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媒介记忆理论为聚焦,将其视为人类一切记忆研究的核心、基础和纽带,通过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对与媒介记忆有关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民、历史记忆、新闻记忆、文化记忆和国家记忆、世界记忆等进行了全面勾勒和客观介绍,对其产生的根源、呈现的样态、发展的轨迹、研究的特点和未来的走向作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包括媒介记忆在内的各种记忆在当下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及可能具有的新优势和新功能,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辟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8岁至28岁这一时期中,很多年轻人获得了相应水平的教育和培训,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段经常发生改变的时期,生命中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成人初显期。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本书作者阿奈特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成人初显期"的概念。他认为,成人初显期既不同于青少年期,也不是成年初期,而是人生独立的时期。作者提出的"成人初显期这一概念"目前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迄今为止,已经召开七届成人初显期学术研讨会,今年有来自个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五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与地区从事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研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与领域对成人初显期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而有意义的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也逐步深入探究成人初显期在自己文化中的适应性与独特性。作者提出了成人初显期阶段的五个特
本书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互嵌式社区”向“互嵌式社会”的转变为研究理路,对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领域民族团结的生成和表现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宁夏、内蒙古、四川、广西和陕西等地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传播和并存的现实为基础,重点讨论了扶贫工作中的民族关系、互嵌式社区的交往与心态、民俗交往中的地区性、乡村天主教与村落生活等问题,试图为书记在会议报告中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
浙江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祥地,浙江大学是敦煌学研究的重镇。为总结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的成绩,《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拟收录以浙江大学为主的浙江籍学者的丝路敦煌学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姜亮夫、蒋礼鸿、潘云鹤、黄时鉴、张金泉、郭在贻、卢向前、计翔翔、戚印平、张涌泉、刘进宝、许建平等12位是浙江大学的学者。施萍婷、齐陈骏、朱雷、樊锦诗、项楚、柴剑虹等6位是浙江大学的兼职教授。贺昌群、方豪、向达、常书鸿、王勇、黄征、王惠民、余欣等8位是曾在浙江大学工作、学习的学者。罗振玉、王国维、夏鼐、王仲荦、潘絜兹、王伯敏、常沙娜、陈践、黄永武、徐文堪、吴丽娱、董志翘、赵丰、冯培红先生,是浙江籍的丝绸之路敦煌学者。《丝绸之路考古学研究/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为夏鼐卷。《丝绸之路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