浔龙河村的整体面貌,更深入调研了村子内部,以深刻的体验来描绘浔龙河的内在精神与百姓状态。在细致、活泼的文字引导下,读者仿佛跟随作者走进了村子的街头巷尾、文化广场、农家住宅,体会村子的文化积淀,欣赏村子的美丽山水。该书并非仅仅描述了浔龙河村的建设成就,更为重要
小桥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是省会南昌的近郊村,江西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小桥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从2002年前种植蔬菜为主到如今当地远近闻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正迈步在快速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本书拟从生态人居、经济社会、地方文化、制度习俗、传统工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发展领头人等多方面对该村的小康之路、百姓生活变迁进行细致系统的调研梳理,并以图文并茂、通俗生动的风格呈现小桥村全面迈向小康之路的智慧历程。
马庄村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在中国版图上,它小得几乎让人无法找到。但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却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一是因为在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这里考察,并对马庄村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二是因为这样一个以产煤闻名的徐州村落,竟然在短短20年间成功地旧貌换新颜,从粗放式发展的“煤炭能源村”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文化生态村”。 其反差之大,让人们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放眼世界来看,凡是依赖资源消耗而发展起来的国家或地区,几乎都会遇到资源枯竭的发展瓶颈。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并非易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独特的魄力和非凡的智慧。马庄人做到了这些。当人们走进马庄村、熟悉马庄村后,便能真正地了解到了这个远离喧嚣的“中国民俗文化村”的独特魅力。 本书讲述的是江苏马庄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