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媒介记忆理论为聚焦,将其视为人类一切记忆研究的核心、基础和纽带,通过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对与媒介记忆有关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民、历史记忆、新闻记忆、文化记忆和国家记忆、世界记忆等进行了全面勾勒和客观介绍,对其产生的根源、呈现的样态、发展的轨迹、研究的特点和未来的走向作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包括媒介记忆在内的各种记忆在当下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及可能具有的新优势和新功能,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辟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哈尼族医药文化是我国民族医药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一块瑰宝。本书的编写,基于对哈尼族居住较为集中的云南省红河、墨江、镇沅、勐海等市县开展药物调查,完成100余位民间哈尼族民间医生田野调查,以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哈尼族医药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的全面整理。全书共3章,共收录哈尼912味,附方2329首。章为植物类哈尼药,共收录有功效主治记录的哈尼药749味,附方2181首。第二章为动物类哈尼药,共收录有功效主治记录的哈尼药49味,附方148首。第三章为文献记载哈尼药,包括植物类103味, 动物类11味。通过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及对原有哈尼族文献进行规范化整理,本书解决了诸多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问题,并补充了对应的中医药用经验、毒性和使用禁忌,完善哈尼族药用经验收录,使得药物描述涵盖内容更详实系统。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哈
本书选取知识/权力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农民在环境抗争中所遭遇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看得见”的政治压制,更重要的是现代治理所依赖的那些“看不见”的知识生成。单从农民环境抗争的角度来说,这些知识生成过程包括根本意义上的对自然的“客观化”,以及对生活者意义感的故意忽略。比如将环境要素中的空气、水、土壤等划分为符合标准、不符合标准等层级,人口的癌症发病率、铅中毒人数等也被划分为正常、非正常。由这种追求“客观化”而生成的知识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体验,相反,它们转变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有知识”——这些由权力所生产出的“专有知识”挟制了科学与法律,对政治经济的顺利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服饰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具体到贵州的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因其悠久的历史所传承下来的精美的技艺、因其支系众多而衍生的款式多样性、因其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使得服饰承载的记录历史的特性等,这些都使得贵州的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传承研究》主要内容是对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的传承所进行的研究。
浙江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祥地,浙江大学是敦煌学研究的重镇。为总结浙江大学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的成绩,《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拟收录以浙江大学为主的浙江籍学者的丝路敦煌学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姜亮夫、蒋礼鸿、潘云鹤、黄时鉴、张金泉、郭在贻、卢向前、计翔翔、戚印平、张涌泉、刘进宝、许建平等12位是浙江大学的学者。施萍婷、齐陈骏、朱雷、樊锦诗、项楚、柴剑虹等6位是浙江大学的兼职教授。贺昌群、方豪、向达、常书鸿、王勇、黄征、王惠民、余欣等8位是曾在浙江大学工作、学习的学者。罗振玉、王国维、夏鼐、王仲荦、潘絜兹、王伯敏、常沙娜、陈践、黄永武、徐文堪、吴丽娱、董志翘、赵丰、冯培红先生,是浙江籍的丝绸之路敦煌学者。《丝绸之路考古学研究/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为夏鼐卷。《丝绸之路考古
本书以影印的方式*次对吉林清代蒙务档案作出呈现,所选档案原文影印,尽量保持原貌。它既是一次全面系统、翔实具体的档案出版,有是一次吉林省古籍整理工作更进一步、推陈出新的庄严集合。本书*次全面整理汇总、集中展示吉林蒙古族以古籍维载体的丰富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